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犁小說的革命風景及其書寫機制
本文選題:孫犁小說 + 革命風景; 參考:《齊魯學刊》2017年01期
【摘要】:"真善美的極致"一直是孫犁執(zhí)著堅持的文學追求。在這樣的文學觀念影響下,"階級"和"革命"等意識形態(tài)話語在他的小說中被"裝飾"成優(yōu)美的田園風光,變成了一幅有待發(fā)現(xiàn)的"風景"。在孫犁筆下,風景并不是僅僅存在于審美層面,而是包含著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內(nèi)容,而這樣的意識形態(tài)內(nèi)容是作家主動滲透和主觀建構(gòu)的。"革命風景"在孫犁小說中真正成為了主體和客體相互建構(gòu),個人與時代相互糾纏,自然、歷史、時代相互滲透的文學景觀。在孫犁筆下,看似云淡風輕的田園風情、溫情脈脈的人性人情,其實都包含著抗戰(zhàn)背景下多種話語的張力書寫;看似革命話語統(tǒng)編一切,但人性話語卻在張力書寫中成為風景的一極,最富藝術(shù)的生長力和時代的穿透力。這樣的書寫范式,主觀上迎合了時代的要求,客觀上開拓了革命話語的書寫空間,使得孫犁小說的風景書寫呈現(xiàn)出豐富的文化意蘊。
[Abstract]:"the best of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has always been Sun Li's persistent literary pursuit.Under the influence of such literary ideas, the ideological discourse of "class" and "revolution" was "decorated" into a beautiful pastoral scenery in his novels, and became a "landscape" to be discovered.In Sun Li's works, the landscape is not only in the aesthetic level, but contains a clear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such ideological content is the writer's initiative infiltration and subjective construction. "Revolutionary scenery has really become a literary landscape in Sun Li's novels, in which subjects and objects are mutually constructed, individuals and times intertwine with each other, and nature, history and times permeate each other.In Sun Li's writings, the seemingly light pastoral style and tender human feelings all contain the tension of various words in the context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However, the discourse of human nature has become a pole of landscape in tension writing, the most artistic growth power and the penetrating power of the times.This writing paradigm, subjectivel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objectively opens up the writing space of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making Sun Li's landscape writing presents rich cultural implications.
【作者單位】: 泰山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中國現(xiàn)代小說風景書寫研究”(15JYA751010) 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重點項目“中國現(xiàn)代文學視野下的齊魯風景書寫研究”(14BWXJ01)
【分類號】:I207.4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衛(wèi)中;;孫犁文化身份辨析[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2 楊聯(lián)芬;孫犁:革命文學中的“多余人”[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1998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長英;;兩宋登臨懷古詞中的登臨地分析[J];齊魯學刊;2017年01期
2 張新民;;儒釋之間:唐宋時期中國哲學思想的發(fā)展特征——以儒學的佛化與佛教的儒化為中心[J];文史哲;2016年06期
3 吳甜甜;;中國當代社會心理學發(fā)展的新方向[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6年04期
4 張麗;;21世紀前后地域文學研究匯評[J];嘉應(yīng)學院學報;2015年09期
5 郝文達;;南宋詞人王千秋簡論[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4期
6 許曉芳;;探析中唐詠史詩金陵題材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J];環(huán)球人文地理;2014年02期
7 王宗峰;;中國文學古今演變研究的觀察與思考[J];求索;2012年10期
8 向鐵生;康震;;類型與范式——關(guān)于古代文學與地域文化研究的一點思考[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9 湯德偉;;從白居易的詩歌看其長安情感的變遷[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7期
10 肖獻軍;;近百年來地域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反思[J];陰山學刊;2012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玉璞;;宋前儒佛道三教關(guān)系述論[J];齊魯學刊;2011年02期
2 孫亦平;;論杜光庭的三教融合思想及其影響[J];中國哲學史;2006年04期
3 李承貴;張九成佛教觀論析——兼論佛教中國化的路徑及特點[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李浩;古代文學研究的困境與學術(shù)突圍[J];河南社會科學;2003年05期
5 嚴耀中;論“三教”到“三教合一”[J];歷史教學;2002年11期
6 洪修平;儒佛道三教關(guān)系與中國佛教的發(fā)展[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7 寇養(yǎng)厚;武則天與唐中宗的三教共存與偉先道后政策──唐代三教并行政策形成的第二階段[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8 漆俠;儒家的中庸之道與佛家的中道義——兼評釋智圓有關(guān)中庸中道義的論點[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9 彭琦;宋元時期的三教調(diào)和論[J];北京社會科學;1999年02期
10 黃心川;“三教合一”在我國發(fā)展的過程、特點及其對周邊國家的影響[J];哲學研究;1998年08期
,本文編號:17695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769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