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風景作文
本文選題:描寫風景作文 切入點:關(guān)于風景的作文
描寫風景作文
時間:2017-07-30 10:13:15 | 作者:學霸
【篇一:西湖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那句膾炙人口的詩句,讓多少文人墨客為它傾注了遐想?又有多少凄美柔情的愛情故事發(fā)生在西子湖畔?更有多少像岳飛、于謙這樣的民族英雄安然躺在西湖岸?正是西湖這些獨特魅力深深吸引了我。
下午,我與爸爸來到西湖。第一站是曲院風荷,這里仿佛一個世外桃源。我們漫步在蜿蜒曲折的小道上,欣賞著曲院內(nèi)的荷花蓮葉。雖說荷塘里已沒有了夏日的茂盛,但樹陰蔽日,青苔茵茵,一步一景的別具一格,依然深深吸引了我。
走出曲院,迎面而來的是西湖的內(nèi)湖了。我們包下了一條小船,船夫是一位40多歲的中年人,十分開朗,一邊搖船一邊把西湖的景點娓娓道來,雷峰夕照、南屏晚鐘、蘇堤春曉……西湖的內(nèi)湖并不深,但十分清澈,搖櫓過后,水面蕩起漣漪,宛若白娘子的裙擺。
船穿過橋洞,眼前豁然開朗了。右側(cè)遠遠地,我望見了一座塔矗立在青山之中,直穿云霄,伴著夕陽的余暉更顯它的美麗,莫非這就是雷峰塔?左側(cè)蜿蜒的蘇堤連著白堤,熙熙攘攘的人流掩映在綠樹叢中;遠處杭州城里的現(xiàn)代化建筑鱗次櫛比。我們坐在船上,迎著晚風,觀賞西湖夜景,百感愜意,如水的月光、層巒疊嶂的青山,平如明鏡的湖面,組成了如同天堂般的西湖夜景。
船兒經(jīng)過了西湖的標志性景點“三潭映月”,偌大的湖面上佇立著三根精雕細琢的柱子,此時月亮剛剛爬上了樹梢,斜斜地透射而來,雖沒賞到映月,但這月色中的湖面依然美不勝收。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西湖的美不僅在于她的本身,還在于那數(shù)不勝數(shù)的人文景觀和歷史典故。杭州,一座楚楚動人的歷史名城,而西湖更是城市的點睛之筆,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呀。
【篇二:冬夜】
太陽的顏色,正在一點點褪去,夜,不知何時籠罩了大地。——題記
圓月懸掛正空,灑下滿滿的銀光。一團海藻般暗沉的烏云倏忽飄來,悄然蓋過圓月,天地間一片漆黑。我坐在家中,嘴里叼著筆,正為日記發(fā)愁呢。忽然,夜空中“咔”的一聲響,像什么東西爆了似的。我馬上打開窗戶,放眼望去,四周一片沉寂,偶爾有汽車駛過的“咔啦”之聲。樹木在一片黑暗之中,看不清全貌,樹枝就像惡魔的爪子,猙獰地伸著。冬夜,不像春夜那般柔和,不像夏夜那般涼爽,更不像秋夜那般清涼,時不時就有一陣風,呼嘯般刮著,把樹上的老葉刮去。但冬夜,也有它獨到的美。
月亮被烏云遮住了,更讓人感覺黑暗、恐怖,沒有春夜般柔和的細雨,也沒有夏夜蟋蟀的“合唱”,更無秋夜的涼風,冬夜有更猛的狂風和刺骨的冷。下雪時,白皚皚的月光照在雪上,好不美麗!偶爾有頑皮的孩子,“叮——”地騎著自行車穿行而過。前面那盞路燈又老又破,時不時地就“滋”一聲熄燈,使整片區(qū)域陷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窗前那幾株植物隨風擺動,沒有了往日小孩在那里堆的“石頭城堡”,冬夜,只是寂靜。
望著吞噬著月亮光的烏云漸漸散去,露出了月亮的一半臉,清冷的月光重回大地,照亮了房邊一角。我轉(zhuǎn)憂為喜,正是這月亮,幾千年來,人們都仰望過它,冬夜,有了它的陪伴,不再孤單。我心滿意足,停下正在作業(yè)的筆,拿起睡衣,朝衛(wèi)生間走去……
【篇三:家鄉(xiāng)的四季作文】
大自然是什么?
