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主義思潮下大學生消費觀培育研究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當前大學生消費已經成為社會消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招生規(guī)模的逐年擴大,大學生消費群體在我國消費總體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同時,大學生群體的消費特點和類型均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一般印象中,大學生消費水平較低,消費能力非常有限,一般以生活消費為主,消費領域集中于日常生活、學習生活等自然性消費上。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民經濟的富裕,大學生群體的經濟狀態(tài)也得到了改善。部分大學生手持高級手機,身穿高級服裝,出入高級飯館,進行短期旅游,個別學生在校外租賃公寓居住,極少數學生甚至還擁有自己的汽車。有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信用卡的消費越來越多,甚至在大學生中已出現(xiàn)“卡奴”現(xiàn)象,這種超前消費的意識會對大學生的學業(yè)和心理發(fā)展產生危害。這些大學生群體的消費水平已處于社會群體中的較高水平。并且,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高消費的大學生群體不僅在規(guī)模上急劇的擴張,在消費水平上也在不斷地提高,消費總金額也不斷地上漲。大學生群體的消費也日趨分層化,層次之間的差異在持續(xù)擴大。
正如弗洛姆說:“消費異化一方面加強了接受型心理傾向,窒息人僅存的一點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由于人們把消費當做目的,因此總是喜新厭舊,以至于忘記了在他自己國家里和更貧困的國家里還有許多衣食不濟的人”。欲望一旦擴張就會滋生浪費甚至罪惡。大學生因為追求高消費而引發(fā)的偷盜、搶劫等非法謀利行為時有發(fā)生。個別大學生為滿足自身的消費需求選擇打工,雖然可以增進大學生的社會經驗,但是它隨之產生的大學生學業(yè)壓力增大,大學生的人身安全問題則更是令社會各界擔心。同時,由于大學生群體的地理集中性,導致個別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會對周圍的大學生產生非常強烈的示范效果,促使更多的大學生模仿它們的消費行為進行消費。
大學生消費的發(fā)展趨向漸漸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注意,并引發(fā)了許多爭議。由此,大量的教育研究者對大學生的消費觀給予了關注和研究,以期從理論上和方法上給予指導。本研究就消費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消費觀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消費觀培養(yǎng)方面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一定支持。
.......................
1.2 研究現(xiàn)狀
1.2.1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對于消費觀的研究,由于我國的國家性質和生產力發(fā)展階段的具體特點,我國消費觀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發(fā)展較快。
(1)關于消費文化的研究。李輝在《西方馬克思主義消費文化理論研究》中對西方馬克思主義消費文化進行了系統(tǒng)的歸納與整理,指出我國當前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需要對消費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為我國進入消費社會做好理論方面的準備。張吉林《中國消費文化變遷研究》一文中又從社會文化的角度對我國的消費文化進行了系統(tǒng)的整理,并提出當前對消費文化觀念進行革新是保證社會正常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張謙在《高校大學生消費倫理研究》中指出,當代大學生消費倫理上的主要問題是,淡化了傳統(tǒng)思想和民族精神,消費方式和成材目標相脫離。這些研究從學科總體的角度出發(fā)對當前我國消費觀的研究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消費觀的總體發(fā)展趨勢。
