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符”的衍變與發(fā)展
[Abstract]:Japanese anime works have a very type of characteristic impression techniques, known as "Marvel."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mannerisms" made up of nose, eyes, breath, sweat, tears, digital face, etc., is also the process of Japanese animation's response to cultural tolerance, age elements and consumer demand.
【作者單位】: 江西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江西師范大學國際教育學院;
【基金】:江西省藝術規(guī)劃一般課題支持項目,項目編號:YG2010015
【分類號】:J21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香港商標設計集萃[J];藝術·生活;2001年02期
2 胡明華;;民族性的符號和語義在品牌平面設計中的運用[J];藝海;2011年0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尹旭;書之以心不以手[N];中國藝術報;2005年
2 坤輝;墨的優(yōu)劣[N];人民政協(xié)報;2003年
3 南方日報記者 蒲荔子;“服裝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N];南方日報;2010年
4 孫建君;從精神探源到學術自覺[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5 丁放 韓子京;大“象”無形的書寫[N];文藝報;2001年
6 黃翔;談文人畫與文人樹[N];中國花卉報;2005年
7 張渝;如何親歷[N];美術報;2007年
8 劉笑一;建筑:放大地產文化意象[N];中國房地產報;2003年
9 本報記者 朱小鈞;美術殿堂 人民共享[N];中國文化報;2009年
10 洪麗珠;潔凈心靈的影射[N];西藏日報;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強玫;《中國國家地理》封面的視覺美學分析[D];西北大學;2009年
2 錢竹;視覺、意識以及與之聯(lián)系的設計[D];江南大學;2004年
3 王建偉;函容的限度——綜合繪畫語言的精神尋求[D];中國美術學院;2004年
,本文編號:23159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ongmansheji/2315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