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令三音節(jié)詞牌韻律節(jié)奏的視覺化研究
緒 論
央視二零一六猴年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譚維維一曲《華陰老腔一聲喊》被網民刷爆了朋友圈,多家媒體盛贊“太震撼”。在此之前,譚維維首次和陜西華陰老腔嘗試性的合作表演了《給你一點顏色》,網上視頻的點擊播放量以驚人的速度突破百萬,網民的留言與轉發(fā)也堪稱了“霸屏”模式,甚至被崔健稱贊為“民謠與搖滾教科書級的表演”。為什么會這么火?有網友表示:“這里面有中國人沉淀了幾千年的洪荒之力!”而在內容上挖掘更深下去,我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淀使得五十六個民族有自己的特有的音樂表達方式,“樂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隨著朝代的更迭與民族之間融合,尤其是宋朝時期是我國音樂與文學交融的重要歷史時期,也是在這一階段我們有了“中國詞曲音樂”的黃金時代。 宋詞是詩歌的一種別具特色的藝術表現形式, 宋詞的曲調大多都是先前流傳下來或者是當時民間傳唱的民歌,又或者是宮廷所流行的曲式和調子。宋詞婉轉的或是壯闊的意境都是由詩歌的不同的詞牌名決定的。這個“現在存有百余個詞牌名,我們常見的有《憶江南》、《如夢令》、《水調歌頭》等等,不同的詞牌有著不同的韻律格式,所以結構復雜。無論是從歷史研究的角度、還是從其自身的藝術表現形式來看,宋詞的特殊性都為其提供了極高的研究價值。
........
第一節(jié)、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現在人們長期處于各類傳播媒介并依賴于這些媒介維持著日常生活中的交往行為。但是大眾的要求更加挑剔,推動著媒介的更迭,,也推動著視覺設計的革新,也逐漸的改變著大眾對傳統(tǒng)審美的習慣。 一方面,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文字的閱讀對生活在其中的人們越來越不具有刺激性,讀者更加親賴于視覺圖像圖形上的創(chuàng)新。這樣的現象也為本課題的設計和表現方式的研究上提供了思路。另一方面,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也越來越受到中國人乃至全世界的青睞。而在疆域遼闊的中華大地,環(huán)境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加上政治和社會環(huán)境影響,詩歌和文體的呈現也有很大的變化,形成宋詞這樣‘可誦可唱’的、具有獨特韻律格式的、濃郁東方色彩的文體。 在新的時代的感召下,作為設計師的我們也應該在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中不斷的汲取營養(yǎng),取得設計靈感,重新契合,找尋到一個新的圖像表達精神,最后形成現代化的表現方式。盡管我們處在多類傳播載體構造的快節(jié)奏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所以我們更要使經典的文化得以傳承。希望通過此次實驗,引起大家對宋朝詞曲的韻律格式的關注,通過視覺化的轉變,可以將這種抽象的韻律格式以輕松的方式,在我們的時代以新的面貌呈現在觀者面前?梢宰尭嗟娜烁惺艿絹碜杂谥袊乃卧~詩歌的魅力。
.........