大自然是一首優(yōu)美的暢想曲,它帶我們走進夢幻的天地,讓我們盡情放飛想象。
大自然是一首悠揚的交響曲,它為我們的視聽帶來美好的享受。
在大自然中,你不用做麻煩的數(shù)學題,,不用絞盡腦汁寫作文,也不用聽家長沒完沒了的嘮叨。你只要睜大眼睛去看,就有看不盡的美景;豎起耳朵去聽,就能有聽不完的美妙聲音;深呼吸一口,就能聞到無盡的芳香……想想吧,有什么比聞著大自然的芳香,聽著大自然的美妙的聲音,欣賞著大自然的神奇陷入幻想更美妙的事情?
大自然不總是好的。它偶爾也會發(fā)脾氣。雖然它發(fā)脾氣的時候很可怕,但我還是喜歡它作文。因為它是上帝賜予我們的最珍貴的禮物。
我認為,靜坐桌前讀一本好書是愉快的,而在大自然中接受熏陶和洗禮,是幸福的!
我的家鄉(xiāng)在都江堰市一個很不起眼的小村子里。在我眼里,它一年四季都很美。
春天是一個嶄新的季節(jié)。樹枝上的樹芽寶寶剛開始探出小腦袋,柳樹的長發(fā)被春風染得越來越綠;小草從石頭縫里鉆了出來,打了個哈欠,伸直了腰桿;迎春花兒穿起了自己的黃裙子,告訴大伙兒春的消息;小燕子飛來飛去不怕累,忙著銜來春泥造新巢……就連春雨也不閑著,它忙給大地痛快地洗個澡,使到處都煥然一新。
夏天是一個休閑的季節(jié)。老人們在樹下一邊搖著蒲扇一邊下棋;叔叔阿姨們或看書看報,或喝著茶談天說地;男孩子們光著腳丫在小溪邊捉泥鰍、小蝦、小魚;女孩子們在無憂無慮地蕩著秋千,裙角在空中輕舞飛揚。人們個個悠閑自在。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田野里,農(nóng)民的汗水滴黃了稻谷;果園里,果農(nóng)的汗水滴紅了蘋果,滴紫了葡萄;花圃里,園丁的汗水滴黃了菊花。所有的汗水都化成了豐收的喜悅。
冬天是一個愉悅的季節(jié)。人們盡情地在雪地上做著各種游戲,釋放著一年的勞累;┑呐d奮地尖叫著,滾雪球的一邊滾一邊吆喝著,打雪仗的嘻嘻哈哈地跑著追著?罩酗h舞的雪花,回蕩著歡笑。
日復日,年復年,家鄉(xiāng)那一條條翠綠的長發(fā)依然飄逸著,那五彩斑斕的衣裳依然輕披著,那悠悠的絮語依然訴說著……家鄉(xiāng)的四季依然這樣美!
【篇四:西湖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那句膾炙人口的詩句,讓多少文人墨客為它傾注了遐想?又有多少凄美柔情的愛情故事發(fā)生在西子湖畔?更有多少像岳飛、于謙這樣的民族英雄安然躺在西湖岸?正是西湖這些獨特魅力深深吸引了我。
下午,我與爸爸來到西湖。第一站是曲院風荷,這里仿佛一個世外桃源。我們漫步在蜿蜒曲折的小道上,欣賞著曲院內(nèi)的荷花蓮葉。雖說荷塘里已沒有了夏日的茂盛,但樹陰蔽日,青苔茵茵,一步一景的別具一格,依然深深吸引了我。
走出曲院,迎面而來的是西湖的內(nèi)湖了。我們包下了一條小船,船夫是一位40多歲的中年人,十分開朗,一邊搖船一邊把西湖的景點娓娓道來,雷峰夕照、南屏晚鐘、蘇堤春曉……西湖的內(nèi)湖并不深,但十分清澈,搖櫓過后,水面蕩起漣漪,宛若白娘子的裙擺。
船穿過橋洞,眼前豁然開朗了。右側(cè)遠遠地,我望見了一座塔矗立在青山之中,直穿云霄,伴著夕陽的余暉更顯它的美麗,莫非這就是雷峰塔?左側(cè)蜿蜒的蘇堤連著白堤,熙熙攘攘的人流掩映在綠樹叢中;遠處杭州城里的現(xiàn)代化建筑鱗次櫛比。我們坐在船上,迎著晚風,觀賞西湖夜景,百感愜意,如水的月光、層巒疊嶂的青山,平如明鏡的湖面,組成了如同天堂般的西湖夜景。
