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強制闡釋”到“界面研究”:一種文化分析的理論視角
本文關(guān)鍵詞:從“強制闡釋”到“界面研究”:一種文化分析的理論視角 出處:《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理論危機 強制闡釋論 范式轉(zhuǎn)型 文化分析 界面研究
【摘要】:晚近以來的中西方學界普遍存在著不同形式的理論危機。泛文化的批評觀念造成理論對象的溢出效應,跨學科的理論范式導致研究方法的邊界效應,相對化的價值體系引發(fā)理論意義的混沌效應。借鑒國內(nèi)學界近來興起的"強制闡釋論"批判話語,本文重點圍繞以上三種效應的理論危機,從"文化性"、"學科性"和"對話性"三個層面反思當代文藝理論的范式問題,梳理和建構(gòu)一種作為文化分析的理論界面研究新視角,在此基礎(chǔ)上探討其對當代中國文論建設(shè)的方法論意義。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different forms of theoretical crisi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Pan-cultural criticism has caused spillover effect of theoretical objects, and interdisciplinary theoretical paradigm has led to the boundary effect of research methods. The relative value system leads to the chaos effect of theoretical mean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crisis of the above three effects by referring to the critical discourse of "forced interpretation theory" developed recently in the domestic academic circ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nature". "discipline" and "dialogue" reflect on the paradigm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and comb and construct a new perspective as the theoretical interface of cultural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is, it discusses its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米克·巴爾敘事詩學研究》(批準號:14CWW002)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資助項目(暨南啟明星計劃)《荷蘭文論家米克·巴爾的跨學科文藝思想研究》(批準號:15JNQM021)
【分類號】:I206.7
【正文快照】: 晚近以來在中西方學界普遍發(fā)生的文學理論危機,始終困擾著以理論為主業(yè)的文藝理論家們。歐美學界不斷呈現(xiàn)出以“反對理論”、“抵制理論”和“理論之后”為代表的種種“理論厭倦癥”,(1)國內(nèi)學界則依次出現(xiàn)過“失語癥”、(2)“理論過!、“后理論”,(3)以及“強制闡釋論”(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江;;關(guān)于場外征用的概念解釋——致王寧、周憲、朱立元先生[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02期
2 朱立元;;關(guān)于“強制闡釋”概念的幾點補充意見——答張江先生[J];文藝研究;2015年01期
3 張江;;強制闡釋論[J];文學評論;2014年06期
4 曹順慶;黃文虎;;失語癥:從文學到藝術(shù)[J];文藝研究;2013年06期
5 張江;;當代西方文論:問題和局限[J];文藝研究;2012年10期
6 蔣寅;對“失語癥”的一點反思[J];文學評論;2005年02期
7 陶東風;關(guān)于中國文論“失語”與“重建”問題的再思考[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8 曹順慶;從“失語癥”、“話語重建”到“異質(zhì)性”[J];文藝研究;1999年04期
9 楊乃喬;新時期文藝理論的后殖民主義現(xiàn)象及理論失語癥[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03期
10 曹順慶;文論失語癥與文化病態(tài)[J];文藝爭鳴;1996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立元;黃德遠;;略論文學作品的意義生成——一個詮釋學角度的考察(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7年04期
2 喬國強;;試論西方文論中“中國問題”的研究方法[J];南京社會科學;2017年10期
3 郭皓政;;多元視角下的明代詩學論爭研究[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7年05期
4 汪余禮;;試論數(shù)字時代文論創(chuàng)新的四條路徑[J];中國文藝評論;2017年09期
5 俞武松;;強制與偏移:《水滸傳》文本闡釋的問題與反思[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05期
6 賴大仁;;當代中國文論的學科反思與建構(gòu)的理論基點[J];學術(shù)月刊;2017年09期
7 劉月新;;文學闡釋與對話精神[J];江漢論壇;2017年09期
8 陳思廣;;文學闡釋的疆域與文本接受的向度——關(guān)于中國現(xiàn)代長篇小說接受研究的幾點思考[J];江漢論壇;2017年09期
9 綦亮;肖明慧;;本土視角下“丹·布朗現(xiàn)象”的文化透視——評《丹·布朗現(xiàn)象詮釋:文化懸疑小說創(chuàng)作程式研究》[J];外文研究;2017年03期
10 李紅巖;;從社會性質(zhì)出發(fā):歷史研究的根本方法[J];中國史研究;2017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江;;當代西方文論若干問題辨識——兼及中國文論重建[J];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05期
2 伏虎;;環(huán)境藝術(shù)設(shè)計中的地域性表達[J];設(shè)計藝術(shù)研究;2011年04期
3 王曉俊;;論民族樂器演奏技法之美學研究的必要性[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周毅;;影視社會生態(tài)與大眾文化轉(zhuǎn)型[J];貴州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5 伏飛雄;;日常生活“泛藝術(shù)化”實踐的符號學反思[J];當代文壇;2010年03期
6 成頌;陳淑芳;;當代視覺文化的歷史性考量——兼論傳統(tǒng)審美文化和當代視覺文化之間調(diào)和的可能[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7 李明軍;李向明;;話語轉(zhuǎn)型期中國電影的失語癥[J];電影評介;2007年21期
8 趙宋光;;亟待會診的三種失語癥[J];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6年01期
9 道格拉斯·凱爾納,吳志峰 ,張永峰;失去的聯(lián)合——法蘭克福學派與英國文化研究[J];天涯;2003年01期
10 肖薇,支宇;從“知識學”高度再論中國文論的“失語”與“重建”——兼及所謂“后殖民主義”批評論者[J];社會科學研究;2001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孔煥周;文化分析與“出走”模式——老舍抗戰(zhàn)劇作的思想和藝術(shù)表現(xiàn)[J];學術(shù)交流;2004年04期
,本文編號:14369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43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