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市某砒霜廠重金屬污染土壤化學修復效果探究
發(fā)布時間:2023-08-16 16:53
隨著工業(yè)企業(yè)的“退城入園”,形成了大量受重金屬污染的退役場地,這些污染場地的修復任務十分艱巨。淋洗法具有操作簡單易行、修復周期短、能夠徹底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物等優(yōu)點,因此受到了廣泛關注,尤其是淋洗劑的選擇和組合工藝以及淋洗廢液的處理技術更成為了當下的研究熱點。本研究以黃岡市某砒霜廠砷、鉻污染土壤為研究對象,在實驗室條件下先通過振蕩淋洗的方法篩選出經濟環(huán)保的EDTA、NaOH和草酸作為修復砷、鉻污染土壤的淋洗劑,再通過土柱淋洗的方法,研究單一淋洗劑和復合淋洗劑對砷、鉻的去除效果,探究淋洗劑復配比、淋洗時間、固液比以及淋洗液的p H值對砷、鉻的去除效果,并結合淋洗成本、淋洗效率等因素篩選出最適復合淋洗組合;然后通過分析淋洗前后土壤中砷和鉻含量、形態(tài)的變化,土壤養(yǎng)分的流失情況以及土壤的動力學方程擬合曲線,研究淋洗劑對砷、鉻污染土壤的修復機理;最后通過對淋洗后的土壤及淋洗廢液的再處理,來探究淋洗修復的可行性。以期為該片重金屬污染土壤的修復治理和土壤環(huán)境風險評估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獲得的主要研究結論如下:(1)三種單一淋洗劑土柱淋洗實驗中,0.5 mol/L草酸、0.5 mol/L NaOH...
【文章頁數】: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
1.2 土壤砷、鉻污染
1.2.1 土壤中砷、鉻的來源
1.2.2 土壤中砷、鉻的存在形態(tài)及遷移轉化
1.2.3 土壤中砷、鉻污染現狀及危害
1.3 土壤中砷、鉻污染修復技術
1.3.1 物理修復技術
1.3.2 化學修復技術
1.3.3 生物修復技術
1.3.4 聯合修復技術
1.4 淋洗修復技術的關鍵因素研究進展
1.4.1 淋洗劑種類及研究概況
1.4.2 淋洗修復影響因素
1.5 研究的目的、主要內容和創(chuàng)新點
1.5.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5.2 主要研究內容
1.5.3 論文特色與創(chuàng)新
1.5.4 技術路線
第2章 實驗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1.1 供試土壤及特性
2.1.2 實驗試劑
2.1.3 實驗儀器及設備
2.1.4 淋洗裝置
2.2 實驗方法
2.2.1 土樣預處理方法
2.2.2 淋洗實驗方法
2.2.3 分析方法
2.2.4 淋洗液的后處理實驗方法
2.2.5 數據處理方法
第3章 淋洗對象的確定和淋洗劑及淋洗方式的選擇
3.1 淋洗重金屬元素的確定及評價
3.1.1 試驗土樣元素的確定及依據
3.1.2 土壤中砷、鉻元素的評價及危害
3.2 淋洗劑的選擇結果與分析
3.2.1 淋洗劑及淋洗方式的選擇分析
3.2.2 淋洗劑的初步篩選結果分析
3.2.3 單一淋洗劑對砷、鉻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
3.2.4 復合淋洗劑對砷、鉻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不同影響因子及優(yōu)化淋洗參數的確定
4.1 淋洗影響因子的確定
4.2 淋洗影響因子實驗思路圖
4.3 基礎性正交實驗結果與分析
4.4 單因素實驗結果與分析
4.4.1 復合淋洗劑配比對砷、鉻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影響
4.4.2 固液比對砷、鉻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影響
4.4.3 淋洗時間對砷、鉻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影響
4.4.4 淋洗液的pH值對砷、鉻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影響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淋洗機理探究以及后續(xù)分析處理
5.1 淋洗前后土壤的相關變化
5.1.1 淋洗后土壤pH值和砷、鉻含量的變化
5.1.2 淋洗后土壤營養(yǎng)元素以及其他組分的流失情況
