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思想劇”的《忠孝公園》
本文關鍵詞:作為“思想劇”的《忠孝公園》,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論文以重新審視陳映真文學中“文學”與“思想”的辯證關系為原點,反思長期以來研究者們以二者分裂的論述框架造成的誤讀或輕視。最后一篇小說《忠孝公園》就是由此而被輕易打發(fā)的文本。本論文的核心論點在于,指出《忠孝公園》是陳映真經(jīng)過九十年代臺灣社會性質研究、大陸社會性質討論、臺獨論戰(zhàn)、重讀臺灣史等一系列思想探索與社會實踐積累之后,從日本殖民、“冷戰(zhàn)-內(nèi)戰(zhàn)”結構以及第三世界的歷史視野審視臺灣問題,并將“文學”與“思想”圓融為一體的“思想劇”小說。在了解臺灣殖民歷史基本情況的前提下,試圖以陳映真臺灣社會性質研究為基底,通過歷史化地解讀原日本兵林標的“故事”,呈現(xiàn)出臺灣人戰(zhàn)時與戰(zhàn)后“日本情結”的變奏,并通過分析偽滿洲國憲兵馬正濤的上場與自殺,將陳映真以“忠孝公園”為寓言的戰(zhàn)后臺灣政治格局重構出來。最后,回到小說所面對的特定歷史及問題之中,《忠孝公園》是針對陳光興省籍問題“大和解”方案一個小說形式的回應。通過分析《忠孝公園》與陳光興論文的“對話”關系,進一步呈現(xiàn)出《忠孝公園》作為“思想劇”的論辯性所在。
【關鍵詞】:臺灣 陳映真 《忠孝公園》 “思想劇”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42
【目錄】:
- 中文摘要6-7
- 英文摘要7-9
- 導論 尋找一個“失去”的“讀法”9-17
- 第一章 “文學”與“思想”的兩難:理解“陳映真文學”的原點17-42
- 第一節(jié) 圍繞陳映真“文學”與“思想”的爭論17-21
- 第二節(jié) 重審政治與文學的關系21-34
- 第三節(jié) 1990年代的陳映真:重新探尋“臺灣社會”34-42
- 第二章 戰(zhàn)時與戰(zhàn)后的變奏:臺灣人日本兵的“日本情結”42-62
- 第一節(jié) “軍夫”與“志愿兵”42-48
- 第二節(jié) “福建話”與“日本語”48-57
- 第三節(jié) “日本情結”的“實相”與“虛相”57-62
- 第三章 借尸還魂的“忠孝公園”62-85
- 第一節(jié) 從“三介宮公園”到“忠孝公園”62-69
- 第二節(jié) “虛構”的“忠孝”69-75
- 第三節(jié) 被馬正濤“自殺”所重構的“忠孝公園”75-85
- 第四章 “大和解”如何可能?85-110
- 第一節(jié) 誰的和解?如何和解?——從《大和解?》說起86-91
- 第二節(jié) 重回陳映真?——臺灣“新”“老”左翼的一次對話91-96
- 第三節(jié) 陳映真的“大和解”:民族與階級雙重視角的復歸96-110
- 結語110-115
- 參考文獻115-120
- 后記12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渡,王妙如;專訪陳映真[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0年02期
2 姜智芹;論陳映真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中國情結”[J];東岳論叢;2001年02期
3 彭燕彬;勇開“夜行貨車”的角色——論陳映真與其創(chuàng)作探索[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4 王震亞;永遠的人文關懷——簡論陳映真小說的思想特質[J];肇慶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5 顏敏;尷尬的力量——從陳映真小說中的“父性權威”看其敘事的尷尬[J];華文文學;2003年01期
6 趙f ;關于陳映真《夜霧》的解讀[J];中州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7 聶華苓;踽踽獨行——陳映真[J];讀書;2004年03期
8 趙稀方;陳映真新年訪談錄[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4年02期
9 易前良;陳映真的文學悲情——兼評王向陽的《陳映真論》[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10 何紀芳,吉旭;論陳映真的中國心和人文關懷[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立文;陳映真:做祖國忠誠的兒子[N];光明日報;2006年
2 楊照;只有一個陳映真[N];深圳商報;2004年
3 張小蘭;陳映真:文學應該重回人民生活之中[N];中國文化報;2006年
4 文新;祝賀陳映真七十誕辰[N];文藝報;2007年
5 文新;“陳映真先生創(chuàng)作五十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N];文藝報;2009年
6 記者 趙博;50年以筆為槍反“臺獨”,陳映真獲贊譽[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7 記者 歐陽亮;“臺灣的魯迅”陳映真[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0年
8 樊洛平;陳映真的文學再出發(fā)[N];文藝報;2002年
9 呂正惠;陳映真與魯迅[N];文藝報;2009年
10 陳友軍;略論陳映真小說的文化蘊涵[N];文藝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婷婷;論陳映真小說中的懺悔意識[D];吉林大學;2014年
2 何紀芳;論陳映真的“人間”關懷[D];蘇州大學;2003年
3 武莎;陳映真小說論[D];華僑大學;2011年
4 張笛;資本主義化與臺灣人的主體癥狀—陳映真文學的一個側面[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5 王向陽;陳映真小說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6 馬雪;作為“思想劇”的《忠孝公園》[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7 周建華;孤獨的白楊[D];華僑大學;2004年
8 洪豆;人間的“后街”[D];上海大學;2013年
9 裴爭;孤獨的風中之旗[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童八生;時代的靈魂之鏡[D];暨南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作為“思想劇”的《忠孝公園》,,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95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9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