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期會計準則問題研究
第 1 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和意義
由于衍生金融工具近年來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迅速,引起人們對衍生金融工具規(guī)范化和會計處理的重視。對于承擔套期保值功能的衍生金融工具,全球有重要影響的準則制定機構制定了套期會計準則對其進行規(guī)范和處理。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制定的《國際會計準則第 39 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IASB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準則制定機構;以及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制定的《財務會計準則第 133 號——衍生工具與套期會計》,FASB 也是最早制定套期會計準則的機構。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程度日益加深,兩個機構也在重大會計問題上努力尋求合作與趨同。套期會計作為一般會計確認和處理的例外情況,一直是最復雜的會計問題之一。由于其使用成本高,會計核算復雜,披露不充分,監(jiān)管難度大,受到實務界的詬病,IASB 和 FASB 致力于套期會計準則的簡化和完善,多次向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qū)來自不同行業(yè)的利益相關者發(fā)布征求意見稿,聽取他們的意見,對原有準則進行修訂。2008 年 9 月 IASB 發(fā)布《降低金融工具的復雜性》的討論稿,提出簡化套期會計的問題;又于 2010 年 10 月發(fā)布征求意見稿,討論套期會計的目標、套期關系的重新平衡以及套期會計有效性的條件等問題,旨在解決現有準則規(guī)定下,套期會計處理與風險管理策略的人為不匹配問題。FASB 也于 2008 年 8 月發(fā)布針對 SFAS133號的討論文件,討論套期活動的披露問題;2010 年 9 月發(fā)布《對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和對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活動的會計處理的修訂》的評論信,針對套期會計處理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IASB 于 2012 年 9 月發(fā)布套期會計員工草案,進一步擴大被套期項目的范圍、簡化套期會計有效性評價的方法,最終于 2013 年 11 月發(fā)布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 9 號(IFRS9)新套期會計準則,取代原來 IAS39 中的套期會計規(guī)定。IFRS9新套期會計準則是目前關于套期會計的最新規(guī)定,它解決了原有套期會計準則運用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使套期會計處理能夠更好的反映企業(yè)的風險管理活動。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自 1975 年 FASB 最早在《財務會計準則第 8 號——外幣交易和外幣報表折算》(SFAS8)[1]中提出“套期保值會計”的概念至今,套期保值會計經過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體系,主要體現在 FASB 和 IASB 制定的一系列準則規(guī)范中。FASB 和 IASB 的準則發(fā)展過程大體相似,套期保值會計準則的發(fā)展可以分為萌芽階段、披露與列報階段、確認與計量階段以及發(fā)展與完善階段。FASB 是最早研究套期會計的機構,取得的成果也一直遙遙領先。它在萌芽階段主要是針對個別套期會計業(yè)務的初步規(guī)范。1981 年 FASB 發(fā)布 SFAS52《外幣折算》[2],規(guī)定外幣交易必須是專為且能夠有效規(guī)避外幣承諾與國外凈投資的利率變動風險時才能運用套期會計核算,預期交易尚不符合套期會計處理的要求。1984 年發(fā)布SFAS80《期貨合約會計》[3]主要規(guī)范了將期貨指定為套期工具時的套期會計處理,在此規(guī)定可以對預期交易進行套期會計核算。雖然 SFAS52 和 SFAS80 的基本思想一致,都是通過遞延使得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的利得和損失在同期確認、同期抵消,但在應用套期會計的條件方面仍存在沖突。SFAS52 要求以每次交易為基礎進行套期風險評估,而 SFAS80 要求以企業(yè)整體暴露在風險中為基礎。在這一時期,IASB 的主要工作是探索國際套期會計準則的制定步驟和策略。IASB 沒有制定專門針對套期會計的準則,,相關規(guī)定通常作為金融工具規(guī)定的一部分。1983 年 7 月發(fā)布國際會計準則第 21 號《外匯匯率變動影響會計》(IAS21)[4],規(guī)范了外匯風險套期保值活動。
........
