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對于自然教育的認知與需求研究 ————以北京森林公園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3-04-19 21:47
隨著自然教育的不斷發(fā)展,游客對于自然教育的需求程度越發(fā)強烈。人們親近自然,接觸自然的愿望與日俱增。森林公園是城市近郊人們休閑游憩的主要場所,其中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帶給人們身心的放松。故在森林公園中開展自然教育有著空間上的優(yōu)勢,且對其發(fā)展具有著較大的意義。本文以北京森林公園中的游客為研究對象,結合森林公園自然資源優(yōu)勢,探究游客對于在森林公園中開展自然教育的認知與需求。并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問卷調查等研究方法對本題進行研究。首先通過文獻的閱讀對國內外自然教育及發(fā)展情況做了分析,對森林公園等相關概念進行了總結。其次,利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對于游客網(wǎng)絡游記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整理,以凝視的角度了解游客對于森林公園和自然教育的認知;分析發(fā)現(xiàn)其游客在對森林公園的凝視,主要集中于“森林公園,活動,線路,觀賞,生態(tài),鍛煉”等,在對自然教育凝視,主要集中在“自然,拓展,孩子,活動,游覽,設施,娛樂”等。其次,通過兩個調查問卷研究游客對于自然教育的需求。問卷一是對游客到訪森林公園的使用差異和對自然教育了解程度調查,以掌握其游客關注與需求的主要層面,運用SPSS24.0軟件分析發(fā)現(xiàn)游客具有到森林公園花費時間短,游園頻率高,在園...
【文章頁數(shù)】:11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內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術路線
1.7 研究對象
2 國內外研究進展與理論基礎
2.1 自然教育的起源與發(fā)展
2.1.1 相關概念解釋
2.1.2 自然教育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2.2 旅游凝視
2.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2.2.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2.3 Kano模型
2.3.1 Kano模型基本原理
2.3.2 Kano模型質量屬性的分類
2.3.3 Kano模型的應用步驟
2.4 森林公園
2.4.1 森林公園的概念
2.4.2 森林公園的功能
2.4.3 森林公園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2.5 小結
3 游客凝視視角下的森林公園評價內容分析
3.1 網(wǎng)絡文本視角下的游客凝視
3.1.1 高頻特征詞匯分析
3.1.2 語義網(wǎng)絡分析圖的生成
3.1.3 凝視內容的類目劃分與整理
3.2 游客凝視下森林公園分析認知評價
3.2.1 形象認知
3.2.2 環(huán)境氛圍認知
3.2.3 基礎設施認知
3.2.4 服務認知
3.2.5 活動認知
3.2.6 情感分析
3.3 小結
4 森林公園自然教育功能需求識別分析
4.1 研究過程
4.1.1 研究方法
4.1.2 問卷設計
4.1.3 問卷發(fā)放與回收
4.2 樣本特征及行為分析
4.2.1 受訪者人口統(tǒng)計特征
4.2.2 行為分析
4.3 森林公園自然教育功能需求分析
4.3.1 .游客對自然教育的了解程度
4.3.2 游客對于自然教育的接觸和參與程度
4.3.3 游客參與自然教育的目的
4.4 森林公園自然教育功能需求的相關分析
4.4.1 游客對設施的需求
4.4.2 游客對參與時間和參與費用需求
4.4.3 游客對自然教育活動內容需求
4.4.4 游客對自然教育活動形式需求
4.4.5 游客對自然教育工作人員需求
4.4.6 游客對五感的需求
4.5 游客不愿意參加自然教育活動的原因
4.6 游客對精神身體健康需求
4.7 小結
5 基于Kano模型的游客自然教育需求識別
5.1 Kano問卷題目的確定
5.1.1 Kano問卷的設計
5.1.2 初步問卷的結果分析
5.2 Kano問卷結果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5.2.1 Kano問卷結果的信度分析
5.2.2 Kano問卷結果的效度分析
