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分化:沈從文、丁玲再評議
本文選題:沈從文 + 丁玲; 參考:《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沈從文和丁玲都是湖南籍的現(xiàn)代著名作家。作為從“邊城”走向文化中心的文學青年,他們一起經(jīng)歷了邊緣人的苦悶和奮斗,努力寫作,合作辦刊,既靠文學才華獲得了融入精英文化圈的成功,也遭遇過創(chuàng)作的瓶頸,更因為社交資源、文學觀、審美趣味及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而最終走向了不同的文學與生活道路。本論文在已有資料和研究工作的基礎(chǔ)上,既以時間為序梳理、辨析相關(guān)史實,又綜合性地細讀、比較他們的創(chuàng)作,力圖更具體也更立體地呈現(xiàn)沈丁二人早年文學生涯的聚合與分野,從而探明他們“文學”分化的時代及個人因素。這樣,寄希望以沈從文和丁玲更豐滿的文學形象,來打破1980年代以來形成的有關(guān)他們二人的刻板印象。
[Abstract]:Shen Congwen and Ding Ling are famous modern writers of Hunan nationality.As a literary youth from the "frontier city" to the cultural center, they went through the bitterness and struggle of the marginal people together, worked hard to write and co-run the magazine. They not only got the success of integrating into the elite cultural circle by their literary talent, but also encountered the bottleneck of creation.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social resources, literary views, aesthetic tastes and regional cultures, they eventually moved towards different literature and life paths.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materials and research work, this thesis not only combs the historical facts in the order of time, but also comprehensively reads them carefully, and compares their creation.This paper tries to present the aggregation and division of the early literary career of the two men more concretely and stereoscopically, so as to find out the time and personal factors of their literary differentiation.In this way, it is hoped that the literary images of Shen Congwen and Ding Ling will break the stereotype formed since the 1980s.
【學位授予單位】:華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6.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靜悅;談沈從文“鄉(xiāng)下人”觀念[J];哈爾濱學院學報(教育);2002年10期
2 王向陽;沈從文散文審美特色簡論[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3 李征宙;沈從文創(chuàng)作中的超人意識與實證意識[J];零陵學院學報;2002年S1期
4 蔣芝蕓;論沈從文湘西小說的現(xiàn)代特征[J];求索;2002年06期
5 韋易;童年的夢幻——沈從文湘西小說再認識[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6 沈玲麗;來自山那邊的生命之舟——淺析沈從文筆下的“船”[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7 李經(jīng)山;“水”——沈從文人格和文格的象征[J];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8 劉洪濤;沈從文與張兆和[J];新文學史料;2003年04期
9 王靜悅;角色認知與獨特風格——評沈從文“鄉(xiāng)下人”觀念及其影響[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03期
10 莫珊珊;水的文化和歷史承載——以“水”來解讀沈從文和他的作品[J];綏化師專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吳文南;;沈從文和哈代作品中的鄉(xiāng)土精神之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J·C·金介甫作;龍?zhí)?;生的光明而短暫,死的平凡而偉大——生前倍受冷落,死后流芳百世[A];苗學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柳已青;沈從文的傳奇人生[N];中華讀書報;2006年
2 何小平;沈從文帶給我們多方面的文化財富[N];文藝報;2013年
3 本報記者 孔獻之;沈從文百年感懷[N];人民法院報;2003年
4 ;百年沈從文:一個獨特的背影[N];文學報;2002年
5 溫儒敏 李憲瑜;沈從文與北大[N];中華讀書報;2003年
6 郭瑾;沈從文在北京[N];文藝報;2011年
7 燕舞;張新穎談沈從文的后半生[N];東方早報;2014年
8 劉洪濤;從“桃紅色作家”到“文學大師”[N];中華讀書報;2003年
9 楊元崇 蔣海蘭;吉首大學:沈從文研究20年[N];團結(jié)報;2006年
10 楊瑞仁;沈從文?思{哈代比較談[N];文藝報;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萌羽;全球化視野中的沈從文與福克納[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2 吳世勇;論影響沈從文創(chuàng)作的六個因素[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張森;在“詩”與“史”之間:沈從文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4 孫英馨;沈從文與勞倫斯生命價值書寫的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5 李欣儀;跨學科視野中的沈從文與音樂關(guān)系研究[D];湘潭大學;2012年
6 譚文鑫;沈從文的文學創(chuàng)作與音樂[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吳正鋒;沈從文創(chuàng)作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褚連波;湘西文化與沈從文的小說創(chuàng)作[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魏巍;少數(shù)民族視野下的沈從文與老舍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蔡穎華;沈從文文學經(jīng)典化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建;沈從文書信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2 李巖;沈從文筆下的血色暴力[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趙強;論沈從文美學思想的內(nèi)在構(gòu)成[D];湖南科技大學;2010年
4 劉香云;沈從文美育思想研究[D];吉首大學;2010年
5 丁錫才;沈從文與國民黨[D];西南大學;2011年
6 梁英;論沈從文湘西散文的詩性特質(zhì)[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星蕾;雙歧路向 靜穆人生——感知沈從文[D];西北大學;2001年
8 雷蕾;沈從文與上海[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佘愛春;生態(tài)視野中的沈從文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5年
10 姜輝;沈從文的生命美學觀[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7630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76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