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泰禮儀文化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6-05-04 10:17
論文題目:泰國對外漢語教學選取一點來寫
論文語種: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泰語方向)
是否有數(shù)據(jù)處理要求:否
您的國家:南寧
您的學校背景:
要求字數(shù):8000
論文用途:本科畢業(yè)論文
是否需要盲審(博士或碩士生有這個需要):否
通過對壯泰民族禮儀文化的比較和分析研究,既可以看出壯族和泰族有著共同的歷史淵源關系,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由于壯、泰民族居住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的差異,壯族、泰族也存在著明顯差異,這些差異是伴隨著壯族與泰族的分化過程逐漸產(chǎn)生的。正是這些差異和不同才構成了壯泰禮儀文化自身特色,成為壯泰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緒論
1.壯泰禮儀文化的歷史淵源
在中國廣西民族研究學會與泰國藝術大學的合作成果———《壯泰民族傳統(tǒng)文化比較研究》里, 中、泰學者一致認為壯、泰民族“同源異流”, 壯族和泰最初族共同起源于百越民族中的西甌、駱越, 所覆蓋的區(qū)域包括大陸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和越南北部紅河口三角洲, 后來發(fā)展出現(xiàn)差別 。壯族在中國歷史上的秦時期已經(jīng)成為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族群。歷史文獻資料表明: 秦以前壯族先民曾經(jīng)在平原地區(qū)定居 ,但是在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統(tǒng)一了長江以南地區(qū)后, 華中地區(qū)的漢族遷徙到長江以南定居, 使得原先在當?shù)囟ň拥娜? 包括壯族先民不得不往山區(qū)遷徙, 從此以后, 壯族的村落大都分布在山谷平地, 壯族的先民是嶺南的最早開拓者。泰族先民在長達一二千年的歷史時期里從其原族群( 百越族群中的駱越支系) 居地( 嶺南西部) 向西遷徙, 而于公元11世紀與12世紀進入今泰國定居下來, 形成了一個新的族體———泰族。目前, 泰族人口有5000多萬, 絕大部分在泰國, 遍布泰國73個府, 在越南、老撾等東南亞國家也有零星分布; 壯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shù)民族, 約1700多萬人,主要居住在與東南亞國家臨近的廣西、云南、廣東等南方省份。壯泰民族的歷史淵源,使得兩者在文化領域也產(chǎn)生了相當?shù)臍v史淵源,具體來看壯泰兩族在生育禮儀、成年禮儀、結婚禮儀、祝壽禮儀和喪葬禮儀等多個方面存在一定的異同性。
2.研究目的及意義
(1)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有兩點:一是分別分析壯泰兩族在生育、成年、結婚、祝壽、喪葬等方面的禮儀內(nèi)容和所展現(xiàn)出來的文化內(nèi)涵;二是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對比分析,加強對壯泰禮儀文化異同點的認識。
(2)研究意義
禮儀是顯示個人或者群體文化內(nèi)涵的重要形式,是反映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的重要內(nèi)容,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視為一個民族的生活由一種狀態(tài)進入另外一種狀態(tài)的行為準則。本文從生育、成年、結婚、祝壽、喪葬等壯泰民族人生重要節(jié)點中的禮儀文化為出發(fā)點,通過全面比較分析進一步加深對壯泰文化異同點的認識,有效拓展了現(xiàn)有相關認識,為深入了解壯泰文化內(nèi)涵提供了積極幫助。
3.研究方法及創(chuàng)新
(1)研究方法為充分保障本研究的順利開展和研究結論的科學、正確,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文獻研究法。借助中國知網(wǎng)、龍源期刊網(wǎng)等網(wǎng)絡平臺搜索與壯泰禮儀文化相關的研究文獻,全面了解和掌握當前國內(nèi)外學者對壯泰民族禮儀文化的研究成果,為自身研究奠定堅實基礎。二是比較研究法。通過深入比較分析當前壯泰兩族禮儀文化的內(nèi)容,全面探析壯泰兩族在生育禮儀、成年禮儀、結婚禮儀、祝壽禮儀和喪葬禮儀等方面的異同點,加深對壯泰禮儀文化的科學認識。
