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學報》創(chuàng)刊20年論文引文分
本文關鍵詞:《編輯學報》創(chuàng)刊20年論文引文分
【摘要】:以萬方數據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1989—2008年的論文引文數據作為樣本,采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編輯學報》自創(chuàng)刊以來20年間的載文、作者、引文、被引等4個方面進行統(tǒng)計分析,揭示了該刊的編輯出版現狀。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分類號】:G353.1
【正文快照】: 《編輯學報》是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主管、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主辦的有關科技編輯學、科技期刊學的綜合性學術期刊。自1989年創(chuàng)刊以來,為科技編輯學尤其是科技期刊學的建立和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1]。它一直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而且從2000年起一直名列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萬錦X,黨亞茹,何辛;2001年《編輯學報》被引情況分析[J];編輯學報;2003年01期
2 肖涵;李旭林;程斌;曾建勛;;《中國測試技術》2001年~2006年論文引文分析[J];中國測試技術;2008年01期
3 周啟;;《編輯學報》2002~2004年載文分析[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4期
4 金鐵成;;基于CSSCI的學術期刊的被引分析——以《編輯學報》為例[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金偉;;《編輯學報》1995—2004年載文作者群統(tǒng)計分析[J];編輯學報;2006年01期
2 金偉;;《編輯學報》2001—2005年引文分析[J];編輯學報;2006年06期
3 張建合;;《編輯學報》高被引論文分析[J];編輯學報;2010年06期
4 姜春霞;;《編輯學報》2005~2008年載文被引情況分析[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5 謝亞平;談編輯核心期刊參考文獻的規(guī)范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S3期
6 侯慧萍;姜艷豐;任曉萌;杜文旭;;《內蒙古氣象》1991—2009年引文、被引期刊分析[J];內蒙古氣象;2010年06期
7 謝亞平;論新聞出版類期刊參考文獻編排規(guī)范化[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8期
8 趙景榮;余毅;姜蘭;;試論科技期刊的創(chuàng)新[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9 黃瑞敏;;我國科技查新研究工作嬗變與發(fā)展——基于1986~2008年相關論文引文分析[J];情報雜志;2010年11期
10 劉向紅,屈建民,寧冬云;《現代情報》載文被引分析[J];現代情報;2005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劉樂;“中國科技論文在線”論文質量評價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秘振莉;《編輯學報》近十年學術影響力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金偉;;《編輯學報》1995—2004年載文作者群統(tǒng)計分析[J];編輯學報;2006年01期
2 李宗紅;;用綜合指數法測評《編輯學報》的核心著者[J];編輯學報;2008年01期
3 楊華;李林平;;1995~2004年《小兒急救醫(yī)學》論文作者群的分析[J];小兒急救醫(yī)學;2005年06期
4 董小燕,張俊祥,屈寶強;2000—2002年《情報理論與實踐》載文、作者及引文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4年01期
5 張學福,冷伏海,王巍;《情報學報》被引分析與研究[J];情報學報;1998年05期
6 徐靜安,朱小明,張愛民;《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1991~1998年載文分析[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0年02期
7 楊華,聞德亮,史書俠,孟麗;《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被引分析研究[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4年02期
8 王惠翔,高凡;《中國科學》雜志刊載的基金論文產出研究與分析[J];中國科學基金;2004年03期
9 鄧麗瓊,劉建滔;《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00-2002年引文分析[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3年05期
10 戴波;王桂清;;《中國新藥雜志》2000-2004年引文分析[J];中國新藥雜志;2006年09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捷;李旭林;程斌;曾建勛;;《編輯學報》創(chuàng)刊20年論文引文分[J];編輯學報;2009年06期
2 張建合;;《編輯學報》高被引論文分析[J];編輯學報;2010年06期
3 夏旭,張春暉;《高校圖書館工作》近期載文、引文分析及影響因子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1年04期
4 龐景安;潘云濤;馬崢;張玉華;;中國科技期刊在國際評價中的地位與影響[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3年04期
5 王嶼濤,樊曉玲;科技論文引文統(tǒng)計的重要意義[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6 ;《編輯學報》第7卷作者和文題索引[J];編輯學報;1995年04期
7 魯星,翁永慶;腳踏實地 迎接未來——從《編輯學報》國慶50周年筆談會想到的[J];編輯學報;1999年03期
8 張靜海;王彬;;科技期刊引文分析的方法及常見問題探討[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06年03期
9 張婭群,張海英;科學引文及思考[J];情報雜志;1997年01期
10 包濤;第3屆中國科協(xié)優(yōu)秀科技期刊獎評選揭曉《編輯學報》榮獲二等獎[J];編輯學報;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世雯;胡輔朝;李蓓蘭;稅燕玲;周清華;;如何提高科技期刊的影響[A];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3年