5.3 Kano問卷結果的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
5.4 量表數(shù)據(jù)分析
5.4.1 Kano類型分析
5.4.2 混合類分析
5.4.3 Better-Worse系數(shù)分析
5.5 小結
6 結論與展望
6.0 研究結論
6.0.1 游客對森林公園認知的凝視
6.0.2 游客出行特征與自然教育需求
6.1 .游客對森林公園開展自然教育的需求屬性分析
6.2 北京森林公園管理啟示
6.3 創(chuàng)新點
6.4 不足之處
6.5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 游客自然教育需求調查問卷
附錄B 游客自然教育需求程度及滿意度調查問卷
個人簡介
導師簡介
獲得成果目錄清單
致謝
本文編號:3794272
【文章頁數(shù)】:11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內容
1.5 研究方法
1.6 技術路線
1.7 研究對象
2 國內外研究進展與理論基礎
2.1 自然教育的起源與發(fā)展
2.1.1 相關概念解釋
2.1.2 自然教育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2.2 旅游凝視
2.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2.2.2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2.3 Kano模型
2.3.1 Kano模型基本原理
2.3.2 Kano模型質量屬性的分類
2.3.3 Kano模型的應用步驟
2.4 森林公園
2.4.1 森林公園的概念
2.4.2 森林公園的功能
2.4.3 森林公園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2.5 小結
3 游客凝視視角下的森林公園評價內容分析
3.1 網(wǎng)絡文本視角下的游客凝視
3.1.1 高頻特征詞匯分析
3.1.2 語義網(wǎng)絡分析圖的生成
3.1.3 凝視內容的類目劃分與整理
3.2 游客凝視下森林公園分析認知評價
3.2.1 形象認知
3.2.2 環(huán)境氛圍認知
3.2.3 基礎設施認知
3.2.4 服務認知
3.2.5 活動認知
3.2.6 情感分析
3.3 小結
4 森林公園自然教育功能需求識別分析
4.1 研究過程
4.1.1 研究方法
4.1.2 問卷設計
4.1.3 問卷發(fā)放與回收
4.2 樣本特征及行為分析
4.2.1 受訪者人口統(tǒng)計特征
4.2.2 行為分析
4.3 森林公園自然教育功能需求分析
4.3.1 .游客對自然教育的了解程度
4.3.2 游客對于自然教育的接觸和參與程度
4.3.3 游客參與自然教育的目的
4.4 森林公園自然教育功能需求的相關分析
4.4.1 游客對設施的需求
4.4.2 游客對參與時間和參與費用需求
4.4.3 游客對自然教育活動內容需求
4.4.4 游客對自然教育活動形式需求
4.4.5 游客對自然教育工作人員需求
4.4.6 游客對五感的需求
4.5 游客不愿意參加自然教育活動的原因
4.6 游客對精神身體健康需求
4.7 小結
5 基于Kano模型的游客自然教育需求識別
5.1 Kano問卷題目的確定
5.1.1 Kano問卷的設計
5.1.2 初步問卷的結果分析
5.2 Kano問卷結果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5.2.1 Kano問卷結果的信度分析
5.2.2 Kano問卷結果的效度分析
5.3 Kano問卷結果的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
5.4 量表數(shù)據(jù)分析
5.4.1 Kano類型分析
5.4.2 混合類分析
5.4.3 Better-Worse系數(shù)分析
5.5 小結
6 結論與展望
6.0 研究結論
6.0.1 游客對森林公園認知的凝視
6.0.2 游客出行特征與自然教育需求
6.1 .游客對森林公園開展自然教育的需求屬性分析
6.2 北京森林公園管理啟示
6.3 創(chuàng)新點
6.4 不足之處
6.5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 游客自然教育需求調查問卷
附錄B 游客自然教育需求程度及滿意度調查問卷
個人簡介
導師簡介
獲得成果目錄清單
致謝
本文編號:37942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qiuzhijiqiao/379427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