(2)研究創(chuàng)新
本文的創(chuàng)新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研究內(nèi)容的創(chuàng)新。實現(xiàn)了壯泰民族這兩個有著深刻歷史淵源的民族禮儀文化的多方面比較分析,對進一步認識壯泰民族禮儀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和特色;二是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通過比較研究的方式,使得壯泰民族禮儀文化解剖更加直觀,分析脈絡更加清晰,研究結果也更具有說服性。
二、前人研究
通過搜集整理和分析當前研究成果發(fā)現(xiàn),前人針對壯泰禮儀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壯禮儀研究
針對壯族禮儀的研究成果較多,但主要是集中在壯族喪葬禮儀和人生禮儀方面。一方面是壯族喪葬禮儀研究。黃鵬認為壯族喪葬習俗能夠滿足本族民眾倫理道德、心理愿望等諸多方面的功能而被接受承傳,其所承載的社會功能主要有社會教化功能、群體凝聚功能、人生教育功能、心理調(diào)適功能等;對此,黃鵬提出引導喪葬的策略包括策劃特色宣傳、打好攻心之戰(zhàn),加強信息聯(lián)動,做好服務工作,加大經(jīng)濟投入、提倡喪事從簡,引入行政干預、確保工作開展等四個方面 。白耀天在研究中指出壯族喪葬方式主要有屈肢土葬、暴尸拾骨土葬、火化土葬、二次葬等,同時分析了各類喪葬方式的程序禮儀等 。另一方面是壯族人生禮儀研究。陳興青對壯族人生禮儀進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從人生禮儀的意義角度看,壯族的人生禮儀有三種基本類型:象征脫離的生育禮儀和喪葬禮儀,表明人在生長過程中,已發(fā)生脫離原有狀況的重要變化,如:誕生禮、喪禮等。認真分析了每種禮儀的具體體現(xiàn)和運用范圍,最終指出壯族人生禮儀背后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包括生與死的二元對立塑造下豐富多彩的求生觀念、壯族人生禮儀中的社會倫理觀、壯族人生禮儀中的人際饋贈關系等 。
2泰禮儀研究
針對泰族禮儀的研究成果還未發(fā)現(xiàn),通過對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表明現(xiàn)有研究主要在泰國禮儀方面,具體成果如下“一是針對泰式穿著打扮的研究。穿衣打扮的主要原則有,整潔干凈是最重要的,無論是衣襪鞋帽還是體味等等。穿衣整潔是指不穿過于寬松或者過于緊身的衣服,不要穿過于鮮艷刺目的衣服,不能過于追求時髦而罔顧泰國的風俗習慣,當然包括各種飾品在內(nèi)。穿衣打扮要與時間地點等具體場合相符合,還要與個人風格相符,衣著打扮要與個人的皮膚顏色想襯。這種穿衣習慣基本上與現(xiàn)代社會人的穿衣文明禮儀相符合。
二是談吐說話方面的禮儀。泰國擁有鮮明的傳統(tǒng)習俗,在語言方面也是一樣的,例如:在每句話末尾添加特定敬稱表示對聽者的尊重,但是該詞語在生活和交流中并沒有實際意義。與僧人或者皇室成員對話必須用特定的佛語和皇語。
三是行為舉止和穿著打扮的禮儀,F(xiàn)代泰國對他人表示尊重主要是合十禮。合十禮是普遍適用于泰國男女的一種禮儀。雙手合十,豎直放于胸前并且微微低頭。合十禮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最高等級):向僧侶或者皇室成員行禮。低頭大母手指指向眉間,其他手指指向發(fā)際線。男生要躬身,而女生右腿要向前邁出一小步。第二等級:向自己尊敬的人行禮,例如老師、長輩、學者等等。雙手合十,低頭大母手指停留在鼻子的位置,其他手指指向眼眉。無論男生女生都要微微躬身。對于接受禮節(jié)的長者只需要雙手合十放在胸前不需要低頭或者微微低頭。第三等級:跟與自己地位差不多或者相同的人行禮。只需要雙手合十,放在胸前大母手指指向下巴,其他手指指向鼻子然后微微低頭即可。坐式合十禮。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要折腿側坐,然后行合十禮。兩條腿側向一邊(哪邊都行)雙手合十放到地上(雙腿側向的反方向),低頭使頭挨到手脊,不用攤開雙手,拜一次即可。
三、壯泰禮儀對比研究