船兒經(jīng)過了西湖的標志性景點“三潭映月”,偌大的湖面上佇立著三根精雕細琢的柱子,此時月亮剛剛爬上了樹梢,斜斜地透射而來,雖沒賞到映月,但這月色中的湖面依然美不勝收。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西湖的美不僅在于她的本身,還在于那數(shù)不勝數(shù)的人文景觀和歷史典故。杭州,一座楚楚動人的歷史名城,而西湖更是城市的點睛之筆,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呀。
【篇五:靜夜】
來到三山島,老師宣布,要我們夜里出門后在沒有任何燈光的情況下靜靜地站十分鐘。
一開始,我感到實在無趣,煩躁地抬起頭,可當我看到空中繁星點點時,便被吸引了。星星們閃爍著,鑲嵌在夜空中,時而頑皮,時而乖巧,時而絢麗,時而素雅。我試圖去數(shù)它們,可總因為它們實在太多而讓我迷亂在星海中。它們在黯淡的夜空中顯得格外美麗,是那么的迷人,那么的高貴。
我望著夜空,聽見了一些細碎的聲音。知了清脆地叫著,我從未發(fā)現(xiàn),知了能夠從如此微小的身軀中發(fā)出如此響亮的聲響;鳥兒委婉地唱著,我從未發(fā)現(xiàn),鳥兒的歌聲與夜的寧靜襯在一道時是如此和諧;風謙遜地吹著,我從未發(fā)現(xiàn),風之聲原來在夜晚像一位舞者,為夜的旋律而舞蹈。我細品著這場演出,這“吱吱”、“唧唧”、“呼呼”聲,一定在訴說著習慣于喧雜的人不懂的事物罷。
一丁螢綠閃過,在夜空中徘徊,忽近忽遠,忽悠著我的眼球。我忍不住跟隨它,喲,螢火蟲,就是它。聽人說,它擁有惹人愛的光芒,也許此刻,我也愛上了這個活潑的小生靈了罷。它似乎不在意它的追隨者,始終無拘束地與夜空游戲。它暢游在繁星之間,轉(zhuǎn)著優(yōu)雅的小圈;它也喜愛在樹叢中躲閃,追逐無盡的黑暗。有時,它在我的視線中消失了,正當我焦急時,卻又會發(fā)現(xiàn)它在石縫中偷著樂。螢火蟲,夜的生靈,實在讓人捉摸不透。
一切煩惱在樸實的夜里顯得虛幻,我安靜地站著,自然界也許把我當作了一位熟人,把自己的美貌演繹得透徹,令我震驚,陶醉;蛟S,它還是有些靦腆,并未綻出自己最美的一面?我猜測著,禁不住感嘆,自然界是如此神秘,夜是如此生機勃勃。這一夜,真的是趣味非凡。
請離開喧鬧,在夜里好好靜靜吧。你會在樸素中發(fā)現(xiàn)真正的繁華。
【篇六:春雨】
春天到了,春雨在春風的吹送下,輕柔地、細膩地灑向人間;干渴了一年的大地張開大嘴,貪婪地吮吸著。
春雨如牛毛、如花針、如細絲,飄落大地,為大地織起了一張綠茸茸的地毯。雨霧彌漫,雨珠串成一個大珠簾,如煙如云地籠罩了一切,快樂的小燕子穿來穿去,用尾巴裁剪著寬大的雨簾。
雨滴像顆顆珍珠,一把把灑向河面,平靜的河面泛起漣漪,機靈的魚兒躍出水面,仿佛要吮吸那晶瑩的珍珠。
春雨綿綿,灑在梧桐樹的葉子上,沙沙沙,像少女輕撥琴弦,又像吞寶寶在吞食桑葉。
春雨飄在桃花那胭脂般的花瓣上,滾動著,聚集著,花瓣上便出現(xiàn)了千顆萬顆閃爍著光彩的珍珠。
春雨落在地上滲進了肥沃的土地里,麥苗兒伸展著嫩葉,頂著亮晶晶的雨露,像翡翠那樣綠得發(fā)亮;小草蘇醒了,舒展著身子,鉆出了地皮兒。
春雨落在人們的心坎上,一位老農(nóng)站在田邊,任憑雨水滴在花白的須發(fā)上,他笑了,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了,仿佛在說:“春雨貴如油!”
