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軍事理論課論文?
軍事理論課 —開啟心靈軍事大門的鑰匙 大學的第一課就是軍訓,軍訓由軍事技能與軍事理論組成。軍訓技能強健了我們的體魄,而軍事理論課的學習使我們改變了知識結構,提高了綜合素質,增強了國防概念。 那么,對于依法參加軍事理論課的學習給我們帶來的益處我將從知識結構的改變、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增強國防觀念這三個方面具體闡述。 對于知識結構的改變,作為大一新生的我們,對于歷史知識了解的比較少。通過對中國近代國防歷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就中國之所以落后挨打,就是因為社會制度的落后。具有文明歷史,曾經長期領先于世界發(fā)展的中國,在近代卻是領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殺,財富被掠奪,民族尊嚴被帝國主義列強肆意踐踏,帝國主義列強一直沒有停止對中國的侵略。我們的人民在近代歷史中的一百多年里一直生活在一場接一場的侵略戰(zhàn)爭的深重災難之中,僅在抗日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傷亡就達到3500萬人,從滿清王朝、北洋政府到國民黨政府都不能使中國改變因為落后而挨打的命運,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成為了中國落后的主要根源。中國人民經過無數次的探索、挫折、失敗,最后才找到了社會主義這條符合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的正確道路,而正是由于中國人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才使中國人民戰(zhàn)勝了一切敵人,最終從屈辱中站立起來,走上了獨立富強的道路,使中華民族近百年來成千上萬的先烈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理想得到了實現。因此,只有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立才使中國的命運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使帝國主義列強任意宰割中國領土主權、任意欺凌屠殺中國人民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通過這些歷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適合國家社會的制度才能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而這些歷史的學習也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不僅是對祖國的無比深厚的感情和保衛(wèi)祖國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現為是關心祖國的命運和前途,為祖國的前途,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進步而奮斗的精神。中國只有強大起來,才會使任何國家都不敢侵略我們。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所以,我們的愛國主義與熱愛社會主義就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國,熱愛祖國就必須熱愛社會主義,這是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所決定的,是中國人民必然的選擇。 所以我認為,軍事理論課的學習對于知識結構的改變是體現在正確的世界觀的樹立,社會主義信念的增強,以及熱愛祖國的強烈思想到深層的、理性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升華。 對于綜合素質的提高則是集中體現在思想道德素質中。 80末90后的我們,在家里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愛的澆灌下長大,沒吃過苦,沒受過累,所有的好東西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要什么,父母就給什么,也很少有機會過這種集體生活,所以免不了會自私,處處以自己的利益為重 但是,通過軍事理論課的學習,我們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也就是集體主義價值觀。學習中,我們認識到中國革命戰(zhàn)爭史就是人民軍隊的奮斗史,而人民軍隊就是集體主義精神的化身,集體主義就是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個人利益服從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沒有集體主義,就沒有人民軍隊,就沒有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勝利。人民軍隊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是人民的子弟兵,無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年代,無論是在炮火連天的戰(zhàn)場,還是在抗災搶險的時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人民軍隊總是會沖在最前面,為人民利益而奮不顧身,當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發(fā)生沖突時,他們始終將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體現了高尚的無私奉獻精神。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中涌現出了無數的為了人民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的英雄人物,成為我們社會中堅持樹立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典范,人民軍隊所體現出來的集體主義精神在今天已經成為了我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推動力。 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中,國家通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促進生產力的發(fā)展,承認合理的個人利益,以調動人們發(fā)展生產力的積極性來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們仍然要堅持和倡導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在我們社會中的主導地位,以維護我們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如果沒有集體主義的主導價值觀,我們的社會也就會失去社會主義的性質。