壯泰禮儀文化在多個方面有著顯著的異同點,通過分析來看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生育禮儀、成年禮儀、結婚禮儀、祝壽禮儀和喪葬禮儀等五個方面。
1.生育禮儀比較
生育是家庭、部落和種族繁衍的方式,在農(nóng)業(yè)社會下的壯族和泰族,其地位更為重要。尤其是在農(nóng)業(yè)社會對男性勞動力需求強烈的情況下,兩族的生育禮儀更能凸顯本族文化特色。(1)生育觀念的比較
壯族和泰族都可以視為是傳統(tǒng)的農(nóng)業(yè)社會狀態(tài),民族內(nèi)部崇尚多子思想,且壯泰兩族均有膜拜神靈祈求多子的習俗禮儀和行為方式。其不同點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針對生育男女的處置措施不同。在壯族,生育男性的觀念尤為強烈,不僅社會思想中尊崇生育多個男性孩子的女性,嚴重歧視和貶斥不能生育甚至生育女兒的女性;在部分男尊女卑思想尤為盛行的地方,甚至會將新出生的女性嬰兒殺死或者遺棄,繼續(xù)為生育男性繼承人而努力。在泰族這種行為一般不會發(fā)生,泰族社會思想中女性雖然不能同男性一樣承擔各類勞動,但結婚也能夠為家庭帶來男性勞動力,尤其是在家庭中男子結婚后到女方家中居住后,女兒也能夠作為家庭中的勞動力而使用。因此其禮儀中并沒有對女性的歧視思想和行為。二是產(chǎn)后烤腹。在壯族目前社會禮儀中,并沒有針對女性產(chǎn)婦產(chǎn)后的烤腹行為;而在泰族尤其是在農(nóng)村之中則比較盛行對產(chǎn)婦的烤腹禮儀,認為這是確保產(chǎn)婦和新生兒身體干凈和健康的必要措施?靖顾磉_的是男主人對妻子和新生兒的關心和疼愛,以泰族禮儀來看,這期間父母和嬰兒都應一同參與和見證。
(2)子女禮物的準備
壯泰兩族對新生育子女禮物準備方面也有一定的禮儀要求,體現(xiàn)在身份與禮物的對等。對于新生育子女,父親會為男性準備鐵以等到其長大后可以打造劍和匕首;為女兒準備一壇美酒為其將來出嫁做禮物。外婆會為新生兒備下食品和能夠反映自身針線技藝的嬰兒包巾、衣物等,趕來祝賀的親朋好友和鄰居也會為嬰兒送上各類祝福。泰族人對子女未來從業(yè)方向有很美好的祝愿,對新生嬰兒的禮物也非常能夠反應出這種期盼。如泰族父母對送給兒子本子和鉛筆,寓意未來能夠通過讀書成為有知識、有能力的官員;送給女兒針線,寓意未來女兒能夠在集中相夫教子。在給子女禮物方面,泰族新生嬰兒可以從不同群體手中獲得不同禮物,這種禮物的主要依據(jù)則是泰族的接魂觀念:如東北部泰族人將會用棉線纏住新生兒的手腕以寓意接魂,有些人還要將棉線上再加放錢幣以為子女討個彩頭。家庭條件比較富裕的,則會為新生嬰兒購買金銀質(zhì)地的手鐲和腳鐲,甚至還有些人把女嬰遮陰擋和男性生殖器模型作為新生嬰兒接魂禮物,表現(xiàn)出泰族社會對生殖信念的崇拜。
2.成年禮儀比較
與中國人民共和國規(guī)定18歲法定成人年齡不同,壯泰兩族青年男女成年時間段通常為14至15歲階段。成年在壯泰民族發(fā)展中有重要地位,因此兩族的成年禮儀也很有特色。(1)生理方面成熟的表現(xiàn)
一是裹牙。壯泰民族青年男女成年之前都要磨掉或者拔掉一個犬齒,以此來表示自己已經(jīng)成年,已經(jīng)具備了成年資格。通常來說,壯泰兩族男性會將自己口腔左邊的犬牙磨掉或者拒掉;后來因為此方法比較殘忍和疼痛、對未來生活也有不便,因此該禮儀在壯族中的運用演變?yōu)榻柚y片或金片來包裹住口腔左側的犬牙,以替代磨掉或者鋸掉的意義,如果外出或者接待客人,就可以將裹在牙上的銀片或者金片取下來。二是發(fā)型和服飾。壯泰兩族的男性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被剔除原來兒童時期留下的鬢角,轉而推崇族群中最新最為時尚的發(fā)型;男性成年時也不能再如孩童般裸露身體部位,,而是應該扎布裙或穿染有黑色的褲子;對于泰族男性來說,其必須經(jīng)歷出家剃度并經(jīng)過一個守夏期以上的時間才能稱之為合格的男子漢。對于女性而言,壯泰兩族都比較重視其成長和發(fā)展,與男性磨牙不同,女性在很小時候就會鑿耳洞,為將來能夠戴上美麗的耳飾而做準備;在稍微長大后,就要向青年女性學習穿裙子,;而對于壯族而言,適齡女性主要在褲子外面套上一件裙子,表明該女子還尚未出嫁,可以隨時嫁給前來求親的男性為妻。從整體來看,壯泰兩族青年男女成年時間通常比較早,而進一步比較發(fā)展,壯泰兩族女性成熟和成年時間要比較男性早的多,很多女性都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已然出嫁他人為妻。
本文編號:417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wfw/4179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