5.2 淋洗機理探究
5.2.1 淋洗前后土壤中砷、鉻含量以及形態(tài)的變化
5.2.2 土壤中砷、鉻的反應機制
5.2.3 淋洗動力學分析
5.2.4 XRD分析
5.3 淋洗后土壤及洗出液的后續(xù)探究
5.3.1 淋洗后土壤的后續(xù)可利用性分析
5.3.2 淋洗洗出液的后續(xù)處理研究分析
5.3.3 可行性研究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結論
6.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已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本文編號:3842307
【文章頁數】:8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
1.2 土壤砷、鉻污染
1.2.1 土壤中砷、鉻的來源
1.2.2 土壤中砷、鉻的存在形態(tài)及遷移轉化
1.2.3 土壤中砷、鉻污染現狀及危害
1.3 土壤中砷、鉻污染修復技術
1.3.1 物理修復技術
1.3.2 化學修復技術
1.3.3 生物修復技術
1.3.4 聯合修復技術
1.4 淋洗修復技術的關鍵因素研究進展
1.4.1 淋洗劑種類及研究概況
1.4.2 淋洗修復影響因素
1.5 研究的目的、主要內容和創(chuàng)新點
1.5.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5.2 主要研究內容
1.5.3 論文特色與創(chuàng)新
1.5.4 技術路線
第2章 實驗材料與方法
2.1 實驗材料
2.1.1 供試土壤及特性
2.1.2 實驗試劑
2.1.3 實驗儀器及設備
2.1.4 淋洗裝置
2.2 實驗方法
2.2.1 土樣預處理方法
2.2.2 淋洗實驗方法
2.2.3 分析方法
2.2.4 淋洗液的后處理實驗方法
2.2.5 數據處理方法
第3章 淋洗對象的確定和淋洗劑及淋洗方式的選擇
3.1 淋洗重金屬元素的確定及評價
3.1.1 試驗土樣元素的確定及依據
3.1.2 土壤中砷、鉻元素的評價及危害
3.2 淋洗劑的選擇結果與分析
3.2.1 淋洗劑及淋洗方式的選擇分析
3.2.2 淋洗劑的初步篩選結果分析
3.2.3 單一淋洗劑對砷、鉻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
3.2.4 復合淋洗劑對砷、鉻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
3.3 本章小結
第4章 不同影響因子及優(yōu)化淋洗參數的確定
4.1 淋洗影響因子的確定
4.2 淋洗影響因子實驗思路圖
4.3 基礎性正交實驗結果與分析
4.4 單因素實驗結果與分析
4.4.1 復合淋洗劑配比對砷、鉻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影響
4.4.2 固液比對砷、鉻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影響
4.4.3 淋洗時間對砷、鉻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影響
4.4.4 淋洗液的pH值對砷、鉻污染土壤的淋洗效果影響
4.5 本章小結
第5章 淋洗機理探究以及后續(xù)分析處理
5.1 淋洗前后土壤的相關變化
5.1.1 淋洗后土壤pH值和砷、鉻含量的變化
5.1.2 淋洗后土壤營養(yǎng)元素以及其他組分的流失情況
5.2 淋洗機理探究
5.2.1 淋洗前后土壤中砷、鉻含量以及形態(tài)的變化
5.2.2 土壤中砷、鉻的反應機制
5.2.3 淋洗動力學分析
5.2.4 XRD分析
5.3 淋洗后土壤及洗出液的后續(xù)探究
5.3.1 淋洗后土壤的后續(xù)可利用性分析
5.3.2 淋洗洗出液的后續(xù)處理研究分析
5.3.3 可行性研究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結論與展望
6.1 主要結論
6.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攻讀碩士期間已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本文編號:38423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qiuzhijiqiao/384230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