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時期文學期刊的文化增殖傳播
發(fā)布時間:2017-05-14 15:10
本文關鍵詞:抗戰(zhàn)時期文學期刊的文化增殖傳播,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正回顧抗戰(zhàn)時期文學期刊的生存樣態(tài),深入地去探索現代文學與現代傳媒之間的內在機制,可以重新理解或進一步深刻認知中國現代文學史和文學傳播史生成和發(fā)展的諸多規(guī)律和特點。
【作者單位】:
【關鍵詞】: 文學期刊 抗戰(zhàn)時期 文學傳播 文化增殖 受眾群體 傳播效應 抗戰(zhàn)爆發(fā) 現代傳媒 中國現代文學史 文學運動
【分類號】:I206.6
【正文快照】: 回顧抗戰(zhàn)時期文學期刊的生存樣態(tài),深入地去探索現代文學與現代傳媒之間的內在機制,可以重新理解或進一步深刻認知中國現代文學史和文學傳播史生成和發(fā)展的諸多規(guī)律和特點。抗戰(zhàn)時期文學期刊以獨特的傳播方式促進了文學傳播界的勃興。它既為文學家思想家及其作品提供了一種闊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胡友峰;論審美經驗中的“距離”問題[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2 鄒鐵軍;論海德格爾的此在解釋學[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1年03期
3 孟建偉;試析《文章作法》的寫作技術品格[J];常州工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4 仝亞輝;接受美學對翻譯研究的啟示[J];福建外語;2002年03期
5 譚焱良;論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內涵[J];高等農業(yè)教育;2005年05期
6 李倩;理解與翻譯研究[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7 王春艷;從“頓悟”到“妙悟”——禪思維向藝術思維的轉化[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8 余穎,陳煒;時間儀式化與城市結構化[J];規(guī)劃師;2002年05期
9 吳全蘭;心靈的避難所——論莊子筆下的至人、神人、真人、圣人形象的美學意蘊[J];桂林市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10 張柱林;神圣的游戲——當代小說中的諷刺、戲仿和反諷[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錢永生;論墨子思想結構的生成[D];首都師范大學;2002年
2 王兆t,
本文編號:3654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jyglkx/36549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