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世紀之交:全國文論、文化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
本文關鍵詞:99’世紀之交:全國文論、文化與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
更多相關文章: 新時期文藝學 現(xiàn)代性 文學理論 學術研討會 文化與社會 世紀之交 古代文論 文學觀念 文化詩學 中國文論
【摘要】:由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與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聯(lián)合主辦的“全國文論、文化與社會學術研討會”于1999年5月15日在南京召開。大會歷時5天,與會專家學者110余位。作為20世紀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的最后一屆,它充滿了人文、理性、科學、平等與對話的精神,在如何總結20世紀中國文藝學所走過的歷史道路與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開拓出中國文藝理論界面向21世紀的學術新境界等方面,無疑具有十分深遠的現(xiàn)實與理論意義。下面是部分論文代表提供的發(fā)言摘要,我們在這里予以發(fā)表,以饗讀者。
【分類號】:I0-27
【正文快照】: 錢中文(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文學理論現(xiàn)代性問題現(xiàn)代性的發(fā)展,邏輯地從自身醞釀了反現(xiàn)代性的方方面面,并且愈演愈烈,形成了反現(xiàn)代性的思潮,,同時這種反現(xiàn)代性方面又遭到現(xiàn)代性自身的批判,特別是人文的、哲學、美學方面來的批判。自然,這并非反對現(xiàn)代性自身,而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彥順;;從“時間性”論“本質主義”文藝學的終結[J];天津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2 張徐;;論政治文化對文藝學的影響[J];吉林教育;2011年16期
3 王凱波;;關于文藝學教學實施“三創(chuàng)”教育原則的思考[J];藝術教育;2011年08期
4 王凱波;;略論審美體驗法在文藝學教學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1年09期
5 陸貴山;陳爽;;我的宏觀文藝學研究[J];華夏文化論壇;2011年00期
6 楊向榮;劉娟;;邊界游離中的知識建構——新世紀文藝學知識建構的反思與檢討[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7 泓峻;;對30年來文藝學跨學科研究兩次范式轉移的思考[J];廣東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8 范永康;;當代西方的文學政治學[J];國外社會科學;2011年04期
9 張大為;;走向理論的深處——關于“元文論”的若干問題[J];文藝評論;2011年05期
10 王偉;;結合實踐,綜合研究——文藝心理學教學困境及出路的思考[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雪虎;;人文之維及其當代面對:文論美學30年回望[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李益蓀;;論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復歸”[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3 錢中文;;序二[A];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文論的發(fā)動:“中國現(xiàn)代美學、文論與梁啟超”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C];2008年
4 許明;;作為科學的文藝學是否可能[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李應龍;;當代文藝學的基本問題[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一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1996年年會論文集[C];1996年
6 毛慶耆;;關于文藝學概念涵義問題的討論[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四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2002年
7 毛慶其;譚志圖;;論社會主義文藝學學科建設[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4年
8 李衍柱;;馬克思主義人論和文藝學[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黃力之;;藝術本質論: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不同嘗試——普列漢諾夫和盧卡契的比較研究[A];全國馬列文藝論著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徐亮;;論文學時代的文藝學[A];“新中國文學理論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平;邁入文論之門[N];文藝報;2009年
2 陸貴山;一體·多樣·主導[N];文藝報;2002年
3 邵宏;文藝學與比較文藝學[N];文藝報;2001年
4 陸貴山;主流文論的建設與創(chuàng)新[N];文藝報;2001年
5 田歡;文藝學應對全球化語境[N];社會科學報;2004年
6 楊向榮;文藝學知識建構的反思[N];文藝報;2010年
7 馬建輝;經典文論釋讀中的陳涌經驗[N];文藝報;2011年
8 仲滔;哲學和美學、文藝學本體論問題學術研討會舉行[N];光明日報;2009年
9 于文杰;文藝學發(fā)展的國際化問題[N];文藝報;2002年
10 美國德州大學教授 顧明棟;原創(chuàng)性是學術最高成就的體現(xiàn)[N];文匯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陸敏;文藝學視野中的當代中國大眾文化分層研究[D];遼寧大學;2008年
2 王剛;社會學視野下的新時期文藝學知識生產[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建剛;政治形態(tài)文藝學[D];浙江大學;2007年
4 李長中;文學文本基本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徐亮;文學理性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6 李旭;中國新時期文學理論言說者的身份認同[D];山東大學;2008年
7 姜英;網絡文學的價值[D];四川大學;2003年
8 蔡同軍;普羅米修斯的火種[D];蘇州大學;2003年
9 何志鈞;文藝消費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10 時宏宇;宗白華藝術學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勝利;“陌生化”理論及其文藝學意義[D];西北大學;2004年
2 王元兵;近30年“文藝美學”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3 劉桂霞;文藝美學園地的拓荒者[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5年
4 田莉;林興宅象征論文藝學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梁靜;埃斯卡皮文學社會學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6 楊正華;中國文藝美學學科的生成背景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7 陳建生;多元·有界[D];福建師范大學;2004年
8 程圃芳;文藝學基礎理論研究的現(xiàn)代創(chuàng)新[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9 張麗青;政治視角構成一切閱讀和闡釋的絕對視域[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10 張二艷;二十世紀初葉文論中的文學名詞審定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493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qiuzhijiqiao/1149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