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4種砧木幼苗對銅過量脅迫的生理響應與耐受性差異
發(fā)布時間:2021-12-31 20:53
為探究不同柑橘砧木的銅過量脅迫耐性差異,分析砧木銅過量脅迫的生理響應,試驗選用4種常用的柑橘砧木枳、資陽香橙、紅橘和沙田柚180d實生苗為材料,用1.5(對照)、7.5、37.5、187.5和937.5μmol·L-1的CuSO4溶液進行處理。結(jié)果顯示,高濃度CuSO4處理導致葉綠素含量和光合能力下降,葉片細胞相對電導率和MDA含量值顯著上升;SOD、POD酶活性上升;高濃度下,砧木對K、P、Ca、Mg、Fe、Mn和Zn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和轉(zhuǎn)運下降。高CuSO4處理導致砧木葉片黃化脫落,根系褐變短小,生長受阻,嚴重時死亡。不同砧木對CuSO4過量脅迫耐受性差異明顯,枳最先出現(xiàn)新葉失綠、老葉落葉、生長量下降和光合等生理指標下降,隨后依次為沙田柚、紅橘和資陽香橙。主成分分析和隸屬函數(shù)綜合分析顯示,資陽香橙對銅過量脅迫耐性最強,紅橘其次,沙田柚再次,枳對銅過量脅迫最敏感。
【文章來源】:園藝學報. 2020,47(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3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廣西柑橘葉片微量營養(yǎng)元素含量狀況研究[J]. 張超博,易曉曈,李有芳,陳香玲,劉升球,付行政,凌麗俐,彭良志.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9(09)
[2]過量銅脅迫對柑橘影響的研究進展(3)[J]. 鄭重祿. 浙江柑橘. 2019(01)
[3]過量銅脅迫對柑橘影響的研究進展(1)[J]. 鄭重祿. 浙江柑橘. 2018(03)
[4]8種柑桔砧木種質(zhì)耐酸堿性評價[J]. 農(nóng)江飛,李青萍,楊翼飛,劉曉納,曾明,趙曉春,朱世平. 中國南方果樹. 2018(02)
[5]檸檬香蜂草對銅的耐性及其積累特征研究[J]. 張斌,朱江,王朋,楊道麗. 西北植物學報. 2018(01)
[6]砂培枳、紅桔和香橙的根毛形態(tài)及根系生長狀況分析[J]. 曹秀,夏仁學,張德健,趙禹. 中國南方果樹. 2017(01)
[7]全國主要土壤銅、鋅、鎳重金屬形態(tài)及其與土壤性質(zhì)的關(guān)系[J]. 張旭,曲燕,梁東麗,何潔,孫鑫. 環(huán)境科學導刊. 2016(05)
[8]應用銅制劑防治柑橘潰瘍病的研究進展[J]. 姚廷山,周彥,周常勇. 園藝學報. 2016(09)
[9]湖北與湖南柑橘園土壤及樹體養(yǎng)分狀況[J]. 陶夢銘,應虹,孫強,譚啟玲,李翠,胡承孝.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13)
[10]7種柑桔砧木實生苗生長狀況的比較[J]. 袁高鵬,習建龍,彭良志,彭震宇,張夢嬌,朱春釗,黃翼,淳長品. 中國南方果樹. 2015(03)
碩士論文
[1]不同pH和有機酸對作物幼苗重金屬吸收的影響研究[D]. 夏小燕.揚州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60959
【文章來源】:園藝學報. 2020,47(1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3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廣西柑橘葉片微量營養(yǎng)元素含量狀況研究[J]. 張超博,易曉曈,李有芳,陳香玲,劉升球,付行政,凌麗俐,彭良志.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 2019(09)
[2]過量銅脅迫對柑橘影響的研究進展(3)[J]. 鄭重祿. 浙江柑橘. 2019(01)
[3]過量銅脅迫對柑橘影響的研究進展(1)[J]. 鄭重祿. 浙江柑橘. 2018(03)
[4]8種柑桔砧木種質(zhì)耐酸堿性評價[J]. 農(nóng)江飛,李青萍,楊翼飛,劉曉納,曾明,趙曉春,朱世平. 中國南方果樹. 2018(02)
[5]檸檬香蜂草對銅的耐性及其積累特征研究[J]. 張斌,朱江,王朋,楊道麗. 西北植物學報. 2018(01)
[6]砂培枳、紅桔和香橙的根毛形態(tài)及根系生長狀況分析[J]. 曹秀,夏仁學,張德健,趙禹. 中國南方果樹. 2017(01)
[7]全國主要土壤銅、鋅、鎳重金屬形態(tài)及其與土壤性質(zhì)的關(guān)系[J]. 張旭,曲燕,梁東麗,何潔,孫鑫. 環(huán)境科學導刊. 2016(05)
[8]應用銅制劑防治柑橘潰瘍病的研究進展[J]. 姚廷山,周彥,周常勇. 園藝學報. 2016(09)
[9]湖北與湖南柑橘園土壤及樹體養(yǎng)分狀況[J]. 陶夢銘,應虹,孫強,譚啟玲,李翠,胡承孝. 湖北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13)
[10]7種柑桔砧木實生苗生長狀況的比較[J]. 袁高鵬,習建龍,彭良志,彭震宇,張夢嬌,朱春釗,黃翼,淳長品. 中國南方果樹. 2015(03)
碩士論文
[1]不同pH和有機酸對作物幼苗重金屬吸收的影響研究[D]. 夏小燕.揚州大學 2006
本文編號:35609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szy/35609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