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中國文學論文 >

魏晉南北朝佛教文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05 12:08
【摘要】:佛教自東漢明帝傳入中土以來,逐漸形成一套成熟的哲學體系以及文化話語系統(tǒng),并衍生出一種獨特的宗教文學——佛教文學。隨之,無論是佛教自身文化系統(tǒng)抑或中國本土文學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發(fā)展過程中呈現(xiàn)出獨特的中國化佛教文學特征。本文不特從佛教對漢地文學的滲入或本土文學對佛教文學影響研究,旨在探索佛教文學從形成到成熟這一階段在不同時期所呈現(xiàn)出的各種文體的文學性的不斷增強與對當時文風的反射,將佛教文學作為一種獨立的文學領(lǐng)域來研究,完善文學史中這一領(lǐng)域。佛教初傳,外國僧人攜帶大量經(jīng)文進入中國,佛教的語言、思維、教義都為當時的社會所接受,士人們展開了對本土哲學文學的重新審視。而在文學方面,佛教文學由譯經(jīng)文學到儒道摻雜文學再到隋唐時期的禪文學,完成了其文學方面的一系列蛻變,形成了具有獨立話語系統(tǒng)的佛教文學。雖然佛教在隋唐時期完成了徹底轉(zhuǎn)換以及達到了文學的高峰,世人眼光也多聚焦在這一時期,然而漢魏六朝作為佛教文學產(chǎn)生的根源與逐漸成熟的積淀階段,其重要性同樣不容忽視。漢末到東晉這一階段,是佛教積極融入本土的時期,這一時期的佛教文學幾乎沒有自己的獨立地位,依附于老莊道家或方術(shù)的羽翼之下,借用道家、儒家的話語來闡述自身的教義,其文學性主要體現(xiàn)在翻譯文學上,譯經(jīng)文學由開始的質(zhì)樸直譯發(fā)展到后期的直譯意譯兼顧,并逐漸重視辭藻的應(yīng)用與格式的齊整,譯經(jīng)文學也漸漸向符合本土審美的方向發(fā)展。而東晉十六國以及南北朝時期,是佛教文學飛速發(fā)展的時期,譯經(jīng)文學逐漸成熟并形成了一系列翻譯理論,佛教與本土文學結(jié)合下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身份的文人——詩僧,他們參與到文士的集會中,逐漸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與文人一同探討思想與文學的漸變,對詩歌領(lǐng)域的擴大、境界的提升、語言的轉(zhuǎn)換都提供了多方的素材,他們的一些詩文創(chuàng)作無不反映了文學思潮在當時的映射,僧人撰寫的經(jīng)序、贊論、佛學論文等散文也都富有文采,形式整飭,甚至通篇采用駢文的形式,反映著六朝的唯美文風。僧人的一些文學批評同這一時期的理論著作交相輝映,共同構(gòu)成批評史的高峰。有鑒于此,中國古代文學史的編撰便應(yīng)對佛教文學多一份關(guān)照,一些僧人詩歌、散文也應(yīng)納入到文學史研究的視野中,使得文學史的研究更為完備,對古代文學的了解也愈加全面。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I207.9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旭東;;《敦煌佛教文學》之學與思[J];文學教育(上);2017年09期

2 任傳印;;民國高僧大德與白話佛教文學[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05期

3 任傳印;;佛陀本懷、中國經(jīng)驗與全球視域——佛教文學百年回顧與展望[J];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01期

4 肖偉韜;;問渠那得“新”如許——評普慧《中古佛教文學研究》[J];中國文學研究(輯刊);2017年02期

5 張培鋒;;佛教文學的三個層次與三重境界[J];文史知識;2018年06期

6 任傳印;;區(qū)域文化與佛教文學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以中華區(qū)域文化與現(xiàn)當代佛教文學為例[J];區(qū)域文化與文學研究集刊;2016年00期

7 戴瑩瑩;;“佛教文學”之內(nèi)涵辨[J];中國宗教;2013年01期

8 高尚學;;六朝佛教文學與佛教圖像關(guān)系[J];文藝評論;2013年10期

9 譚桂林;;清末民初中國的佛教文學與啟蒙思潮[J];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03期

10 陳允吉;《佛教文學粹編》序[J];佛教文化;1997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邱紫華;;印度佛教文學的審美特征[A];東方叢刊(1996年第4輯 總第十八輯)[C];1996年

2 俞曉紅;;論佛教文學對中國文學觀念世界的影響[A];東方叢刊(2005年第2輯 總第五十二輯)[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印佛教文學比較研究”負責人、青島大學教授 侯傳文;比較文學視域中的佛教文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

2 林少華;從根部閱讀日本[N];中華讀書報;2006年

3 中央文史館館員 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 方立天;佛教:科學之友[N];中國民族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早娟;唐代長安佛教文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時佳佳;魏晉南北朝佛教文學研究[D];山西大學;2017年

2 郭強;中國古代敘事文學中的印度影響[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3 余軍燕;從偈頌到禪門白話詩[D];西北大學;2009年

4 郭曉敏;《壇經(jīng)》的文學性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5 馬爾克;論蘇曼殊作品中的佛教精神[D];杭州師范大學;2013年

6 王展;慈恩寺與唐代文學[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年

7 蔡沅(金長);賈島與佛教文學[D];復旦大學;2009年

8 李曼寧;出家方是為孝道[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849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849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7a06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