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體育攝影10年精選(二)
本文關鍵詞:超越夢想——新華社體育攝影10年,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用高光勾勒費德勒
2009年1月21日,瑞士選手費德勒在比賽中發(fā)球。當日,在墨爾本進行的2009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第二輪比賽中,費德勒以3比0戰(zhàn)勝俄羅斯選手科羅廖夫,進入下一輪!
新華社記者韓巖攝
2009年墨爾本的夏天,43∘C的高溫,大大的太陽炙烤著球場。已經下午4點半,場邊攝影記者席的塑料椅子上依然沒有一絲涼意,拍照時摸一下鏡頭都會覺得非常燙手。一些記者拿毛巾裹著鏡頭,也有不少記者選擇在看臺上的陰影里拍照。 費德勒風度儒雅,不善表露,又是男選手里少見的“單反”(單手反手)球員,基于此,我選擇在場邊拍照,以獲得更有沖擊力的照片。
當費德勒將網球高高拋起,我發(fā)現逆光下的費德勒被陽光勾勒出金色的輪廓,而此時背景上的廣告牌恰巧是字母間隙的黑色,費德勒身穿的深藍色的球衣很自然地融入背景之中。這時,畫面大部分處于暗色之中,而金色的陽光勾勒出費德勒自信、堅定而專注的眼神,蓄勢待發(fā)、揮舞球拍的手臂,以及高高拋起的位于畫面左上角的綠色網球,F場特殊的光線營造出獨特的神秘感和美感。我在這個角度嘗試了很多張,終于得到這張自己比較喜歡的照片。照片看似靜止,卻凝固了費德勒作為網壇霸主的氣質和網球運動的跳躍。
“再等兩秒!”
2008年8月16日,美國選手菲爾普斯在男子100米蝶泳決賽后慶祝。他以50秒58的成績奪得金牌,并打破奧運會紀錄。當日,北京奧運會游泳比賽繼續(xù)在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舉行!
新華社記者戚恒攝
“如果拿下八塊奧運金牌,,他得樂成什么樣!” 大家在2008北京奧運會的新聞中心閑談著已經取得6塊金牌的菲爾普斯。
第二天我就被派去水立方,去找菲爾普斯的這個“樂”。在剩下的兩個菲爾普斯奪金的項目中,一個是100米蝶泳,一個是4×100米混合接力泳,由于接力項目菲爾普斯不是最后一棒,100米蝶泳就成了拍攝菲爾普斯獲勝后在水中“樂”的最后一次機會了。
我選擇了尼康新型的600毫米鏡頭,這款鏡頭的解像力和色彩還原非常好,而且對焦動作敏捷,不拖泥帶水。帶著它,
我提前兩個小時就到了游泳池旁,選了一個靠邊的低角度位置。選低角度,是因為拍攝的畫面會與電視轉播和觀眾視角有所不同;靠邊,是我不想因為擋住別人而被迫將鏡頭的遮光罩摘下,長焦距鏡頭的遮光罩是非常重要的附件,它可以有效地將來自周圍的雜光遮擋,確保焦點不受干擾,畫面色彩飽和。
大光圈長焦距鏡頭本來就只有可憐的幾厘米最佳景深,如果焦點被干擾,清晰度根本沒法保證。600毫米鏡頭拍攝的圖片不必做大幅度的裁剪,確保了圖片的質量。同時,大結像有助于在取景器中清楚地了解焦點的變化情況,控制好清晰度。當然,在鏡頭運動中大結像會給控制畫面構圖帶來一定的麻煩,但是只要注意力集中,這些問題就好解決。
運動員出發(fā)了,第一個50米,運動員都背對著我們,鏡頭里全是水花。50米折返后,塞爾維亞選手查維奇領先,拍了兩張查維奇出水的瞬間,趕緊將焦點重新移回到菲爾普斯,從取景器邊緣時?吹讲榫S奇擊起的水花,伴隨著這些水花,一直盯著菲爾普斯抵達終點。50秒58!菲爾普斯以0.01秒的優(yōu)勢戰(zhàn)勝查維奇。0.01秒肉眼幾乎分不清勝負,而在水中的運動員則更難判斷自己的命運,這一點從菲爾普斯抵達終點后的表情就能看出來。他先是緊盯著成績公告板,急切地等待著最后的結果。當結果出來后,菲爾普斯倒顯得很鎮(zhèn)定,微笑著舉起右手指向看臺。他的鎮(zhèn)定卻讓我感覺有點失望,等了這么長時間,這個“樂”居然就這么不“樂”。
多年來體育新聞采訪的經歷,讓我養(yǎng)成了“再等兩秒”的習慣,就是在每個感覺不錯的瞬間結束后,將焦點在被拍攝對象上多留幾秒鐘,這會就派上用場了。菲爾普斯收回指向看臺的手,停了一會兒,突然大吼一聲,用雙臂砸向水面,激起兩團碩大的水花?扉T再次被啟動,因為600毫米鏡頭的透視效果,菲爾普斯就像被漫天的水花包圍在中間,由于主體在畫面中占據足夠大的面積,紛亂的水花也絲毫沒有干擾到焦點。這個“樂”就這樣被我給找到了。
本文關鍵詞:超越夢想——新華社體育攝影10年,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08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mishujinen/220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