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韻律——構建自由詩的音樂性:從胡適到廢名
本文選題:詩歌音樂性 + 自由詩。 參考:《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7年08期
【摘要】:"自由"和"韻律"似乎是一對矛盾的概念,韻律關乎"律","自由"則要求"破律"。在堅持以"律"來衡量詩歌音樂性的批評者,自由詩就是一種沒有韻律的詩體。事實上,缺少音樂性或者沒有音樂性至今仍然是部分讀者和批評者非難新詩的口實。胡適創(chuàng)建新詩之初就面臨這樣一個重大的困難,為此他提出以"自然的音節(jié)"取代舊詩的格律,把"自然的音節(jié)"作為新詩音樂性的追求,隨后郭沫若提出"內在的韻律",戴望舒在1930年代提出"情緒的抑揚頓挫",艾青于同時期提出"詩的散文美",而廢名提出新詩"內容是詩的,文字則要是散文的"主張。這些關于詩歌音樂性的新設想,從理論上為一種"自由的韻律"的出場奠定了基礎。
[Abstract]:It seems to be a pair of contradictory concepts of " freedom " and " rhythm " . The rhythm is related to the " law " and " freedom " requires " breaking law " . In fact , it is a kind of verse without rhyme . In fact , the lack of music or music has still been the reality of some readers and critics .
【作者單位】: 中國計劃出版社;
【分類號】:I207.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鋼;新詩的音樂性要求[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2 曾方榮;新詩音樂性不容忽視[J];寫作;2005年21期
3 胡登全;;大眾傳媒與新詩的音樂性——基于對重建新詩傳播方式的思考[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4 遲彥;;音樂性,新詩安身立命的需要[J];文學界(理論版);2010年04期
5 郭懷玉;;論嵇康散文的音樂性[J];藝術評論;2011年06期
6 邵朝楊;;前景化與《在地鐵站》及其四首譯詩的音樂性[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6期
7 王阜彤;;詩的音樂性[J];溫州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科學);1963年01期
8 班瀾;;彈出時代壯美的琴聲——許淇散文詩的音樂性[J];詩探索;1982年01期
9 張厚明;;詩歌音樂性漫論(上)[J];寫作;1994年01期
10 王毅;試論中國自由詩的音樂性[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趙山林;;試論戲曲傳播中的文學與音樂關系[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陳文新;;詩“貴情思”——明代主流詩學論詩的音樂性[A];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研究——第一屆與第二屆“中國詩歌與音樂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3 陳炳錚;;詩詞的音樂性、吟誦的美感及其現(xiàn)代化[A];吟誦經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孫朝成;詩歌的音樂性與詩歌的魅力[N];文藝報;2013年
2 龔奎林;詩意的言說[N];文藝報;2012年
3 鄭敏(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教授);我對新詩的幾點意見[N];北京日報;2001年
4 ;詩與歌皆通往心靈[N];深圳特區(qū)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入云;問題史:中國新詩的音樂性(1917-1949)[D];復旦大學;2011年
2 李雪梅;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音樂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石降紅;試論新詩的音樂性問題[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2 王軍寧;現(xiàn)代詩歌音樂性的研究[D];青島大學;2003年
3 劉康凱;無弦琴與塞壬之歌[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李新鳳;從有跡之韻到無弦之樂—由“艾略特與戴望舒詩歌的音樂性走向”看新詩發(fā)展的第三維度[D];復旦大學;2009年
5 牛穎;論史鐵生小說《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的音樂性[D];吉林大學;2009年
6 尹海燕;1896-1923:現(xiàn)代漢語詩歌音樂性理論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7 丁曉妮;“詩歌”與20年代新詩[D];西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805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98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