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小說敘事倫理研究
本文關鍵詞:鐵凝小說敘事倫理研究
【摘要】:鐵凝是當代文學史上一位頗具特色的作家,她從70年代開始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特殊的個人經歷,豐富的文化底蘊影響著她對生活、生命的態(tài)度,這也在她的文學作品中有所映射,并與其創(chuàng)作中敘事倫理的建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敘事倫理是一種對個體生命的感悟,縱觀鐵凝的創(chuàng)作,人物的命運在歷史中上下沉浮,獲得新的生命張力。不同于多數(shù)研究從文本出發(fā),本文旨在探尋鐵凝小說敘事倫理的精神來源,分析文本中的多重倫理關系,闡釋鐵凝小說中敘事倫理的形成及發(fā)展變化,最后論述鐵凝小說中,敘事倫理所具有的獨特性。緒論主要來明確敘事倫理的涵義,在閱讀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分析鐵凝小說的研究現(xiàn)狀,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與意義。正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明確鐵凝小說敘事倫理的精神來源,其中有對傳統(tǒng)倫理文化的描摹,有對人始終不變的“善意”,“善”成為其創(chuàng)作中不變的核心出發(fā)點,更重要的是對生命存在的觀照,盡管人生充滿各種倫理困境,但始終要以超然的態(tài)度面對;第二部分,具體展開論述鐵凝的小說文本中的幾種倫理關系,其中包括家庭、社會和歷史三個方面,并且深入分析這些倫理關系如何在作品中展開,而在這些倫理敘事的背后又蘊含了作家怎樣的精神追求;第三部分,分析敘事倫理在文本中的體現(xiàn),主要從個體敘事倫理展開論述,鐵凝的個體敘事倫理建構是一個發(fā)展的過程,個體敘事倫理在其創(chuàng)作過程中逐漸形成,接著個體敘事倫理發(fā)生變化,主要以《玫瑰門》為例,展現(xiàn)個體敘事倫理的存在狀態(tài),最后在不斷探索、尋覓之后,鐵凝建構了一種全新的倫理形態(tài),以其代表作《大浴女》為例,這是精神的自我救贖,至此,塑造出了“烏托邦”式的理想世界。最后個體敘事倫理與革命敘事倫理融合,形成和諧的關系,個體倫理的意義獲得補充與發(fā)展,主要以《笨花》為例;第四部分,闡釋鐵凝小說中敘事倫理的獨特性,個體的生命感覺從孤獨視角展開、顯現(xiàn)出悲憫的情懷,并以身體語言的書寫方式訴說倫理感受,總之,鐵凝小說敘事倫理的最終指向是關乎人的生命、存在與訴求。
【關鍵詞】:敘事倫理 鐵凝小說 倫理關系 個體 獨特性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4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6
- 第一章 鐵凝小說敘事倫理的精神來源16-24
- 第一節(jié) 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仁義”與“和”16-18
- 第二節(jié) 生命中不變的“善”18-21
- 第三節(jié) 人物生存的倫理困境21-24
- 第二章 鐵凝小說中的多重倫理關系24-31
- 第一節(jié) 家庭倫理24-26
- 第二節(jié) 社會倫理26-28
- 第三節(jié) 歷史倫理28-31
- 第三章 鐵凝小說中敘事倫理的建構31-41
- 第一節(jié) 個體敘事倫理的初顯31-33
- 第二節(jié) 走進“玫瑰門”:個體敘事倫理的變化33-36
- 第三節(jié)“大浴女”式的精神花園:新的倫理價值生成36-38
- 第四節(jié) 《笨花》:革命敘事倫理與個體敘事倫理走向融合38-41
- 第四章 鐵凝小說敘事倫理的獨特性41-48
- 第一節(jié) 生命存在的孤獨41-43
- 第二節(jié) 沉重與美并存的“悲憫情懷”43-45
- 第三節(jié)女性身體的認同與倫理訴求45-48
- 結語48-49
- 參考文獻49-53
- 附錄53-56
- 后記56-57
- 個人簡介57-58
- 在學期間公開發(fā)表論文及著作情況58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謝有順;;對人心世界的警覺——《尷尬風流》及其敘事倫理[J];小說評論;2006年03期
2 張勁松;;電影《色·戒》中的敘事倫理分析[J];電影評介;2008年24期
3 梁艷芳;;守護人心溫暖的品質——蔣韻《心愛的樹》的敘事倫理意義[J];名作欣賞;2008年24期
4 楊紅旗;;敘事倫理與文藝學的知識生成[J];文藝理論研究;2009年06期
5 張冬;李小倩;;《城與市》的敘事倫理[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6 唐偉勝;;敘事倫理:故事、話語與閱讀[J];敘事(中國版);2010年00期
7 何小麗;;論小說敘事倫理的興起[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5期
8 杜素娟;;從作者的倫理身份看敘事倫理的生成——兼論近年來中篇小說創(chuàng)作[J];揚子江評論;2010年03期
9 劉起林;;“戲說歷史”的顛覆類型與敘事倫理[J];湖南社會科學;2010年04期
10 徐國彪;;現(xiàn)實災難的審美類型與敘事倫理[J];中華文化論壇;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傅強;以情感為主線的敘事倫理[N];文藝報;2011年
2 吳玉杰;新世紀中短篇小說的敘事倫理[N];光明日報;2008年
3 耿立;深入精神的內部[N];文藝報;2006年
4 劉起林;“戲說歷史”的敘事偏差[N];人民日報;2009年
5 張光芒;人品不好=運氣不好?[N];中國藝術報;2012年
6 王本朝 肖太云;物質時代的情感救贖[N];文學報;2013年
7 張友文;祛除暴力美學 守住倫理底線[N];文藝報;2014年
8 張清華;如何構筑民族記憶[N];文藝報;2011年
9 龔舉善;消費時代報告文學的敘事倫理[N];文藝報;2005年
10 范詠戈;“賦到滄桑句便工”[N];文藝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4條
1 謝有順;中國小說敘事倫理的現(xiàn)代轉向[D];復旦大學;2010年
2 曹金合;敘事形式的倫理意味[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3 梁艷芳;創(chuàng)傷記憶:自述、代述與混合敘述[D];上海大學;2009年
4 楊慶東;自由意志的追尋[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焦曉燕;敘事倫理批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2 劉欣;敘事倫理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3 段夢琪;《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敘事倫理[D];江西師范大學;2014年
4 劉瀅;當代文學中的兩種女性敘事倫理形態(tài)[D];四川師范大學;2005年
5 陳靜;劉小楓敘事倫理學思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春玉;東西小說的敘事倫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侯芳;方方小說的敘事倫理與道德重建[D];西南大學;2007年
8 曹剛;李銳“呂梁山系列”小說的敘事倫理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9 羅晨;《金色的耶路撒冷》之敘事倫理[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10 鄭錦菁;費倫敘事倫理觀透視下的《時間箭》[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03368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3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