第 2 章 有關套期會計準則的概念界定和基本理論
2.1 套期會計與套期會計準則的概念界定
IASB、SFAS 與 CAS 有關套期的定義尚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SFAS133 并沒有明確給出套期的定義,只是簡單的指出套期是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避免未來的損失。IAS39 提出,套期是指指定一個或多個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能夠抵消被套期項目中可歸屬于被套期風險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的變動。按照 CAS24的規(guī)定,套期保值是指企業(yè)為了規(guī)避外匯風險、利率風險、商品價格風險、股票價格風險和信用風險等,指定一項或者多項套期工具,使其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預期抵銷被套期項目的全部或部分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簡言之,就是合理利用遠期工具來規(guī)避現貨交易的風險、穩(wěn)定利潤。套期會計就是在同一會計期間將套期工具或被套期項目的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抵消的結果計入損益的會計處理方法。套期會計處理的對象是套期保值業(yè)務活動。套期保值業(yè)務活動大多在金融市場上進行,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針對預期會發(fā)生的業(yè)務,在金融市場上買入或者賣出遠期工具;二是當現貨買賣業(yè)務發(fā)生時,將遠期工具平倉。按照一般的會計確認和計量方法,這將作為兩筆業(yè)務,在不同的會計期間進行會計處理,由于買賣期貨合約的目的就是為了對現貨買賣進行套期保值,為了體現套期保值的效果,需要將這兩筆業(yè)務確認在同一會計期間,于是產生了套期會計。套期會計作為一種特殊的會計處理,是一般確認和計量的例外情況,容易遭到濫用,需要法律法規(guī)予以規(guī)范。世界各國的準則制定機構為了規(guī)范套期保值活動的會計處理及相關信息披露而頒布的準則就是我們所稱的套期會計準則。除專門針對套期保值業(yè)務的準則外,也包括任何其他準則中規(guī)范套期保值業(yè)務的部分,但不包括相關的解釋和指南。
.......
2.2 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核心思想是企業(yè)經營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股東的利益,還要考慮除股東以外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強調利益相關者各方的合作,以實現利益平衡。在會計領域引入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思想能夠促進我國會計準則的發(fā)展,制定會計準則的過程中應當綜合考慮各方的利益。當前已有很多學者使用利益相關者理論研究會計準則的利益相關方在會計準則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的作用。綦好東、楊志強(2003)[47]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研究了六類會計準則利益相關者對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和程序的關注和認同程度,以及他們認為準則制定中應有的狀態(tài),發(fā)現不同利益主體對我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財政部)有較高的認同程度,但對會計準則制定的關注程度和參與程度不高。汪安樂(2007)[48]認為投資者與企業(yè)是一對利益矛盾體,準則制定機構是二者的利益協(xié)調者,而會計準則是協(xié)調利益沖突的結果。張智霞(2014)[49]提出應當建立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我國會計準則制定的模式,保證在制定高質量的會計準則的同時減少執(zhí)行成本,維護利益相關者各方的利益。根據利益相關者的廣義概念,凡是能夠影響企業(yè)目標的實現,或者由于企業(yè)目標的實現而受到影響的個人或群體都可以稱為企業(yè)的利益相關者。那么會計準則主要的利益相關者包括企業(yè)、政府、投資者、債權人、供應商,或者可以進一步擴大到社會公眾、新聞媒體等。由于這些利益相關者對會計準則的制定和改進發(fā)揮的作用不同,筆者認為可以將會計準則的利益相關者分為三類:會計準則的制定者、會計準則的執(zhí)行者和財務報告使用者。企業(yè)是會計準則的執(zhí)行主體,他們希望降低執(zhí)行會計準則成本,盡量少的披露企業(yè)的財務信息,防止泄露企業(yè)的商業(yè)機密;而投資者、債權人和供應商是會計準則規(guī)定下會計信息的使用主體,財務報告使用者希望獲得足夠多的會計信息以更充分的了解企業(yè)的運營情況,做出更合理的投資決策,二者存在利益沖突,作為會計準則的制定者,即頒布準則的政府部門,除制定和發(fā)展會計準則所需承擔的成本外,主要對會計準則的執(zhí)行者和財務報告的使用者之間的利益沖突起協(xié)調作用。因此會計準則制定和改進的過程是利益相關者各方不斷協(xié)調、權衡收益和成本的過程。會計準則制定機構制定準則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自身的成本,還應考慮財務報表編制者和財務報告使用者的利益。本文在評述 IFRS9 套期會計準則時,將體現出三類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沖突和協(xié)調。
...
