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管理科學領域高校間學術論文合著網絡的時間演化分析
本文關鍵詞:國內管理科學領域高校間學術論文合著網絡的時間演化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本文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以國內管理科學領域22種重要學術期刊1980年—2010年間的高校間的學術論文合著關系為研究對象,對國內管理科學領域高校間的學術論文合著網絡的時間演化問題進行了分析。對該網絡時間演化的研究,可以揭示出國內高校之間科研合作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運行狀態(tài),從宏觀的角度理解國內高校之間進行科研合作的本質。研究發(fā)現國內高校之間的學術論文合著網絡規(guī)模不斷增加,網絡新進節(jié)點具有優(yōu)先連接性,高校間的合作關系更為緊密,高校之間的科研合作效率更高,并且合著網絡處于健康的演化發(fā)展狀態(tài)。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關鍵詞】: 國內管理科學領域 社會網絡 時間演化 學術論文合著網絡
【基金】:國家青年基金資助項目(CIA080223)
【分類號】:C93
【正文快照】: 0引言Barabási和Jeon等人研究數學家及神經學家在1991年至1998年間的論文合作網絡,研究指出這些合作網絡的度分布服從冪律分布,并提出復雜網絡演化和拓撲結構的動態(tài)結構演化機制。提出了一個簡單模型,用于抓取網絡的時間演化過程。并通過仿真實驗揭示了許多不能通過直接分析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張學義;胡興雨;吳俊;鄧宏鐘;;基于興趣的科研合作網絡演化模型[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0年30期
2 郭進利;汪麗娜;;冪律指數在1與3之間的一類無標度網絡[J];物理學報;2007年10期
3 車宏安,顧基發(fā);無標度網絡及其系統(tǒng)科學意義[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4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兵;;基于復雜網絡的農作物細菌性病害傳播模型初探[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4期
2 魏娟;宋福慶;;兩種全局同步穩(wěn)定性方法的比較與應用[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3 黃樹林;鞠頌東;董軍;;企業(yè)集團網絡化物流模式的結構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尹向敏;李元左;羅小明;;陸軍武器裝備綜合集成系統(tǒng)復雜性研究[J];兵工自動化;2007年10期
5 邱原;邢煥革;;基于復雜理論的作戰(zhàn)網絡關鍵邊評估方法[J];兵工自動化;2011年08期
6 馬睿;朱建沖;楊美玲;;基于改進聚類生存度的軍事通信網可靠性分析[J];兵工自動化;2012年06期
7 徐玉國;邱靜;劉冠軍;;基于復雜網絡的裝備維修保障協(xié)同效能優(yōu)化設計[J];兵工學報;2012年02期
8 徐玉國;邱靜;劉冠軍;;基于多元加權網絡的裝備維修保障組織結構動態(tài)演化模型[J];兵工學報;2012年04期
9 程連元;楊柳青;柳應華;宗剛;;面向市政管理的不良信息傳播仿真模型[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10 李守偉;錢省三;;面向金融時間序列相關性的網絡模型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6年1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樹文;高瓊;;網絡結構視角下中關村產業(yè)集群創(chuàng)新驅動困境與建議[A];創(chuàng)新驅動與首都“十二五”發(fā)展——2011首都論壇文集[C];2011年
2 耿志勇;;具有靜態(tài)非線性互聯結構的分布式異構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A];第二十六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07年
3 李鑫濱;王臘梅;劉仙;;基于動態(tài)復雜網絡的Van der pol振子同步[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李立;;BA無標度網絡中混沌動力系統(tǒng)的同步分析及控制[A];第二十九屆中國控制會議論文集[C];2010年
5 張躍;蔣國平;;一類混沌復雜動態(tài)網絡不穩(wěn)定平衡點的牽制控制[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A卷[C];2011年
6 鄭新奇;蘇艷軍;楊光;王淑晴;;城市道路網絡復雜性的研究方法——空間句法與復雜網絡模型的集成分析[A];《測繪通報》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摘要集[C];2008年
7 衛(wèi)郭敏;;基于無標度網絡的科學知識結構分析[A];第三屆全國科技哲學暨交叉學科研究生論壇文集[C];2010年
8 《基于學術交流的技術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研究》課題組;陳雄輝;;基于學術交流的技術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研究[A];學術交流質量與科技研發(fā)創(chuàng)新研究[C];2009年
9 王建功;李平輝;譚歡;;B-A模型的改進模型[A];2007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10 李小葉;王紅蕾;;城市公共交通網絡的級聯失效研究[A];2010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動化與儀器儀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杜文博;面向航空交通系統(tǒng)的復雜網絡與網絡動力學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籍艷;幾類時滯系統(tǒng)的穩(wěn)定與同步[D];江南大學;2010年
3 徐旭林;社會群體行為建模及其動力學分析[D];南開大學;2010年
4 楊樹忠;復雜網絡中的社團檢測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5 杜方;復雜網絡系統(tǒng)間相似性識別及其應用[D];浙江大學;2010年
6 張建輝;節(jié)點勢能導向多下一跳路由協(xié)議研究與性能評價[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9年
7 高磊;P2P工作流系統(tǒng)中的資源搜索及負載均衡優(yōu)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張澤華;云計算聯盟建模及實現的關鍵技術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9 沈波;基于不完全測量信息的非線性隨機系統(tǒng)的濾波與控制[D];東華大學;2011年
