中國新詩情愛想象的嬗變歷程——德性傳統(tǒng)與佳人意象
發(fā)布時間:2020-10-09 18:24
"騷雅"奠定的中華古典詩歌傳統(tǒng),樹立了將情愛升華為德性的精神傾向。"五四"啟蒙運動之后新詩漸興,《雨巷》透露了某種中國古典意蘊和歷史記憶的現(xiàn)代遭際,像一首古典佳人幻滅的哀曲;而《大堰河,我的保姆》則為人的德性提供了新的佳人意象。新時期詩歌通過解構崇高,逐漸把情愛拉回到了身體層面。中國新詩有關情愛的藝術想象建構有著鮮明的變遷過程,貫穿的是佳人意象的幻滅、重樹與新的迷失。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亞權;;論戴望舒詩歌的古代藝術淵源[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198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尚榮;王笑地;;“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課堂教學結構變革探究[J];教育探索;2017年02期
2 王忠政;;新技術推動下課堂教學變革機理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年07期
3 黎謙;;基于輕化專業(yè)的纖維化學與物理課程教學新模式[J];紡織科技進展;2017年02期
4 謝e鹐
本文編號:28340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3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