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藝術(shù)的民間敘事模式初探
[Abstract]:Animation art is a modern and emerging narrative art, it has common ground with the traditional folk nar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aspects of imagination, fantasy, entertainment and so on. However, the history of animation art is short, there is no profound cultural accumulation, and folk narrative literature gradually forms a popular classical narrative mode in thousands of years of folk heritage, which makes up for the lack of art in the first place of animation. In this paper,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narrative methods of animation and folk literature are compared in detail, and the folk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tion art are further analyzed.
【作者單位】: 鄭州師范學院初等教育學院;
【基金】:河南省文化廳2012年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科研課題【豫文非遺[2012]22號】 鄭州師范學院2012年度校級科研課題 河南省科技廳2013年軟科學項目終期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32400410625)
【分類號】:J954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萬建中;;論民間童話的敘事形態(tài)[J];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家玉;朱躍;;莎士比亞《麥克白》原型敘事空間主題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丁伯林;;反諷的經(jīng)典文本:《般涉調(diào)·哨遍(高祖還鄉(xiāng))》[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江守義;敘事是一種評價[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4 張薇;熊騰芳;;人神共舞:莎士比亞喜劇對古希臘神話的傳承[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5 張玉娟;;論文學交際中體裁的不變性與可變性[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6 荊興梅;;《飄》中反諷的解構(gòu)性[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7 王嵐;;大眾傳媒語境下的金庸作品——狂歡與意識形態(tài)的反抗[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1期
8 王雪梅;杜以向;;伊甸園原型與人的成長——讀霍桑的《年青小伙布朗》[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0期
9 傅錢余;;《水滸傳》中的反諷手法初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白念文;孟祥路;;以巴赫金狂歡理論觀照中國古典喜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張曉紅;;“非個人化”理論的“代神立言”界說[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周計武;;作為美學范疇的怪誕[A];新世紀美學與藝術(shù)——江蘇省美學學會第七屆會員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余建清;;網(wǎng)絡(luò)惡搞:狂歡與抵抗——基于《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的分析[A];中國傳媒大學第一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shù)研討會文集[C];2007年
4 李為君;;和諧社會視閾下的青年文化認同危機[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事業(yè)——山東省社會科學界2008年學術(shù)年會文集(2)[C];2008年
5 陳培湛;;新時期中國電影民俗意象描寫的啟示[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高巍;江寧康;;文學與階級身份建構(gòu)——英美文學批評新論探究[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7 王文革;;怪誕藝術(shù):徘徊在原始與現(xiàn)代之間[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10年卷)——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志剛;《金瓶梅》敘事形態(tài)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秋芝;口頭表演與文化闡釋[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4 李言統(tǒng);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李長中;文學文本基本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傅建安;20世紀中國文學都市“巫女”形象論[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張軍府;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題材小說敘事倫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賀彩虹;笑的解碼[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袁梅;中國古代神話中智慧導(dǎo)師阿尼瑪原型及其承傳移位[D];曲阜師范大學;2010年