2 周瓊;;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及提高途徑[A];第二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張士瑩;王士忠;李穆;張軍;;科技期刊引證指標與刊物影響力關系[A];學術交流質量與科技研發(fā)創(chuàng)新——中國科協(xié)第三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8年
4 劉剛;;影響因子與科技期刊的質量評價[A];第5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秦江敏;王榮;;正確認識影響因子 科學評價科技期刊[A];湖北省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8年論文集[C];2008年
6 李建輝;王志魁;徐宏;肖志軍;孫夢婕;蘇洪余;;自引對科技期刊影響因子作用的量化研究[A];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2006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張欣;劉亞萍;李娟;王吉晶;史謙;;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及提高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方法[A];第五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王明豐;徐川平;;科技期刊立體化出版的展望[A];第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張瑛;朱玉芹;韓萍;;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A];第5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王玉霞;印莉娟;;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本質意義、表征意義及影響因素[A];第6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科技期刊的實踐經驗與發(fā)展戰(zhàn)略論壇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郝梓國;認清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本質[N];大眾科技報;2005年
2 記者 王春;我科技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達3.426[N];科技日報;2007年
3 朱瑞邋記者 王春;我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突破4[N];科技日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袁志勇;論文質量評價要看具體引用次數[N];科技日報;2008年
5 尹玉吉;學術期刊評比標準應更加全面[N];光明日報;2007年
6 本報首席記者 任荃;國內科技期刊有望突圍嗎[N];文匯報;2009年
7 任荃 新華;國內科技期刊亟待突圍[N];大眾科技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胡其峰;科技期刊:留住好論文是關鍵[N];光明日報;2011年
9 本報記者 江道輝;“學會”傳播[N];大眾科技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劉莉;中國科技期刊何時不再“自娛自樂”[N];科技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呂志軍;面向數字化的科技期刊出版業(yè)務流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侯海燕;基于知識圖譜的科學計量學進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3 郭衛(wèi)東;技術預見理論方法及關鍵技術創(chuàng)新模式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7年
4 藍華;基于過程的科技學術期刊質量控制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5 郎南軍;云南干熱河谷退化生態(tài)系統(tǒng)植被恢復影響因子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5年
6 李運景;可視化引文分析在科技史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7 陳立新;力學期刊群的內外關系與學科結構[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8 趙威;中國空間趨同俱樂部影響因子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張宇峰;局部熱暴露對人體熱反應的影響[D];清華大學;2005年
10 傅玉凡;稀有植物紫肉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主要性狀與影響因子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姜;“心肌梗塞的藥物治療”專題論文質量評價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5年
2 秘振莉;《編輯學報》近十年學術影響力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3 高歌;基于引用認同的學科前沿熱點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杜飛;《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載文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0年
5 黃明睿;預防獸醫(yī)學及其相關學科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3年
6 李天;《營養(yǎng)學報》的文獻計量學分析與評價[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7年
7 吳家桂;SCI功能評析[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8 索奇山;1983-2005年我國武術散打科研論文的文獻計量學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08年
9 喬園園;利用文獻計量方法分析《神經解剖學雜志》載文情況[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10 侯坤;科技期刊引用和被引用的機理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664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unwenqun/126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