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與教學論試題G
本文關鍵詞:課程與教學論試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課程與教學論試卷(G卷)
一、填空題
1、校本課程開發(fā)是指學校根據(jù)本校的________哲學,通過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選擇、改編、__________教學材料或設計學習活動的方式,并在校內實施以及建立內部評價機制的各種專業(yè)活動。
2、現(xiàn)代教學媒體可以分為五類:光學媒體、音響媒體、________、視聽媒體、_________。
3、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包括演示法和________。
4、教學方法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專門內容的學習活動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總和;它包括了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________的方法。
5.新一輪課程改革基于對學生________發(fā)展與社會進步之間關系的辯證認識,在課程的殳計取向上以________發(fā)展為本,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重點。
6、廣義的課程管理,是包括________部門和學校在內的整體上對課程的編制、實施、評價等工作的組織與________。
二、選擇題
1、分組教學制中對學生的分組主要有____________、外部分組、內部分組等形式。( )
A.能力分組、作業(yè)分組 B.年級分組、能力分組C.作業(yè)分組、年級分組
D.能力分組、差異分組
2、_________就是非操縱的教學,教師不是直接地教學生,而僅僅是促進他們學習。( )
A.非指導性教學B.自學C.個別教學D.程序教學
3、根據(jù)課程與教學評價的主體,可以把評價分為( )
A.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 B.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
C.學生評價與教師評價D.相對性評價與絕對性評價
4、研究課程與教學的理論基礎一般需要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即課程與教學的心理學基
礎;課程與教學_______的基礎;課程與教學的社會與文化學基礎( )
A.教育學
B.社會科學
C.自然科學
D.哲學
5、下面不屬于教學語言藝術特點的是( )
A.科學性 B.教育性
C.啟發(fā)性 D.正規(guī)性
三、簡答題
1、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教學形式有那些?
2、簡述道爾頓制的主要內容。
3、簡述課程設計過程模式的特點及評價。
4、簡述教師如何影響校本課程開發(fā)。
5、教學語言藝術的意義是什么?
四、論述題
1.列舉實例說明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要支持策略。
2.結合實際闡述現(xiàn)代放學媒體的選擇與應川應遵循怎樣的原則?
五、下面是一則關于上海某中學的報道:
上海某中學推出了“個性課程”體系,高中開設了選修課23門,活動課34 門,初中活動課35門。除了必修課之外,將原來的選修課和活動課分化為5個 層次的“個性課程”,即“講座型”、“發(fā)展型”、“課題型”、“競賽型”和 “補缺型”。每周按文、理科及綜合科開設4至5個講座以社會熱點和傳播新信 息為主,聘請專家學者擔任主講,學生可自由選擇。對學有余力和有特長的學生, 通過組織發(fā)展興趣小組、導師帶研究生、強化訓練等各種方式,施以個性化教育。
而對個別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學業(yè)再輔導.幫助他們順利完成高中的學習任務。 試用學過的課程理論分析這所學校的課程。
課程與教學論(G卷)答案
一、填空題答案
1、教育 新編
2、文字圖像媒體 綜合媒體
3、參觀法
4、教與學
5、個人 學生
6、教育行政 控制
二、選擇題
1、A 2、A 3、B 4、D 5、D
三、簡答題
1、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教學形式有那些?