10 孟欣欣;大眾文化視野下現(xiàn)代體育的視覺化生存[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小橫;女性身體的丑怪書寫[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曾燕;龍圖騰的審美記憶與隱性傳承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3 王順中;論王國維的詩學觀[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4 陳三元;中西文化中“水”的原型意象研究[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趙述曉;論大江和莫言的故鄉(xiāng)想象與藝術(shù)超越[D];江南大學;2010年
6 唐潔;流浪方舟[D];江南大學;2010年
7 張宜琳;茨威格與施蟄存小說女性人物心理探析[D];江南大學;2010年
8 陳瑩;從神話原型角度解讀麥琪的逃離[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劉巍;誰在邊緣地[D];南昌大學;2010年
10 王建群;“過”與“不及”[D];南昌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四代;西南少數(shù)民族神話史詩中的時空觀[J];民間文學論壇;1998年04期
2 張士閃,清水靜子;關(guān)敬吾論日本傳統(tǒng)故事的類型與結(jié)構(gòu)[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阿不都艾則孜·司馬義;關(guān)于中國維吾爾戲劇史的研究[J];新疆藝術(shù)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羅未瑋;;民間文學與影視開發(fā)[J];電影評介;2006年18期
3 黃堅;;動漫形式中的閩臺文化特征指向[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4 章達文;王凱;;淺談中國動漫形象的歷史譜系[J];大家;2010年08期
5 李挺;李海瑞;;動漫:視覺盛宴下不可忽視的隱憂[J];新聞世界;2010年08期
6 馬世昌;劉利;;動漫:假面舞會的狂歡——青少年迷戀動漫的心理解析[J];電影評介;2008年16期
7 丁傳煒;;淺談五年制高職動漫專業(yè)課程改革[J];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年08期
8 陳彥;;高職動漫人才培養(yǎng)模式及教學改革[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9年05期
9 董星希;;從皮克斯經(jīng)驗談我國動畫片企業(yè)組織文化建設(shè)[J];學理論;2009年30期
10 朱華西;;淺談動漫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趨勢[J];科技致富向?qū)?2010年3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戴紅;;淺談傣劇的形成過程與舞臺意識過渡[A];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戲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專集[C];2001年
2 王健;;現(xiàn)代動漫電影中的暴力美學[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二)[C];2007年
3 陶開儉;;動漫之大眾傳播符號特質(zhì)分析[A];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zhuǎn)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shù)協(xié)會年會(第四卷)[C];2010年
4 晏青;;身份焦慮與藝術(shù)審美的置換策略——新世紀以來抗日題材電視劇的藝術(shù)生產(chǎn)與轉(zhuǎn)換策略[A];新世紀新十年:中國影視文化的形勢、格局與趨勢——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第六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石川;;家的重建:中國電影的一種敘事策略研究[A];中國與世界影視文化多樣性的現(xiàn)實與前景——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6 趙建華;;彝劇姓“彝”[A];云南省少數(shù)民族戲劇發(fā)展研討會論文專集[C];200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苑利;表演藝術(shù)的分類之一:民間說唱[N];中國文化報;2007年
2 任勝利邋鄧曉霞;民間書會藝術(shù):活力與危機并存[N];人民日報;2008年
3 記者 孟黎;如何將“諜戰(zhàn)劇”進行到底[N];金融時報;2011年
4 孫燕華;“細十番”的兩度重生[N];中國文化報;2006年
5 記者 陳杰;耍孩兒羅羅腔榜上有名[N];大同日報;2006年
6 李三強;《一江春水》遺憾多[N];文藝報;2003年
7 田卉群;港劇好看的秘密武器[N];北京日報;2003年
8 衛(wèi)厚生;一般題材與主旋律[N];文藝報;2004年
9 盤劍;文學的電影與電影的文學[N];中華讀書報;2005年
10 記者 王鋒 通訊員 馬濤、程霖 記者 羅愛萍 通訊員 陳富榮;粵戲粵劇入選項目最多[N];廣州日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宮曉鵬;中美對日作戰(zhàn)戰(zhàn)爭電影比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2 肖路;國產(chǎn)動畫電影的傳統(tǒng)美學風格及其文化探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楊旭東;北京評書的書場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軼;從精英走向大眾[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楊偉;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軌跡審視與探索[D];西北民族大學;2005年
3 劉玉婷;比較文化視野下的動畫片與民間文學[D];山西大學;2007年
4 劉陽;美國電視劇《格蕾醫(yī)生》的敘事策略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9年
5 黃倩;我國少數(shù)民族題材電影跨文化敘事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夏蓮;西方面具電影的敘事學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7 王丹婧;跨越千年的愛戀[D];南昌大學;2007年
8 張艷;新世紀中國特情電視劇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馮薔薇;《士兵突擊》的動漫色彩[D];上海戲劇學院;2009年
10 歐陽劉佳;韓國電影的敘事模式和文化內(nèi)涵[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4332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ongmansheji/243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