10 王耀;隨機復雜動態(tài)網絡的同步與穩(wěn)定性分析[D];東華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蘇延森;刺激下擬南芥基因邏輯網絡構建與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李二艷;刺激下擬南芥基因相關網絡構建與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周斌;復雜網絡的社團結構挖掘及應用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4 高萌;復雜神經元網絡的同步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5 姜榮;時間序列的聚類和關聯規(guī)則挖掘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孔健;基于半監(jiān)督學習的社團劃分算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賈琳;基于復雜網絡的海洋排污權配置及其交易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孫可心;C2組織結構分析與評估方法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0年
9 王鵬;拓撲結構對Hindmarsh-Rose神經元放電模式調控作用的理論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10 張勝虎;基于復雜網絡的南昌市公交網絡優(yōu)化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張鵬,李夢輝,吳金閃,狄增如,樊瑛;科學家合作網絡的聚類分析[J];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2005年02期
2 彭俊;李智;孫雨;;一種改進的無標度網絡演化模型[J];航天制造技術;2008年01期
3 何凱;楊學剛;楊愚魯;;給定平均連接度的無標度網絡演化模型[J];計算機工程;2006年17期
4 李季;汪秉宏;蔣品群;周濤;王文旭;;節(jié)點數加速增長的復雜網絡生長模型[J];物理學報;2006年08期
5 于景元;錢學森關于開放的復雜巨系統(tǒng)的研究[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1992年05期
6 錢學森,于景元,戴汝為;一個科學新領域——開放的復雜巨系統(tǒng)及其方法論[J];自然雜志;1990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金蹊;彭燦;;基于社會網絡視角的團隊學習過程研究[J];價值工程;2011年02期
2 胡平;王文;丁偉忠;;西安地區(qū)私營企業(yè)家社會網絡特征分析[J];管理學報;2010年07期
3 曾明彬;楊建梅;;社會網絡對珠三角管理咨詢業(yè)創(chuàng)新績效影響之研究[J];管理學家(學術版);2011年01期
4 謝逢潔;崔文田;王樸;;引入度傳遞性的社會增長網絡模型[J];管理學報;2010年07期
5 羅秋菊;孔蕾;;會議籌辦機構內部信息溝通結構研究——以首屆亞洲能源論壇秘書處為例[J];旅游科學;2011年03期
6 羅天虎;;基于Bass模型的知識擴散演化分析[J];情報雜志;2007年03期
7 李久鑫,鄭紹濂;管理的社會網絡嵌入性視角[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2年06期
8 王越;組織內社會網絡的知識傳導及成本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4年04期
9 張喜征;單汨源;傅榮;;基于“師—徒”結對工作模型的虛擬項目團隊知識整合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2期
10 陳建國;企業(yè)社會資本制度分析框架[J];求索;2004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許彥;陳禹;;社會性網絡軟件下的個人知識管理:問題、方法和案例[A];信息經濟與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國信息經濟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陶厚永;卞吉華;沈曉笑;;論“四位一體”的組織學習動力學機制[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3 馬碩;楊東濤;;社會資本與組織公民行為的關系:組織承諾的影響和中介作用[A];第三屆(2008)中國管理學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李金蹊;;團隊外部社會資本、團隊知識吸收及其關系研究[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技術與創(chuàng)新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李長安;企業(yè)家健康:不應忽視的身心財富[N];上海證券報;2006年
2 張長發(fā);企業(yè)領導者“安人”的統(tǒng)御力[N];中國企業(yè)報;2003年
3 奐平清;社會資本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作用[N];社會科學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石艷霞;SNS虛擬社區(qū)知識共享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2 魏靜;基于復雜在線網絡的知識轉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3 向純潔;信息系統(tǒng)開發(fā)團隊績效影響行為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張?zhí)K串;新教工作倫理及其中國情境下的比較研究[D];山西大學;2012年
5 劉臣;組織內部知識網絡的結構及知識共享博弈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索利娜;基于社會網絡的知識擴散與服務創(chuàng)新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2 惠偉;基于社會網絡的集團人員構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宿芳;社會網絡與員工組織承諾關系的實證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2年
4 高楊;基于社會網絡的虛擬團隊知識共享促進策略研究[D];燕山大學;2012年
5 劉文新;基于復雜網絡的組織了解網絡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6 劉江盟;實踐社群知識轉移機制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7 陳軍;基于實踐社群平臺的組織知識共享問題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8 夏一平;社會關系網絡對中介組織行為異化的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9 劉憲立;社會性網絡服務用戶使用意圖影響因素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1年
10 李中師;基于個體差異的復雜網絡下隱性知識傳播模型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本文關鍵詞:國內管理科學領域高校間學術論文合著網絡的時間演化分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108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wzy/410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