第一章 宋詞詞牌的概括
第一節(jié) 宋詞詞牌名的歷史背景及分類
詞,興于唐,發(fā)展于五代,勝于宋。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詞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種可以配合樂器吟唱的樂府詩。詞的內容大多來源于民間和樂府,這也和唐宋時期的經濟繁榮和民族交流密不可分。所以也產生了的不同的派系,也表達著不同的風格和內容,每一種風格都有獨特的意境,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并且還具有獨特的聲律并受聲律制約,詞人要嚴格遵守這樣的定式填詞,所以便有了詞牌名。 每個詞調都是“調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有他的固定形式[1]。所以“詞”其實不是作出來的,是作詞的人按“詞牌名”填出來的,按譜填詞。經過對宋詞詞牌名的收集整理,筆者發(fā)現常用的詞牌名有幾百個,不同的詞牌名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填詞的人根據不同的心情可以選擇不同的詞牌。詩詞開篇就有平起、仄起的起句方式,有平韻、仄韻的押韻方式,句中有平聲、仄聲、可平可仄的平仄關系。后人根據篇幅的多少,將宋詞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最為通用的區(qū)分是將小令規(guī)范于五十八字以內,中調一般在五十八字至九十字之間,長調一般是指九十一字以上。為了方便研究,本文舉例避開了詞牌名中有別名的一些詞牌,比如《金人捧露盤》又名《銅人捧露盤引》,又稱《上西平》和《西平曲》。這一類詞牌名并未劃入此次研究中。在我們所常見的二音節(jié)詞牌名中,小令數量很少,只有有兩個,分別是《漁父》和《子夜》。中調有一個《河傳》。長調中的二音節(jié)詞牌則比較多,有《疏影》、《多麗》、《六丑》、《眉撫》和《西河》等。 三音節(jié)詞牌名中小令占的最多,有五十六個詞牌名,像我們常見的《如夢令》、《菩薩蠻》、《人月圓》、《清平樂》等等都是屬于這一類。中調有近三十個,有《蝶戀花》、《釵頭鳳》、《漁家傲》等。長調有《雨霖鈴》、《沁園春》和《滿江紅》等,共計也有將近四十個。
..............
第二節(jié) 宋詞的特色曲調——小令三音節(jié)詞牌
令,也稱令詞。特別之處就是因為大多來源于民歌。在古代也稱之為“小曲”,字少調短,在唐代比較發(fā)達,在格律上相近,因此唐五代的文人更容易接受小令這一文體。 不同的小令三音節(jié)詞牌都有著不同的來源,有著不同的聲律,直接或間接的表達了不同的情感。小令三音節(jié)詞牌都和所描寫的內容有很大關系,聲律使這些詞牌有了性格。比如豪情壯志的《念奴嬌》,比如《長相思》一般寫男女愛情,比如漁歌子的內容也和漁家生活有關,更顯得田園閑適,而《憶江南》內容也以寫江南風物為主。但是詞本身的風格并不影響本次研究的主題——韻律節(jié)奏。 本文所用到的詞牌格律知識依據的是龍榆生先生所著的《唐宋詞格律》,這是一本比較權威專門介紹唐宋詞體制格律的書。我們知道,每一詞牌都有“定格”和“變格”,又稱“正體”和“變體”,它們的句讀、平仄和韻位稍有差異。在詞牌名格律的研究中,“定格”為最多使用的格式,而所謂的第一“變格”和第二“變格”等,只是在“正格”基礎上,在某些地方將平韻改作仄韻,仄韻改作平韻。變格的產生,會影響詞原本的節(jié)奏韻律,節(jié)奏韻律的變化,會影響整首詞的小情緒。為了研究的權威性,本文暫時不討論相關詞牌的“變格”形式,選取其中的“定格”的格式作為研究對象。 在挑選小令三音節(jié)詞牌時根據詞牌名的來源選擇,風格容易類似。不同風格的詞牌又容易造成節(jié)奏對比不明顯的情況。在研究了大量的小令三音節(jié)詞牌名之后,確定還是要堅持以 “節(jié)奏韻律”這一核心,根據詞牌所表現的不同韻律節(jié)奏進行對比,一是押平韻的詞牌一般情緒較為平緩、歡快;二是押仄韻的詞牌情緒一般比較激烈,急促;三是平仄轉換的詞牌情緒一般起伏較大,轉折性強。這也為古典詩詞的視覺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
............