春雨,你是春姑娘忠實的使者,你跟隨春姑娘來到大地上,大地便生機勃勃地散發(fā)出一陣陣花草和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你仿佛是樂師靈巧的手,撥動人們的心弦,使人們萌生出一種美好的愿望。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我愿化做一滴滴春雨,去滋潤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篇七:我的風景】
桂子寫詩,火樹銀花。暖黃色的秋天吹開云,遞給末夏紅楓信。
淡藍色的清晨,推開窗,被那一襲花香、滿眼金黃驚了心,不禁香香甜甜地嘆了聲:呀,桂花又開了!那是一棵幾十年的銀桂了,一樹都綴滿了蓬蓬的葉,撥開翠葉,見那盤虬臥龍的枝干,敬畏頓時油然而生。
桂子是陪著我長大的,早春里吐露新芽,仲夏里葉寫詩篇,金秋里滿樹繁星,暮冬里輕笑銀裝。桂子想著廣寒宮里的桂子,努力生長著也要撐破月亮。
父親極有興致,采了些散花,倒在紫砂壺里,用熱騰騰的水泡了,泡成暖暖的桂花茶。母親撐著頭,淡淡笑:“喝的是花香呢!”記得那年,奶奶蒸糕時突發(fā)奇想,撒了些桂花上去,壓成斜斜的小糕,蒸得如同白玉一樣,晶瑩剔透,隱約可見已變深黃的桂花。咬一口,糯軟香濃,唇齒生香,香了我幼時的年。這是鄉(xiāng)間孩子的樂。
總以為這個季節(jié)是桂花的,可這個季節(jié)卻也是憂傷的。爺爺出了車禍,住在人民醫(yī)院已經(jīng)好些時候了。日子便像被藍墨水潑過一般,點點滴滴都是憂傷,還好有那桂子,用大把的明黃渲染了憂傷。往年,奶奶總不忘在這時收集那一簇簇的花蕾,如今,奶奶在照顧爺爺,無暇也無心在意那些桂子了。我攏了攏發(fā)絲,拿過一只粉色的籃子,接替奶奶的任務摘起了桂花。
這工作其實輕松得很,不多久,籃子里便擠擠攘攘堆滿了桂花。將籃子擱在陽光下的泥地上,它們和陽光比著誰更燦爛呢!再看自己的手,不禁驚叫出聲來,指尖已被那桂子染成近乎金黃的了,再放到鼻邊一聞:呀,香透了!我的嘴角彎起一個輕巧的弧度。笑之后,卻不禁又被那接踵而至的憂傷牽絆許久。
姑姑的電話適時地打來,告訴我爺爺?shù)膫芸炀湍苋恕8赣H這段時間忙著安的小家也快完工了。我握著電話的手不禁顫抖起來,語無倫次地在電話這頭歡呼,姑姑嗔笑:“小傻瓜!”一瞥眼,籃子里的桂花正在陽光下吃吃地笑呢。
更加辛勤地摘起桂花,一捋一串兒,人與花共笑。這是父親的花茶,這是母親的花香,這是奶奶的花糕。想起一句詩:“一枝淡貯書窗下,人與花心各自香。”這寫的就是桂花吧;ㄏ懔巳,人醉了花。
鄉(xiāng)間的孩子,怎懂景美,只知風景常在。桂花在應來的季節(jié)翩躚而來,送我沁人心脾的花香,教我樂觀開朗地微笑,贈我一年又一年的希望。我的風景,就是那桂子飄香的美麗,在鄉(xiāng)間孩子小小的心里,這怎么不是動人的風景呢?
