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游戲到動漫影視及其它:跨媒介文化現(xiàn)象論析
本文選題:跨媒介 + 摩爾 ; 參考:《中國電視》2012年02期
【摘要】:正在當代文化發(fā)展中,媒介消費的方式正在發(fā)生著令人矚目的變革。不同媒介使用相同的形象,形成具有相關性的多重文本,甚至樹立一個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這種跨媒介現(xiàn)象已經(jīng)成為當代文化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潮流。在諸種跨媒介現(xiàn)象中,數(shù)字游戲與動漫影視作品乃至其它文本的跨媒介互動,成為多維媒體的新景觀。最初為一款網(wǎng)絡游戲的《摩爾莊園》,不久前相繼推出系列紙媒出版物及電視
[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the way of media consumption is undergoing remarkable changes. The cross-media phenomen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end of contemporary cultural development by using the same image of different media, forming multi-text with relevance, or even establishing a brand with high visibility. Among all kinds of cross-media phenomena, the cross-media interaction between digital games, animation,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nd other texts has become a new landscape of multidimensional media. Moore Manor, which was originally an online game, recently launched a series of print publications and televisions.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華中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探索創(chuàng)新項目“跨媒介敘事與中國當代文化”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J9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道格拉斯·布朗;譚雅·克里茲溫斯卡;范倍;;電影-游戲與游戲-電影:走向一種跨媒介的美學[J];電影藝術(shù);2011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姚辰;;《生化危機》系列電影的劇情場景、角色創(chuàng)作研究[J];電影文學;2012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藍鳥電影視點 誰將成為新邦德007[J];電影評介;1999年04期
2 春城飛花;《霹靂嬌娃Ⅱ》美女拼接的酷玩[J];電影評介;2003年11期
3 ;影視聊天網(wǎng)吧[J];軍營文化天地;2002年12期
4 魏道培;討伐布什的“檄文”——《華氏9.11》[J];大眾電影;2004年17期
5 光翟;;玩游戲 看電影 思環(huán)保之生化危機[J];環(huán)境;2008年09期
6 章穎;;當007不再是個玩笑[J];明日風尚(生活態(tài)度);2008年12期
7 俞璐;;德魯·巴利摩爾:甜心導演,性感嬌娃[J];世界電影之窗;2009年10期
8 ;三十晚上不寂寞 打造您專屬的除夕影視盛宴[J];數(shù)字生活;2011年02期
9 ;影視島[J];故事世界;2009年02期
10 Melody小飛俠;;英格蘭舊夢——關于朱里安·杰拉德的電影《故園風雨后》[J];詩選刊(下半月);2009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潘予;;一點體會——在電影《安居》中扮演角色的心得[A];新世紀電影表演論壇(上)——第七屆“電影表演藝術(shù)學會獎”文集[C];1999年
2 斯坦芬尼·德波爾;;跨區(qū)域空間的探尋與整合:三池崇史電影中的性別、類型觀念與亞洲[A];沖突·和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第二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2年
3 張會軍;;數(shù)字技術(shù)、觀念、制作的思考[A];中國電影電視技術(shù)學會影視科技論文集[C];2003年
4 鄭衛(wèi)莉;;走進水水[A];我的角色與我們的劇團——第六屆電影表演藝術(shù)學會獎文集[C];1997年
5 陸地;郭淼;;韓國電影振興對中國的啟示[A];沖突·和諧:全球化與亞洲影視——第二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2年
6 沈魯;胡辛;;淺議“新民俗電影”的審美旨趣[A];江西省文藝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7 楊靜;;談“電影立法”的問題[A];電影表演創(chuàng)新集——第九屆“電影表演藝術(shù)學會獎”文集[C];2003年
8 郭連文;;藝海無崖、藝海無邊[A];電影表演創(chuàng)新集——第九屆“電影表演藝術(shù)學會獎”文集[C];2003年
9 林洪桐;;電影的現(xiàn)代性與銀幕表演[A];我的角色與我們的劇團——第六屆電影表演藝術(shù)學會獎文集[C];1997年
10 張瑞芳;;向謝添同志致賀[A];新世紀電影表演論壇(上)——第七屆“電影表演藝術(shù)學會獎”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首席記者 鄭若麟;從反戰(zhàn)英雄到反體制斗士[N];文匯報;2007年
2 通訊員 陳順日 黃媛;旬陽組織千場電影進莊園[N];安康日報;2006年
3 文瑾;電影《潮商》宣布籌拍[N];中國電影報;2008年
4 李宏宇;天哪!你們對我干了什么?[N];南方周末;2004年
5 本報記者 徐漣;走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精品之路[N];中國文化報;2001年
6 本報記者 丁一嵐;中國:世界電影下一個浪潮?[N];中國電影報;2005年
7 記者 李妍;兒童賀歲公益電影打出明星牌 各界名人借《淺藍深藍》獻愛心[N];中國電影報;2005年
8 記者 劉曉娟;在巨人肩上翩翩而來[N];吉林日報;2005年
9 影子;中國電影傾力“可持續(xù)發(fā)展”[N];工人日報;2007年
10 邊芹;13人俱樂部與單純的什蒂人[N];文匯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康爾;電影表述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04年
2 劉點點;跨媒介時代的文化產(chǎn)業(yè)[D];北京大學;2011年
3 盤劍;互動與整合—海派文化語境中的電影和文學[D];浙江大學;2004年
4 鄭宜庸;審美之難——電影性愛場面的觀看心理研究[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4年
5 石川;政治.影像.詩意——1949—1966年的中國電影[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1年
6 李顯杰;鏡像“話語”——電影修辭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7 彭保良;迪斯尼電影中“他者身份”的再現(xiàn)[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8 秦紅雨;“興源鋪”初探:媒體時代的鄉(xiāng)村戲曲及其社會意義[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唐建軍;眼動·視網(wǎng)膜·知覺影像[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4年
10 包燕;懸浮中的自救焦慮和艱難確認——轉(zhuǎn)型文化語境下當代中國電影場域的多重身份認同(1983-2004)[D];浙江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菊;當代中國電影文化格局的形態(tài)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2 魏巧俐;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電影文化的發(fā)展[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3 陳曉丹;當代電影中女性主題的敘述和表達[D];鄭州大學;2005年
4 徐俊;吳貽弓導演藝術(shù)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01年
5 范風琴;電影藝術(shù)在數(shù)字時代的生存[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曹海峰;試論電影觀眾的接受之維[D];曲阜師范大學;2003年
7 曹燕;影視基地建設對旅游業(yè)發(fā)展的影響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9年
8 劉荔;論科幻電影中的“虛幻”與“真實”[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5年
9 肖慧君;圖像如何敘事[D];武漢大學;2005年
10 田芩;服飾的非語言交際功能在電影中的運用[D];北京服裝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21115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ongmansheji/211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