第一章 宋詞詞牌的概括....3
第一節(jié) 宋詞詞牌名的歷史背景及分類......3
第二節(jié) 宋詞特色曲調——小令三音節(jié)詞牌.....4
第二章 小令三音節(jié)詞牌的視覺化研究....6
第一節(jié) 以《菩薩蠻》等三個詞牌為例的主形象設計..........6
第二節(jié) 衍生品設計..........14
第二章 小令三音節(jié)詞牌的視覺化研究
根據韻律節(jié)奏的研究,還有對大量小令三音節(jié)詞牌的篩選,最后選擇了《菩薩蠻》、《如夢令》和《漁歌子》為范例。三個詞牌不僅是傳頌度高,歷來名作頗多,都是經典之作!度鐗袅睢坟祈嵜黠@,情感表達急促,卻又用疊句和平聲的特色為這首詞增加了亮點!稘O歌子》,觀其名便可知其閑適,娓娓道來,中間的兩個小短句增加了俏皮感!镀兴_蠻》節(jié)奏上有明顯的起伏,平仄交替往復,很有特色,這三首詞牌都十分合適。中國人對文字和音韻的研究登峰造極,運用“平上去入”四聲,講究韻律和回旋的節(jié)奏。而宋詞的這種節(jié)奏是具有節(jié)奏和韻律,文人的創(chuàng)作都需要遵循先前的設定。即使同一個詞牌被千百遍的演繹,但是其節(jié)奏卻不會變化。所以這次也試圖遵循著節(jié)奏和韻律,用現代的視覺元素表現宋詞的特色魅力——詞牌的韻律節(jié)奏。
第一節(jié) 以《菩薩蠻》等三個詞牌為例的主形象設計
在詞牌的韻律格式的表現中,平仄關系通常會用特定的圖形或稱之為符號來表示。在龍榆生先生的《唐宋詞格律》一書中是用 ‘-’表示平聲、‘+’表示可平可仄、‘|’表示仄聲,韻腳處使用文字標注。但是日常生活中表現平仄關系的圖形中使用最廣、認可度最高,表現最全面圖形表現是:‘○’表示平聲、‘●’表示仄聲、‘⊙’表示可平可仄、‘△’表示平韻、‘▲’表示仄韻?梢钥闯,圖形都是使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平聲會使用較平和的圖形,橫著的豎線或者圓,其他的表現也很好理解。在藝術上表達中,西方十分擅長使用幾何圖形,這也是在藝術的表達中跟我們民族有很大的差異的地方。在工業(yè)造物的長期驅使下,西方強調使用原則和規(guī)律,所以更多的是機械性。西方藝術的背后是科學,這種講究理性,走“唯理”、“唯形”的表達。而這種理性的藝術表現方式,也和平仄關系的圖形表現十分切合,所以這次研究嘗試使用這五個圖形作為此次小令三音節(jié)詞牌韻律節(jié)奏視覺化的基本元素。
結 論
詞曲的曲調與視覺藝術之間一定是存在的聯(lián)系,往往被稱之為為藝術的“通感(Synaesthesia)”。這也是為什么音樂與美術總是會讓越來越多的人感興趣他們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是傳統(tǒng)文化領域中一個可以長期研究的課題。通過宋詞中“小令”、“三音節(jié)詞牌”的韻律與圖形建立關聯(lián),以“押平韻”、“押仄韻”、“平仄轉換”所帶來的不同韻律感受的疾走轉換為依據,是“小令三音節(jié)詞牌”視覺在線,并通過“菩薩蠻”、“如夢令”、“漁歌子”加以應用,并進行衍生品開發(fā)。最后,這次視覺轉化過程也基本完成了最初的目的。 線條與塊面的關系不論是在西方藝術里還是中華傳統(tǒng)藝術中的繪畫作品、書法作品、雕塑還有民族圖案都盡顯線條和塊面,其功能就是為造型。所以在此次研究中,我嘗試了一種前人沒有嘗試過的途徑,拋棄了簡單將詩詞意境視覺化的路數,將傳統(tǒng)的韻律與線條和塊面相結合,使用全新的視覺元素,希望能夠體現出宋詞的核心內容,實現宋詞的格律與視覺化設計的對接,完成傳統(tǒng)文化的現代化表達,最后形成了具有韻律節(jié)奏的圖形。
.........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1284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shuzhibaogao/128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