(2)關于消費觀核心指導思想的研究。主要觀點集中于包含科學發(fā)展觀在內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廖菲菲在《論可持續(xù)性消費》中提出,可持續(xù)性消費的實現(xiàn)一方面要在理論層面上對其概念進行界定,劃分出內涵并建立起評價機制,另一方面,則需要對群眾的消費觀念進行干預,建立起系統(tǒng)的、可持續(xù)性消費觀念的、從理論教學到習慣培養(yǎng)再到保障機制的體系。凌云在《論可持續(xù)性消費倫理》中對可持續(xù)性消費的倫理進行了探討,提出當前的消費主義思想存在嚴重的弊端,必須就可持續(xù)性消費進行倫理學的研究,為樹立健康的消費觀進行指導。在他的提議中,對可持續(xù)性消費的倫理研究包括內涵、基本原則等。孫藝文在《消費倫理約束下消費者產品功能需求意向影響因素及作用機理研究》中,對生產領域中的消費倫理進行了研究,提出為可持續(xù)發(fā)展,應當在生產領域中重視消費倫理的作用,提倡重視理性消費思想。
(3)關于當前社會特別是大學生群體消費狀況和特點的研究。張興橋在《消費異化與消費倫理》中,對消費異化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指出,當前消費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倫理問題,其中,消費異化是問題的核心。在文章中,他試圖從倫理學的角度出發(fā),提出能夠規(guī)范當代消費觀念的道路。這些研究從前端科研的角度出發(fā),一方面探討了當前的社會主流思想對消費觀提出的具體要求,另一方面也提出了當前社會消費存在的消費異化等主要行為問題和消費倫理等思想問題。陳力在《消費認同理論視角下的大學生消費現(xiàn)象研究》中提出,給大學生消費帶來負面影響的重要因素有:消費享樂主義的蔓延、功利主義思想的滲透、價值虛無主義的出現(xiàn)、人的主體性的弱化。
.......................
2 消費主義思潮下大學生消費觀培育概述
消費主義思想在社會上的蔓延并形成消費主義思潮,對大學生的消費觀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對大學生消費觀進行培育是國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其對國家、社會、個人的發(fā)展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大學生消費觀培育的基礎一方面是對消費主義的理論研究形成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是現(xiàn)實對消費主義研究的迫切需要。大學生消費觀培育要取得實效,必須要同時對理論進行總結,對需要將進行明確,通過先進思想的指導實現(xiàn)培育。
2.1 基本概念
2.1.1 消費主義思潮
消費主義思潮是指以消費主義為理論核心,有一定的社會群體基礎,在現(xiàn)代生活各個領域產生影響的思想潮流。而消費主義是一種源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社會道德現(xiàn)象,是調節(jié)消費者行為、思想、情緒、愿望及相應的實踐行為的總稱。
消費主義按照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一書中所說,就是一種生活方式: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實際需要的滿足,而是不斷追求被制造出來、被刺激起來的欲望的滿足。換句話說,人們所消費的,不是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而是它們的符號象征意義。并認為消費主義所制造出來的“需求”使人們(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消費者)總是處在一種“欲購情結”(Buying mood)之中,從而無止境地追求高檔商品符號所代表的生活方式。消費主義是指這樣一種生活方式:消費的目的不是為了實際需要的滿足,而是一種無形的東西的消費,這種無形的意象不斷被制造出來,人就陷入這種被不斷刺激起來的欲望的滿足之中。也就是說,人們所消費的,不是商品和服務的使用價值,而是商品背后被人為創(chuàng)造出來的符號象征意義。具體表現(xiàn)為人們在消費行為過程中無休止、無顧忌的對自然資源大肆掠奪和物質生活資料的過度消耗,把消費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形成“消費至上”的人生價值觀。它強調物質消費的滿足感,忽視精神消費的提升;重視商品的“名牌”效應,忽視其使用價值效應。其中典型的消費行為如:時尚攀比性消費行為,奢侈浪費性消費行為等。因而其具有欲望性、符號性、炫耀性、虛假性、異化性等特點。
關于大學生消費觀的定義及內涵,諸多學者的看法相對一致。一般認為,大學生消費觀是指大學生在日常消費活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規(guī)范性、系統(tǒng)性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意識,對大學生滿足自身需要所進行的消費行為具有主導作用。
本文認為,由于大學生這一消費群體的特殊性,他們進行消費行為時對消費價值問題所持的根本看法也與一般的社會群體相比具有獨特之處,大學生在對消費關系進行價值判斷時所持的立場、觀點和態(tài)度的總和就是大學生的消費觀。
..........................
