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的診治進展.ppt(資料下載)
本文關鍵詞:神經系統(tǒng)結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的診治進展.ppt
參見附件(1305kb)。
中樞神經系統(tǒng)結核的
診治進展
重醫(yī)附一院神經內科
楊 琴
前言
? 結核是一全球問題
? 復燃
? 幾種危險因素:HIV,城市人口,異常團體(監(jiān)獄、集中營、難民營),營養(yǎng)不良,耐藥菌,移民。
? 結核發(fā)病率:9/10萬/年~110-165/10萬/年
? 約10%的結核病人CNS受累。
CNS結核的分類
顱內
? 結核性腦膜炎(TBM)
? 有粟粒性結核的TBM
? 結核性腦病
? 占位性病變:結核瘤(單/多個);伴有粟粒性結核的多個小結核瘤;結核性膿腫
脊髓
? Pott's脊柱和 Pott's截癱
? 結核性脊髓蛛網膜炎(脊髓神經根病)
? 非骨性脊髓結核瘤
? 脊髓膜炎
CNS結核的發(fā)病機制
? 絕大部分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
? 極少部分由其他分枝桿菌引起
? CNS結核的發(fā)展分兩個階段:
小結核結節(jié)損害:原發(fā)性結核感染的菌血癥期或之后不久。
分布在腦膜、脊膜,軟膜,室管膜。
可多年處于休眠狀態(tài)。
小結核結節(jié)破裂/長大: 導致各種類型的CNS結核
? 結核結節(jié)破裂/長大的機制可能與免疫有關。
? 損害類型和程度與細菌的數(shù)量、毒力、宿主的免疫應答有關
結核性腦膜炎(TBM)
病理
? 外側裂、基底池、腦干、小腦有厚的凝膠狀滲出物。
? 基底池、第四腦室的流出口或中腦導水管阻塞引起腦積水。兒童易發(fā)生腦積水,并且預后差。
? 滲出物下的腦組織水腫、血管周圍浸潤、小神經膠質反應。此過程稱邊緣帶反應。
? Willis環(huán)處的滲出物引起血管樣綜合征。血管壁炎性改變,血栓形成引起管腔狹窄或閉塞導致腦梗塞。腦底部血管包括ICA、MCA近端,基底節(jié)穿通支受累最嚴重。外側裂、基底節(jié)區(qū)腦梗塞最常見。大部分腦梗塞是在豆紋動脈和丘腦穿通動脈分布區(qū)。出血性梗塞多見。
結核性腦膜炎(TBM)
臨床特征
? 前驅癥狀:大部分病人在腦受激惹前2-8周有乏力、 厭食、疲倦、發(fā)熱、肌痛、頭痛。嬰兒包括易激惹、不食、嗜睡、腹痛。
? 約80%有持續(xù)低熱。
? 頭痛進行性加劇,腦膜刺激征陽性。
? 顱內壓增高綜合征:頭劇痛伴惡心、嘔吐、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視乳頭水腫。
? 約50%的兒童、10%成人有結核病史。
結核性腦膜炎(TBM)
臨床特征
? 顱神經麻痹:20-30%,可能是主要表現(xiàn)。外展神經最易受累。面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可受累。視交叉蛛網膜炎、第三腦室壓迫視交叉、視神經肉芽腫、乙胺丁醇毒性可能是視力受損的原因。
? 眼底檢查可見視乳頭水腫、脈絡膜結節(jié)。TBM伴粟粒性結核者脈絡膜結節(jié)非常常見。是特征性表現(xiàn)。不伴粟粒性結核者的TBM約10%有此征。
結核性腦膜炎(TBM)
臨床特征
? 偏癱--可發(fā)生在疾病的早期或以后階段。
? 四肢癱--少見,雙側腦梗塞或嚴重腦水腫引起, 疾病的晚期出現(xiàn)。
? 異常運動-可是主要表現(xiàn)。舞蹈樣動作、偏側投擲運動、手足徐動癥、震顫、肌陣攣、共濟失調。
? 癲癇-可在早期或治療后。
? 隨疾病進展,漸出現(xiàn)嗜睡、昏睡、昏迷,最后去腦或去大腦強直,痙攣,死亡。
結核性腦膜炎(TBM)
實驗室檢查
CSF檢查:下列各項為TBM 典型改變,但有1/ 3TBM 患者
表現(xiàn)不典型。
? 顱內壓:半數(shù)以上有顱內壓升高。
? CSF常規(guī):多呈無色、清亮,少數(shù)呈黃色,微混或呈毛玻璃狀,靜置24h 其上可形成薄膜。
? 細胞數(shù)--多中度升高,早期可含粒細胞,晚期則以淋 巴細胞、單核細胞為主,而細胞學檢測常呈混合型反應。
? 淋巴細胞轉化試驗:轉化率明顯增高。
? 熒光素鈉試驗:呈中強陽性,其特異性90 %。
? 血清/ 腦脊液溴比測定:常降低。
? 色氨酸試驗:陽性率達90 %。
結核性腦膜炎(TBM)
實驗室檢查
CSF檢查:
CSF生化:蛋白含量--多升高,個別可達1000mg/ dl 以上。
糖--多降低( < 40mg/ dl) 或低于同期血糖50 % ,如不治療則呈
進行性下降。
氯化物--多下降( <700mg/ dl) 但無特異性。
?
乳酸--多升高( > 25mg/ dl) 。
?
結核桿菌硬脂酸 ( TBSA)-- 為結核桿菌之特異性組分,其敏
?
感性 74. 6 %、特異性95 % 。
?
腺苷脫氨酶(ADA) --多增高,敏感性> 95 % ,特異性85 % -
?
99% ,對早期診斷有意義;
?
溶血酶(L ZM) 活性-- 多升高, 特異性達95 %
?
ADA 和L ZM 均呈陽性者可提高診斷率;
?
乳酸脫氫酶(LDH) --升高,非特異性,但其升高比值大小依次為
?
化膿性腦膜炎> TBM > 病毒性腦膜炎,有鑒別意義。
結核性腦膜炎(TBM)
實驗室檢查
CSF結核桿菌病原體檢查:陽性者為TBM 診斷的金標準。
涂片:以CSF沉淀物或其表面薄膜涂片,經抗酸或熒光染色后鏡檢,其陽性率為10 % - 15 % ,兒童檢出率較高,可達47 %。
增加CSF涂片檢查陽性率的方法:
10ml CSF離心沉淀物涂片;
至少檢查沉淀物30分鐘;
多次檢查。
結核性腦膜炎(TBM)
實驗室檢查
CSF結核桿菌病原體檢查:
培養(yǎng):為時較長,,且陽性率不高(約10 % - 40 %) ,多次送檢可提高陽性率,但仍有20 %為陰性。最近用快速培養(yǎng)法如BACTEC2460 、分枝桿菌生長指示法(MGIT) 、ESP 儀檢測系統(tǒng)、硝酸鹽還原比色法等,3 - 10 d 可檢出結果,且操作簡便,但試劑昂貴。
動物接種:以豚鼠接種為多, 反復多次接種其陽性率可達60 % - 70 % ,但為時較長,多用作回顧性診斷。
結核性腦膜炎(TBM) ......
您現(xiàn)在查看是摘要介紹頁,詳見PPT附件(1305kb)。
本文關鍵詞:神經系統(tǒng)結核,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779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yywskj/17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