【篇八:屋后的那片樅樹林】
在我老家的老屋后面有一排小丘,小丘上長滿樅樹,密密匝匝,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挺拔的樅樹站立在山坡上,高高矮矮,錯落有致,伸出的枝葉異常茂密,濃濃的一大片,從眼前延伸開去,視線難達盡頭。
起風了,樅樹的枝葉在原野中狂歡,盡情搖擺它們誘人的身姿,傳來陣陣林濤,在耳邊譜成動人的鄉(xiāng)曲。游子歸鄉(xiāng),立于村口,那在夢中縈繞的林濤,此刻真實地響在耳邊,平時的煩惱瞬間沒了蹤跡,滿心的愉悅,遍體的輕松。
鄉(xiāng)親們大都在自家土地上刨食,清早踩著草尖上的露水出門,傍晚沐浴清幽的月光回家,整天時間全花在屋前屋后的那幾塊土地上。他們忙里忙外,照顧著老人和小孩,無暇顧及屋后的樅樹,就那么隨意地讓它們在那片山坡上自由快樂地生長。樹木枝葉繁茂后,原本萎縮在它們腳邊的灌木,在日漸濃密的枝葉下逐漸失去雨露和陽光,倒下,腐爛,現(xiàn)出大片大片的開闊地。老去的樅葉從枝頭脫落,鋪在地上,厚厚一層,紅紅的,似地毯,那是大自然的饋贈。
天氣清爽的秋天,萬物成熟的季節(jié),樅樹林才到最熱鬧的時候。高大的樅樹樹干上纏滿藤蔓,細細的青葉叢中,長滿一個個的野瓜。特別是那叫人難以忘卻的八月瓜,形如芒果,村里的人又把它叫黃狗腎、牛腰子,是多年常綠藤本植物,長于密林中,五、六月開花結(jié)果,果皮淡青色,農(nóng)歷八月開始成熟,故名八月瓜。九、十月為八月瓜成熟的旺季,滿樹八月瓜的瓜皮呈紫紅色,沿腹縫線自然炸開,露出乳白色的果肉,圓潤、鮮嫩,吃一口,余味悠長。
村里的孩子,總扛不住八月瓜的誘惑,時不時成群結(jié)隊地鉆進山林,爬上樅樹,坐在枝頭上,美美品嘗野瓜的清甜。
村里的孩子,最喜歡假日上山放牛,鉆入樅樹林,尋找炸開的八月瓜,一旦發(fā)現(xiàn),如獲至寶,蜂擁而上,搶而食之,開心至極,山林中也由此而充滿愉快的笑聲。找瓜的過程,時常叫孩子沉醉,忘卻時間。樂極生悲,坡地里的牛常常不見了。牛兒們見天色已晚,自行順道回家,乘虛跑進屋后的莊稼地,菜苗也好,莊稼也罷,在它們的舌頭之下無一幸免,被一掃而光。傍晚時分,不見了牛的孩子,只得腆著滾圓的肚子回家。剛進家門,父母手中的竹條便揮舞而來,還沒弄明白是咋回子事情,便先挨了一頓家伙。
暑假過后,綿綿秋雨中,味道鮮美的樅樹菌從厚厚的松針下長出來了,山林的魅力便再次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
和其他菌類一樣,樅樹菌喜歡陰暗、潮濕的環(huán)境。季節(jié)一到,下過三兩天細雨,那傘狀的樅樹菌便從紅色的松針下長出,頭上頂著些許落葉,頗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長期生活在山間的婦女,深知樅樹菌味道鮮美,便約上幾人,帶上孩童,順著曲折山道鉆入密林。彎腰,伸出手中鐮刀,翻開層層細葉,尋找藏于枯枝敗葉下的樅樹菌。密林中,呼兒喚女,招朋引伴,那場景,好不熱鬧。
找回家的樅樹菌,清洗干凈之后,可炒,可燉。我自己做過許多次嘗試,炒熟的樅樹菌,口味略苦;清燉,味極鮮美。用樅樹菌燉豬腳,在我看來,可算菜中佳肴。先把豬腳在鍋中翻炒,再放入高壓鍋中和樅樹菌一道清燉,其滋味妙不可言。樅樹菌的鮮美和豬肉的濃香相互映襯,鮮香可口,吃在嘴中,連舌尖都是美的,叫人回味無窮。
屋后的那片樅樹林,它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走進我的生活,步入我的視野,融進我的生命深處。
本文地址:描寫風景作文本文編號:16955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zuowenbaike/169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