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中國文學論文 >

“重寫文學史”的歷史與反復

發(fā)布時間:2018-02-28 12:39

  本文關鍵詞: 重寫文學史 五四 歷史的反復 理性的狡計 出處:《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1980年代以來的"重寫文學史"實踐中,存在著一個結構性反復的歷史脈絡,并與現(xiàn)代中國社會思潮的歷史與反復密切關聯(lián)。當然,無論是啟蒙話語的反復,還是革命話語的反復,五四都在其中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其既是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構歷史合法性的日常表征,也是在歷史轉折的危機狀況中反復"歸來的被壓抑者"。五四在"重寫文學史"中的不斷歸來,其實就是以五四運動為癥候的現(xiàn)代中國危機的循環(huán)往復,只要這個基本問題沒有解決,五四就是一個永遠走不出的五四,"重寫文學史"也只能是一個不斷自我反復的歷史。
[Abstract]:In the practice of "rewriting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since 1980s, there exists a structural and recurrent historical context,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istory and repetition of the trend of thought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y. It is also the repetition of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in which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plays a key role, which is the daily represen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legitimacy by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n fact, the continuous return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n "rewriting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s in fact the cycle of the crisis in modern China,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May 4th Movement. As long as this basic problem has not been solved, the May 4th Movement is a May 4th Movement, and rewriting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can only be a history of continuous self-repetition.
【作者單位】: 青島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I20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武洲;質疑“文學現(xiàn)代性”[J];懷化師專學報;2001年06期

2 吳武洲;質疑“文學現(xiàn)代性”[J];云夢學刊;2001年06期

3 王一川;晚清與文學現(xiàn)代性[J];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02期

4 王一川;晚清:中國文學現(xiàn)代性的發(fā)生時段[J];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02期

5 王燕;;論文學現(xiàn)代性的獲得[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6 楊義;關于中國文學現(xiàn)代性的世紀反省[J];文藝研究;1998年01期

7 楊春時;“文學現(xiàn)代性”討論沒有意義嗎?——對《現(xiàn)代性言說在中國》的質疑[J];文藝爭鳴;2001年02期

8 劉三秀;從“現(xiàn)代文學”到“文學現(xiàn)代性”問題討論綜述[J];學術月刊;2001年03期

9 袁金剛;新時期的文學現(xiàn)代性學理研究[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10 鮮益;人民問題:中國文學現(xiàn)代性的思想資源——對1917—1942年文學思想的再認識[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何浩;;梁啟超的“新民”與文學現(xiàn)代性的緣起和譜系[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2 孟遠;;延安文藝:在創(chuàng)新中實踐現(xiàn)代性追求[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3 單正平;;梁啟超文學功能論的再認識[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許江;中國文學現(xiàn)代性的發(fā)生[N];中華讀書報;2004年

2 暨南大學中文系 宋劍華;“西化”與“化西”:對新文學現(xiàn)代性的重新思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3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 北京大學教授 樂黛云;通向世界的文學渠道[N];中國藝術報;2010年

4 張向東;“文學現(xiàn)代性”討論再掀熱潮[N];文藝報;2004年

5 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2011級博士生 陳進武;高度警惕“惡”對文學價值的損害[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6 姚涵;近年來關于中國文學現(xiàn)代性轉型研究述評[N];文藝報;2006年

7 張志忠;“當前文學創(chuàng)作癥候”三題[N];光明日報;2006年

8 晏杰雄;一部具有實踐品格的文學通史[N];文藝報;2007年

9 孔范今;祛蔽返魅 走向中和[N];中國教育報;2008年

10 陳自然;“三駕馬車”齊驅十五年[N];文藝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胡艷琳;文學現(xiàn)代性中的生態(tài)處境[D];北京大學;2012年

2 賈國寶;傳統(tǒng)僧人文學近代以來的轉型[D];復旦大學;2011年

3 胡明貴;自由主義思潮與新文學現(xiàn)代性品格[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4 張鴻聲;文學中的上海想象[D];浙江大學;2006年

5 徐連云;為求覺世著文章[D];吉林大學;2008年

6 陳亞平;感傷:中國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體驗與表達[D];揚州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包恩齊;冰心五四時期文學的現(xiàn)代意識研究[D];延邊大學;2016年

2 王云生;文學研究會的翻譯活動[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3 肖向東;五四轉型期“文學人學”思潮探源及其歷史梳理[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4 白礫;“五四時期”文學研究會(1921-1932)的翻譯活動及其影響[D];山西大學;2008年

5 赫學穎;“文革”文學的精神流亡現(xiàn)象[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黃毅;話語權力和文學經(jīng)典的產(chǎn)生[D];暨南大學;2005年

7 閆玉剛;當代語境下的文學反諷[D];山東師范大學;2002年

8 龔慧劍;“80后”文學接受主體的審美心理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9 張劍;胡適文學思想論析[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10 劉穎;通向中國文學現(xiàn)代性的浮橋[D];北京師范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154734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54734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096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