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科學報改制轉企背景下的發(fā)展策略探討
本文關鍵詞:高校文科學報改制轉企背景下的發(fā)展策略探討
更多相關文章: 文科學報 改制轉企 學術性堅守 發(fā)展路徑
【摘要】:高校文科學報為高校學科建設和國家文化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改制轉企的背景下也有較大的發(fā)展提升空間。文化產業(yè)發(fā)展需要學報編輯部體制進行企業(yè)化改革,這種企業(yè)是一個出學術精品、"踱方步"、出思想、出科研成果的帶公益性質的文化企業(yè),企業(yè)經營的目的仍應主要是繁榮學術研究而不僅僅只是為了賺錢盈利。高校學報企業(yè)化后要獲得新的生存和發(fā)展,一是轉變觀念,明確市場定位;二是爭取中央和地方財政的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專項資金和公有資本的扶持,保證充足的營運經費;三是以繁榮學術研究為宗旨,堅守學術性期刊的質的規(guī)定性;四是利用媒體融合和數字出版平臺重視和開拓期刊的市場經營;五是參與網絡?膫鞑ヅc建設。通過這些途徑促進學報出版企業(y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作者單位】: 常州大學學報編輯部;
【分類號】:G237.5
【正文快照】: 高校文科學報對推動高校學科建設和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發(fā)展發(fā)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當然在學報的營運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由于高校學科的多樣性所編發(fā)論文涉及多學科研究,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全、散、小、弱”的問題,等等[1]。為解決這些問題促進發(fā)展文化產業(yè),國家新聞出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志新;;學術品味提升與文科學報發(fā)展[J];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劉志新;;文科學報來稿常見問題及采用標準[J];江蘇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朱劍;;徘徊于十字路口:社科期刊的十個兩難選擇[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3 姚申;;反思與創(chuàng)新:關于中國高校學術期刊發(fā)展前景的若干思考[J];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努力提高文科學報水平 服務民族地區(qū)經濟建設──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民族系統聯絡中心1994年年會紀要[J];廣東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1994年03期
2 潘素超;三個“一”─關于把文科學報辦出民族特色的體會[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5期
3 ;簡訊二則[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5期
4 ;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通報[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經濟管理版);1996年02期
5 鄭東;試論文科學報評鑒標準[J];淄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6 張子中!煙臺;文科學報國際交流的生態(tài)環(huán)境[J];編輯之友;2001年02期
7 任國瑞;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文科學報策劃問題[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8 曾毅生;理工農林醫(yī)院校文科學報生存危機及對策[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9 唐小丁;文科學報主編的重要地位和特殊職能[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1期
10 敦屏;努力提高文科學報水平 服務民族地區(qū)經濟建設——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民族系統聯絡中心1994年年會紀要[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郝丹立;;關于高校文科學報收費的思考[A];編輯工作論叢[C];1997年
2 毛殷;;高校綜合性文科學報的讀者意識與欄目定位[A];學術期刊編輯學理論與實踐[C];2010年
3 周蔚;;文科學報文獻關鍵詞的標引[A];學報編輯論叢(第九集)[C];2000年
4 吳長開;;論高校文科學報的非市場化特征及與市場的聯系[A];高校編輯出版文集[C];1995年
5 周麗娟;張愛梅;張魯寧;;工科院校文科學報發(fā)展的困境及出路[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六集)[C];2008年
6 華啟清;;文科學報作者隊伍建設的探討[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一集)[C];2003年
7 朱慧娟;丁平;;資源外取是高校學報專業(yè)化特色建設的有效途徑[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8 ;創(chuàng)辦名刊的關鍵在于造就一支高素質的編輯隊伍[A];期刊發(fā)展趨勢與期刊評價標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江建名;;華東地區(qū)高等院校自然科學學報編輯協會的籌備過程[A];學報編輯論叢(第三集)[C];1992年
10 汪曉軍;;出版物質量與出版產業(yè)發(fā)展——“出版物質量管理年”隨想[A];中國編輯研究(2008)[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龔天平 陳宏平;開拓當代中國倫理學的發(fā)展路徑[N];中華讀書報;2001年
2 《新讀寫》雜志常務副社長 徐建華;出版100期 《新讀寫》探索3條發(fā)展路徑[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3 孫周興《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大學學報應該怎么辦?[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4 江泰然;精品:文科學報的現實選擇[N];光明日報;2003年
5 曾毅生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編輯部;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學報要出特色[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6 楊玉圣;學術期刊的境遇與出路[N];中華讀書報;2004年
7 記者 姚貞;勤奮篤實 攻堅創(chuàng)新[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8 劉子馨;傳統出版社向現代內容品商的轉型[N];文匯報;2010年
9 中國政法大學 楊玉圣;學術期刊的境遇與出路[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10 王義;和諧是人類幸福之源[N];光明日報;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李敏;大學出版社改制轉企與發(fā)展模式初探[D];蘇州大學;2008年
2 沈劍虹;河北省科技期刊“雙效”現狀調查與發(fā)展路徑的理論思考[D];河北大學;2004年
3 周楊;中外圖書版權代理市場發(fā)展路徑的比較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年
4 陳琳琳;中國期刊市場化營運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5 姚琴;傳媒生存哲學與財經類雜志經營策略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耿嫣悅;當代中國汽車類雜志的發(fā)展路徑與對策分析[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1年
7 于濱;國內專業(yè)出版社數字出版發(fā)展路徑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1年
8 張巧梅;我國出版企業(yè)的產權改革研究[D];北京印刷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12627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lunwenqun/126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