2.2 理論與現(xiàn)實依據
2.2.1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需要的理論
(1)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不僅有物質需要,而且也有精神需要。“需要”作為一般的范疇,表明有機體的一種特殊狀態(tài)即攝取狀態(tài)。任何生物有機體,為了實現(xiàn)自己作為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和其他生命活動,都要攝取營養(yǎng)物,以維持生命的生存和發(fā)展。
(2)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需要及社會活動又促使人們結成一定的社會關系。我們知道,為了滿足人類的需要,人們必須進行生產勞動。由于個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不能單獨同自然進行奮爭。因此,人們的活動是由群體來完成的,即是在一定的生產關系下進行的。
國內外理論界一般認為,馬克思的需要理論可以歸納出一個基本的需要體系或稱需要結構,其中包括四個環(huán)節(jié),即自然需要、社會需要、一般需要或稱經濟需要、精神需要。
自然需要,即人的生理方面的需要,在馬克思的著作中,這一需要主要是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由于自然需要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發(fā)展需要,馬克思有時也稱之為“直接需要”。
而社會需要的內涵要復雜一些,對其含義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一般來說是指人類進行社會交往與活動的需要。
經濟需要本質上也是一種社會需要,但將其單列主要是指商品經濟、尤其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對貨幣的需要。馬克思說“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本質相異化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同人相異化。”精神需要,人的精神需要包括兩個方面,即人作為主體施展自身的才能的需要和作為個體享用人類文化成果的需要。精神需要也具有物質性,都要通過具體的物質產品來實現(xiàn)。
2.2.2 當代消費主義思潮的理論闡釋
消費主義作為一種思潮,具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質,首先,它具備一定的理論形態(tài)即消費主義理論,并以一定思想理論為指引。其次,它表現(xiàn)為一種思想觀念和思想傾向,是特定環(huán)境中的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的綜合形式。主要表現(xiàn)為:
物欲享受是其內在驅動力。所謂物欲享受是指對物質的需求及追求得以滿足和實現(xiàn)。而消費主義思潮極力鼓吹的就是一種貪圖享樂的、不斷消費來滿足無限的物質欲望的一種生活方式,它所表現(xiàn)的就是享樂主義。享樂主義貶低精神生活,強調感官享樂和物質享受,所以它的流行毫無疑問會導致人的物欲膨脹和精神墮落。
........................
3 消費主義思潮下大學生消費觀的特點及分析 ........................... 14
3.1 消費主義思潮下大學生消費觀特點 .................. 14
3.1.1 追求品牌消費符號化 ............... 14
3.1.2 攀比透支消費超前化 .......................... 15
4 消費主義思潮下大學生消費觀培育的現(xiàn)狀 .......................... 21
4.1 消費主義思潮下大學生消費觀培育的成果 .................... 21
4.1.1 理論研究提供客觀研判和教育依據 .............. 21
4.1.2 課堂教學對大學生消費觀予以分析和引導 ................. 21
5 消費主義思潮下大學生消費觀培育的對策 ......................... 26
5.1 優(yōu)化消費觀的培育環(huán)境 .................... 26
5.1.1 社會消費輿論環(huán)境的倡導 .............. 26
5.1.2 學校消費教育觀念的引導 ................ 27
5 消費主義思潮下大學生消費觀培育的對策
5.1 優(yōu)化消費觀的培育環(huán)境
大學生的消費觀不僅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更加受到家庭教育和社會整體環(huán)境的影響。要對大學生進行消費觀培育,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在不同方面創(chuàng)造適宜的環(huán)境,為大學生培育良好的消費觀創(chuàng)造合適的條件。