第 3 章 國際套期會計準則改進的具體問題分析........12
3.1 套期會計目標問題分析 ... 12
3.2 套期關系指定問題分析 ... 14
3.3 套期會計處理問題分析 ... 20
3.4 套期關系的重新平衡和終止問題分析...... 23
3.5 套期會計的信息披露問題分析 ....... 24
3.6 套期會計準則改進的利益相關者理論分析 .... 26
3.7 小結 ....... 27
第 4 章 我國套期會計準則的建設和應用情況.......29
4.1 我國套期會計準則的建設及存在的問題 ... 29
4.2 套期會計準則在滬市上市公司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 .... 29
4.3 小結 ... 32
第 5 章 發(fā)展我國套期會計準則的政策建議.....33
5.1 準確定位套期會計和套期會計準則 .... 33
5.2 明確提出套期會計目標,制定原則化的套期會計準則.... 33
5.3 謹慎擴大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的范圍 ....... 34
第 5 章 發(fā)展我國套期會計準則的政策建議
5.1 準確定位套期會計和套期會計準則
套期保值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主要功能之一,IAS39 中的套期會計規(guī)定也是以衍生金融工具為出發(fā)點,但并非所有套期工具都是衍生金融工具,尤其是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新的套期工具將不斷產生。套期會計準則也不應成為金融工具準則的一部分。一方面,套期會計有其獨特的反映對象,即套期保值活動。套期保值活動通過指定一種套期工具解決被套期項目面臨的被套期風險,也就是說套期保值活動通過共同的風險將套期工具與被套期項目聯合起來,運用套期會計準則進行會計處理,然后評價風險是否得到有效規(guī)避。這顯然與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環(huán)境及發(fā)揮的作用不完全相同,而且通過前面討論的國際一般套期會計準則的改進可知,套期工具不僅有衍生金融工具,還可以擴展到非衍生金融工具。另一方面,套期會計處理方法是一般確認和計量準則的例外情況。將某項目指定為被套期項目后,可能改變被套期項目的計量屬性,也可能將不再同一期間發(fā)生的兩項業(yè)務對損益或權益的影響確認在同一會計期間,通過比較其公允價值或現金流量變動的方向和數量,評價其有效程度。因此,套期會計準則不同于任何已有準則,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夠避免將對套期會計的研究局限在金融工具或衍生金融工具,也才能夠使企業(yè)合理披露其開展的套期保值業(yè)務及采用的會計處理政策。
........
結論
本文在評述 IFRS9 套期會計準則對 IAS39 套期規(guī)定改進的基礎上,運用利益相關者理論分析準則改進的原因,指出“原則”導向的會計準則是準則發(fā)展的必然結果。通過分析我國套期會計準則的建設和應用情況,指出應該明確我國套期會計準則與金融工具準則的關系,并不斷修訂和完善我國的套期會計規(guī)定。主要從準確定位套期會計準則、明確提出套期會計的目標、謹慎擴大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項目的范圍、嚴格界定套期關系的重新平衡、切實執(zhí)行套期會計信息披露政策等幾個方面,為我國套期會計準則的未來發(fā)展提出意見和建議。但本文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首先,由于我國企業(yè)開展套期保值活動數量有限,相關套期保值數據較少,本文只是采用規(guī)范研究的方法,指出準則執(zhí)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而沒有采用實證研究,缺乏說服力。其次,本文只是研究 IASB 和 FASB 發(fā)布的準則,沒有研究其他國家的準則發(fā)展情況。在運用利益相關者理論分析套期會計準則改進的原因時,只是從理論層面進行分析,沒有實地調查利益相關方的意見。
............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436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wfw/4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