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刀具技術(shù)在航空航天加工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6-03-07 12:00
圖1 在14000rpm的速度下用1min50s加工完畢的1"深的6"×4"鋁部件
當今在航空航天機加工領(lǐng)域針對堅硬材料采用了更新型的刀具,例如對鋁合金、鈦合金和鎳合金材料,均采用了擺線式刀具。而刀具的形狀也充分利用這些新型刀具。
一種利用這些新型刀具和縮短加工周期的方式是消除發(fā)生在鋁制部件上的振動(抖動)現(xiàn)象,立銑刀的鏡邊式幾何形狀使得部件的振動能夠與刀具的振動相匹配,從而消除了抖動和振動。
在典型情況下,可以在一道加工中加工深度為刀具直徑兩倍的鏡邊形狀的鋁部件。例如可以用一把0.5"的刀具,每加工1"深度而不會發(fā)生任何振動或抖動。而通常的徑向步距約為每把刀具直徑的50%。舉例來說,采取能夠利用新刀具的幾何形狀,1"深的6"×4"的部件只需1min50s就可加工完成(圖1)。
圖2 厚度0.008"的薄壁鋁部件,自立式2"壁高,無抖動加工
航空航天市場的另一項共同應用是薄壁加工。由于薄壁部件存在發(fā)生振動的趨勢,所以此類部件上鏡邊形狀的加工更加關(guān)鍵。薄壁部件要求使用切削長度短的縮頸刀具才能到達所需要的深度(圖2)。薄壁部件的刀具與壓模/鑄模部件的類似,,只是需要在每一個Z字水平等級上粗加工和精加工整個部件。
例如,如果某個部件有兩個凹窩,則可以先粗加工凹窩1再精加工凹窩1,然后粗加工凹窩2再精加工凹窩2,直至在每個Z字水平深度上完成整個部件。而且還會在部件壁上留出約0.100"的材料以供進行最終精加工。通過運用這種技巧,薄壁就不會突出脫離刀具前方的位置,從而可以加工非常薄的部件。這些才只是航空航天行業(yè)當中表現(xiàn)出與模具制造業(yè)之間共同點的其中幾個應用實例。
本文編號:327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xkj/327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