5.1.1 社會消費輿論環(huán)境的倡導
我國在由出口型經濟增長轉向消費型經濟增長后,國家的政策是通過擴大內需達到促進經濟發(fā)展。國家經濟政策的轉變使我國的社會也隨之發(fā)生變化。為保證我國內需的增長,社會輿論就會引導民眾進行消費,以擴大內需市場規(guī)模。但是,社會的消費輿論的影響是全方面的影響,它不僅對社會各階層的民眾會產生影響,也會對各級別學校內的學生產生影響。而高校大學生因有獨立的消費空間和消費時間表現(xiàn)出受社會消費輿論的影響更為重大。社會消費輿論對大學生產生的重大影響,使對大學生的消費觀進行教育必須要對社會消費輿論進行改變。
社會消費輿論環(huán)境的塑造,在宣傳上主要包括對商品的介紹與“消費捆綁”。當前社會消費輿論采用的誘發(fā)式消費引導無止境地刺激大學生的消費欲望,對大學生的消費產生負面的影響。對此,應當改變社會消費輿論環(huán)境,由誘導式變成引導式,讓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回歸到理性的角度。在這方面,當前對煙草的消費輿論變化可作為一個參考的方式:原本煙草的廣告中典型的是“飯后一支煙,快樂似神仙!倍F(xiàn)在的煙草廣告中都加入了“吸煙有害健康”的警示語。通過警示語的提醒,使煙草消費者能夠對吸煙進行理性的思考而不是盲目消費。同時,對消費輿論環(huán)境的塑造還應涉及到語言詞匯的“禁”與“限”的使用。當前社會消費輿論中,,對奢侈品經常采用的“尊貴”、“高級品位”、“成功人士”類的詞語,這些詞語的使用,在輿論上將奢侈品與身份、地位等進行捆綁,利用社會輿論塑造出消費層次。社會消費輿論這種“消費捆綁”行為,是對消費觀的不良誘導,對此現(xiàn)象,在塑造消費輿論環(huán)境中應當采用“禁限用語”,避免產生誤導。
社會消費輿論環(huán)境的塑造還包括對消費焦點的轉移。社會消費輿論對消費的引導作用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對消費方向的引導。在以物質消費為基礎的消費觀念中,由于物質消費的衡量標準是以物質的消耗為指標,更容易形成符號消費和盲目消費。而以精神消費為基礎的消費觀念中,精神消費的衡量標準是以人的精神素質的水平為指標,更容易形成理性的消費觀念。并且精神消費會提高消費者的自身的素養(yǎng)與知識水平,提高自身的文化表現(xiàn),有利于消費者的成長與社會價值的提高。因此,當前社會消費輿論對消費方向的引導應當以引導民眾的精神消費為主。
......................
6 結束語
消費主義思想的產生由來已久,它所產生的種種問題也被人們所關注,即使是對消費大力提倡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消費主義的危害也有著客觀、清晰的認識。許多哲學家均指出了消費主義對社會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害。如今國際上大力提倡的綠色消費、節(jié)儉消費、理性消費也正是對消費主義的危害采取的解決手段。我國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國際交流的增加,消費主義也悄然地侵入我國對社會發(fā)展、公民的個人發(fā)展均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我國對消費主義思想的解決要一方面克服其消極的因素,避免過渡的消費對國家、資源產生的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客觀、批判地看待消費主義思想,吸取其有益的成份促進我國內需的擴大,經濟的發(fā)展,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安康。
大學生群體在我國社會中處于一個特殊的地位,一方面大學生是我國高級知識分子的基礎,為我國的科技發(fā)展起到支持作用,大量的人材從大學生中選拔出來。另一方面,大學生處于特殊發(fā)展階段,其心理發(fā)展并還未成熟,心智的發(fā)展更是具有相當大的不平衡性。引導大學生建立正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成為社會所需的全面發(fā)展、綜合素質高的人材,還需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進行大量的相關工作。大學生的消費是大學生接觸社會、建立人際關系的第一步,對其價值觀的建立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大學生消費還為其累積相應的社會經驗,確定人生理想,樹立價值觀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760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wfw/7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