因而就不但要求我們的人民軍隊要堅持集體主義的主導價值觀,而且要求我們全體人民都應當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都應當自覺地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所以,作為國家未來棟梁之材的大學生的我們就必須樹立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公民意識和國家意識,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人民利益之間的關系。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把個人利益置于國家和人民利益之上,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犧牲個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種對國家、人民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真正增強自己的道德素質,使自己成為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祖國在今后能夠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方向。 因而我們在軍事理論課中通過對中國革命戰(zhàn)爭歷史的學習和對人民軍隊的了解就會大大促進我們在今天樹立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我認為,使我們樹立這種集體主義的價值觀也是對我們進行的一種愛國主義教育。從而也同時提高了我們的綜合素質。 關于國防意識,不可否認,二十一世紀國家之間的較量是以綜合國力為基礎,以經濟實力為先導?墒俏覀円矐摽吹,當國家競爭白熱化的時候,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會出現。這個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是戰(zhàn)爭!當今的中國,安全隱患不可謂不多。南沙群島被東南亞小國強占,臺灣問題尚未解決,中日東海問題和釣魚島爭端也日益升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級大國在前蘇聯已經解體俄羅斯日漸衰微的情況下,把中國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紀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開始以各種手段遏制中國的發(fā)展?梢哉f,現在我國的國防形式不容樂觀,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實際掩藏著波濤洶涌。大國外交,是以實力為基礎進行的國家之間的較量。沒有實力就沒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個國家在沒有實力的情況下卻擁有很高的國際地位。國際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的。當然,現在的中國并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國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國防建設。但是,這遠遠不夠。國防不僅僅是國家和軍隊的事情,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事情。可以說,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國防力量的有機組成部分。正如課上老師的舉例,瑞士為什么可以保持中立600年無戰(zhàn)爭,從而發(fā)展成為世界經濟水平最高的國家?就是因為他們的全民國防,全民皆兵,那里凡是16-55歲之間的人,身體無殘疾的就是兵,該國可以在國內任何位置召集軍隊,因為瑞士人家里多有軍服和武器。這樣全民參與國防的國家是無堅不摧的。 所以在軍事理論這種愛國教育中,我們增強了國防意識概念的同時,也增強了國防意識。 軍事理論課的學習,也使我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 我們學習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歷史和人民軍隊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增強勇于保衛(wèi)祖國的國防意識的同時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我們不希望戰(zhàn)爭,但如果敵人硬要把戰(zhàn)爭強加于我們,我們也要以大無畏的精神敢于面對,為了祖國的主權、民族的尊嚴、人民的利益,我們也能夠走上戰(zhàn)場,決不退縮。我們要向人民軍隊學習,我們的人民軍隊在長期的革命戰(zhàn)爭中之所以能夠戰(zhàn)勝無數難以想象的困難,從小到大,以弱勝強,用劣勢武器打敗了強大的敵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戰(zhàn)爭奇跡,原因就在于我們的人民軍隊具有強大的政治優(yōu)勢——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是任何敵人所無法擁有、而是人民軍隊所獨有的政治優(yōu)勢。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就沒有中國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就沒有新中國。革命英雄主義體現著為了人民利益而不怕任何困難、不怕任何犧牲的奮斗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在人民軍隊中造就了千千萬萬個董存瑞、黃繼光那樣的英雄,使我們的軍隊能夠戰(zhàn)勝任何敵人。正是這種偉大的精神使人民軍隊具有了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使我們的革命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 這個勝利還體現著為了人民利益而奮斗的無產階級革命人生觀,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正是因為有了這種人生觀,才使我們能夠樹立正確的苦樂觀、得失觀、利害觀、生死觀,才使我們的人民軍隊具有了不可戰(zhàn)勝的力量,而人民軍隊只有具有這種精神才是真正的革命軍隊。一個軍隊要有一種拚搏奮斗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需要有一種為了共同的理想而敢于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奮斗精神,需要在全體人民中倡導一種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奮斗的積極人生觀,這應當是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主導人生觀,是我們所應當具有的精神支柱,是我們民族的靈魂。 我認為,軍事理論課就是一種愛國教育,,通過這種教育,我們改善了知識結構,提高了綜合素質,增強了國防概念,也使我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愛黨愛民,愛社會主義,參與國防,人人有責,從我做起,人人參與國防的國家才是最安全的國家!
本文編號:271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xingzhengshiwu/2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