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寫作貴在創(chuàng)新
本文關鍵詞:學術論文寫作貴在創(chuàng)新,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正鞏:過去常聽人談及,某某學者一生飽覽詩書,學識淵博,卻惜墨如金,很少著述,身后所留文字,寥寥無幾,令人惋惜。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我想自然是多方面的(比如,他們也許更注重的,是自我人格的完善和修養(yǎng)的捉高等等),但有一點卻大致相同或相近,即彼時彼地的學術研究,尚未認為一種專門的職業(yè)。而隨著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學術研究已越來越走向專門化和職業(yè)化,以論文、專著以及其它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為載體,將這些學術研究成杲記錄和表達出來,也早已是十分必要和無庸置疑的了。先生一向重視學術論
【關鍵詞】: 學術論文寫作 科學研究 學術研究 《女神》 文獻資料 判斷能力 郭沫若 職業(yè)化 江西詩派 文獻學
【分類號】:C0
【正文快照】: 況過去常聽人談及,某某學者一生飽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為了檢驗自己工作中已覽討書,學識淵博,卻惜墨如金,很少著述,身獲得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你研究某一問題,后所留文字,寥寥無幾,令人惋洽出現(xiàn)這種目的是什么,使用了何種文獻資料,為學術界情況的原因,我想自然是多方面的(比如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全國報刊部分哲學論文索引(1980年1月26日至同年2月25日)[J];哲學動態(tài);1980年04期
2 植木浩;孫文龍;;振興學術研究—努力于積極開發(fā)知識資源[J];外國教育研究;1980年03期
3 宗頤;;饒宗頤教授的來信[J];學術研究;1980年03期
4 嚴承章;;“因人廢言”與“因人立言”[J];學術研究;1980年03期
5 李曉實;;我國最早的白話報創(chuàng)辦于一八七六年[J];學術研究;1980年04期
6 呂美生;;“穿山透地不辭勞”一詩究為何人所作[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0年01期
7 周德豐;蔡元培大學教育思想管窺[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03期
8 何培忠;日本學術研究機構概觀[J];國外社會科學;1981年10期
9 程千帆;詹詹錄[J];文史哲;1981年03期
10 李伯韓;;江蘇省檔案學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閉幕詞[J];江蘇社會科學;1981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樹侯;;要認定三晉文化的精神與品質[A];三晉文化研究會十年文存[C];1999年
2 李宗時;;深入開展老年學學術研究 為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做貢獻——在省老年學學會一屆二次理事會暨第一次老齡問題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A];老年學論文集——福建省首次老齡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選[C];1995年
3 楊學義;;采取積極措施 增強學會活力——天津市警察學會抓學術研究、抓學會管理、抓隊伍建設的總結與思考[A];全國第三屆社科學會工作理論研討會材料專集(1)[C];1998年
4 陳欣欣;;開幕歡迎辭——讓學術研究在澳門站起來[A];青少年違法及藥物濫用防治對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9年
5 ;編后記[A];閩臺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6 顧景范;;前言[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營養(yǎng)與腫瘤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0年
7 ;后記[A];中國錢幣論文集(第三輯)[C];1998年
8 ;編者說明[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二屆學術研討會會議文件[C];1999年
9 史大浩;;學習毛澤東學術研究思想札記[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八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論文匯編[C];1993年
10 張憲博;;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祝賀王毓銓先生85年華誕暨從事學術研究60周年[A];明史研究第4輯——慶賀王毓銓先生85華誕暨從事學術研究60周年專輯[C];199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詩元;脆弱的學術生態(tài)[N];北京日報;2000年
2 張廣智;民俗文化研究的力作[N];河南日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王卉;科學文化:出版與研究相輔相成(下)[N];科學時報;2000年
4 光明日報記者 陳蓬、新華社記者 劉衛(wèi)紅;社會科學研究應重視學風建設[N];人民日報;2000年
5 俞吾金;也談學術規(guī)范[N];文匯報;2000年
6 俞吾金;學術創(chuàng)新的前提[N];文匯報;2000年
7 謝泳;魯迅研究是一個學術問題[N];文藝報;2000年
8 記者 周玉寧;文學研究界的橫向聯(lián)合[N];文藝報;2000年
9 孫緒敏;注重文學史寫作的學術性[N];中華讀書報;2000年
10 吳瀛;徐霞客學術研究有新發(fā)現(xiàn)[N];中華讀書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郗志群;楊守敬學術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2 鄒華清;楊守敬學術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3 陳征平;云南早期工業(yè)化進程研究(1840—1949)[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方小壯;“浙派”宗師——丁敬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3年
5 申喜萍;南宋金元時期的道教美學思想[D];四川大學;2003年
6 林香娥;盛衰之際—乾隆后期士人思想動態(tài)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7 張?zhí)N艷;李長之的學術—心路歷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張國義;朱謙之學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9 程邦雄;孫詒讓文字學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鄭西帆;社會轉型期的中國傳播學發(fā)展軌跡[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平;長江流域書院的學術研究[D];湖南大學;2001年
2 牛培培;英語學術論文中模糊限制語的對比研究——英語為母語和漢語為母語的作者的使用差異[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3 王衛(wèi)平;蘇雪林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4 歐陽亮;中華學藝社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譚箐;自我概念在女性消費市場的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6 孫健;我國大學教師學術研究環(huán)境優(yōu)化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7 郭海清;陳登原學術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8 袁茹;柳宗元的學術研究與散文創(chuàng)作[D];安徽師范大學;2005年
9 吳西亮;價值中立思想與中國德育[D];中國人民大學;2005年
10 郭薇;學術腐敗問題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學術論文寫作貴在創(chuàng)新,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645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wzy/364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