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一共有三種教學模式:1.教室內的計算機網(wǎng)絡。2.校園網(wǎng)(1)計算資源;(2)輔助教育資源;(3)管理與辦公自動化;(4)圖書查詢;(5)電子郵件;(6)使用INTERNET。3.基于因特網(wǎng)(INTERNET)的網(wǎng)絡教學:(1)同步講授式;(2)個別輔導式;(3)討論學習式:(4)基于資源的探索學習式。
2、簡述道爾頓制的主要內容。
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進步主義教育思潮的興起,出現(xiàn)了許多否定班級上課,倡導學生獨立活動的教學組織形式,“道爾頓制”就是其中之一。它是由美國道爾頓城的教育家伯克赫斯特提出并試行的,這是一種典型的自學輔導式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每周進行有限的集體教學.然后指定學習內容.學生接受學習任務后,在各專業(yè)課堂自學,獨立完成作業(yè),然后接受教師考察,又接受新的學習任務。
3、簡述課程設計過程模式的特點及評價。
(1)在知識觀、學習觀上都持與目標模式較為不同的主張。
(2)與目標模式相比,在其課程哲學、心理學墓礎上都是大不相同的。
(3)過程模式在對目標模式進行系統(tǒng)批判的基礎上建立起來,試圖解決目標模式所無法解決的問題,直接關注教育過程的不斷凋適。以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學習和發(fā)展。
(4)沒有說明具體的行動方式.讓人感到難以把握。
4、簡述教師如何影響校本課程開發(fā)。
首先,教師對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態(tài)度起某種觀念上的作用,它決定教師對校本課程編制、實施、評價的一系列行動的效果;
其次,教師是否具有熟練的課程開發(fā)技術影響其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效果; 第三,教師要具有精誠合作的精神;
第四,教師的行動研究素養(yǎng)影響教師參與校本課程開發(fā)的深度和廣度。
5、教學語言藝術的意義是什么?
(1)教學語言藝術影響教學效果
(2)教學語言藝術影響學牛能力的發(fā)展
(3)教學語言藝術促進教師自身思維品質的發(fā)展
四、論述題
1.列舉實例說明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要支持策略。
1)政策支持是校本課程開發(fā)得以順利進行的有效保證。教育政策的制定在于使某種教育行為取得合法地位,從而為教育行為的實施作好準備。
2)增強校本課程開發(fā)意識,開展廣泛的社會動員。在進行校本課程開發(fā)時要:集中培訓將要開發(fā)校本課程的學校校長,首先使他們形成正確意識;積極引導和協(xié)助家長參與學校生活。使他們了解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目標,取得他們的支持與認可:以簡明扼要的方式把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目的、計劃、町能取得的效果向地方行政當局及社區(qū)機構介紹,取得他們的物質或精神支持。
3)完善教師教育體系。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主體是教師.教師的水平高低、
素質優(yōu)劣直接影響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質量。
4)課程專家的支持策略。
5)加大基礎教育經(jīng)費投入,為校本課程開發(fā)提供經(jīng)濟和物質基礎。
2.結合實際闡述現(xiàn)代放學媒體的選擇與應川應遵循怎樣的原則?
選擇與應川現(xiàn)代教學媒體時。需要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依據(jù)教學目標
(2)依據(jù)教學內容
(3)根據(jù)學生變量
五、實例分析題
在傳統(tǒng)課程體系中,全國實行統(tǒng)—的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使用一套統(tǒng)編教材,和教學要求也比較單一、學科課程為主,缺少活動課、綜合課。
新課程改革中非常強調課程結構的調整。強調課程結構的
1.綜合性原則
2.均衡性原則
3.選擇性原則
事實上校本課程開發(fā)作為一種新的課程開發(fā)策略,一種新的課程變革模式,一種管理模式,為對國家課程的補充,作為學校特色的體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與作用。
1.完善課程體系
2.進學生個性形成
3.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4.促進學校特色的形成
5.充分利用地方和學校的課程資源
上海市這所中學的改革走在廠全國的前列,為找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校課程體系范例,這所中學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基礎上,,重新構建了學校課程體系。把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結合起來,普通課與職業(yè)課結合起來,國家課程與學校的特色課程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學校自身的課程資源,滿足不同資質、特長、發(fā)展方向的學生的需要。
博泰典藏網(wǎng)btdcw.com包含總結匯報、農林牧漁、表格模板、求職職場、行業(yè)論文、自然科學、旅游景點以及課程與教學論試題G等內容。
本文關鍵詞:課程與教學論試題,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417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kcsz/241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