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時期對魯迅的闡釋——以四川文學期刊為例
本文關鍵詞:抗戰(zhàn)時期對魯迅的闡釋——以四川文學期刊為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在抗戰(zhàn)時期的四川文學期刊中魯迅受到高度重視,這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追溯抗戰(zhàn)時期四川文學期刊中有關魯迅的闡釋,會發(fā)現魯迅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具有超越時代的永恒魅力,魯迅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藝術成就成為了超越時空的精神資源。從當時特定環(huán)境入手,探究到諸多有關魯迅闡釋文章的特性,從而,可以顯現出中國社會和中國知識分子與魯迅的精神關聯(lián),魯迅的精神燭照現實的社會和人生,魯迅的精神品質激勵著國人,魯迅的文學特質成為了作家們的典范?箲(zhàn)時期的四川文學期刊文章對魯迅的深情緬懷和深入闡釋,使魯迅在民族危亡的時候再次起到精神導師的作用,并產生了深廣的時空效應。
【作者單位】: 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
【關鍵詞】: 抗戰(zhàn) 四川文學期刊 魯迅 闡釋
【分類號】:I210
【正文快照】: 抗戰(zhàn)時期四川文學期刊中的有關魯迅的闡釋的文章,體現出對魯迅的深切懷念和對魯迅精神價值的重估,使魯迅在抗戰(zhàn)特定的時期綻放出奪人的光芒。梳理抗戰(zhàn)時期四川文學期刊中有關魯迅的闡釋文章,會發(fā)現一個鮮活的事實:文學界一直緬懷魯迅的人格和精神,更為重要的是,抗戰(zhàn)時期文學精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中杰;魯迅的不朽[J];魯迅研究月刊;2000年11期
2 羅良平;再論對魯迅的評價問題[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3 王景山;魯迅心目中的改革和開放[J];炎黃春秋;2000年04期
4 史紀辛;再談魯迅與中國共產黨關系的一則史實[J];魯迅研究月刊;2001年07期
5 蘇陂;我看《魯迅先生》——普及好得很[J];文藝理論與批評;2001年05期
6 蕭君和;科學理性地看待魯迅[J];貴州社會科學;2001年06期
7 鄢烈山;魯迅被神化過嗎[J];唯實;2001年04期
8 白盾;偉大,也得有人懂——我的魯迅觀[J];黃山高等?茖W校學報;2001年02期
9 申中華;我心目中的魯迅精神[J];今日浙江;2001年17期
10 王建柱;不忘魯迅[J];黨建與人才;200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艾辛;;評“還原魯迅”說[A];忘年交書簡二集[C];2010年
2 陳至立;;學習魯迅,為人民奉獻最好的精神食糧——在魯迅先生逝世6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致詞[A];浩氣千秋民族魂——紀念魯迅逝世六十周年論文集[C];1996年
3 秦建君;;魯迅與中國共產黨人[A];魯迅誕辰一百一十周年紀念論文集[C];1991年
4 張夢陽;;文化的內蘊與對“人”的呼喚——寫于林非先生著《魯迅和中國文化》再版的時候[A];全國中外近現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蔡正發(fā);;魯迅與孔子[A];孔學研究(第二輯)[C];1995年
6 王曉初;;魯迅與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劉應爭;;想象與反思:多副面孔的魯迅[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8 袁盛勇;;不可回避的歷史之重——毛澤東時代的“魯迅現象”研究之一[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葛濤;;互聯(lián)網上的魯迅論壇研究——以“網易·魯迅論壇”為中心[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孫郁;;沖繩的魯迅語境[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蔡q;真實魯迅存在于認識的歷史過程中[N];文藝報;2006年
2 魯錫堂;吃“魯迅飯”三思[N];紹興日報;2007年
3 周海嬰 周令飛;魯迅姓什么[N];廣州日報;2007年
4 孫偉科;魯迅的多樣化闡釋與政治解讀[N];文藝報;2008年
5 汪涓;周令飛: 想呈現360度的魯迅[N];深圳商報;2010年
6 記者 莊建;魯迅的傳統(tǒng)彌足珍貴[N];光明日報;2010年
7 孫郁;魯迅留給今天的遺產[N];北京日報;2011年
8 張福貴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文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吉林大學文學院院長;遠離魯迅讓我們變得平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首席記者 李菲;弘揚魯迅精神 繁榮魯迅文化[N];紹興日報;2011年
10 白峰;魯迅精神過時了嗎?[N];閩北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閆寧;民俗學視閾下的魯迅與傳統(tǒng)文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李丹;在知識階級里的魯迅[D];復旦大學;2004年
3 姚誠;魯迅與自然主義[D];浙江大學;2005年
4 王元忠;魯迅的寫作與民俗文化[D];蘭州大學;2008年
5 畢緒龍;無法完成的自我:魯迅自我形象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肖國棟;死亡視域下的魯迅[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田敏;魯迅與浙東民間文化[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蘇懿;魯迅現代倫理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嚴冰;自由在是,,人道亦在是[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朋朋;“我”與“我們”:魯迅個人主義命運考論[D];山東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紅玲;魯迅形象的演變[D];青島大學;2006年
2 冀衛(wèi)霞;魯迅與延安文藝[D];延安大學;2011年
3 咸澤峰;網絡文化中魯迅形象的重構[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4 陸飛杉;網絡時代對魯迅形象的重塑[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5 施波;從廈門到廣州:魯迅的轉變及其意義[D];西南大學;2012年
6 雅妮(YANI SINLAPAKHONG);泰國知識者對魯迅形象的評價[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7 李進;魯迅的意識管窺[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8 李天蔚;魯迅的日本闡釋[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9 楊麗;魯迅散文的人學內涵[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10 高金鵬;《人民日報》中的魯迅(1949-1976)[D];吉林大學;2016年
本文關鍵詞:抗戰(zhàn)時期對魯迅的闡釋——以四川文學期刊為例,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33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jyglkx/343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