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在科研院所中的重要作用——以《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辦刊實踐為例
本文關鍵詞:科技期刊在科研院所中的重要作用——以《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辦刊實踐為例
更多相關文章: 天然氣 科技期刊 人才培養(yǎng) 改革發(fā)展
【摘要】:通過對《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辦刊實踐的總結,從該刊在中國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領域中培養(yǎng)人才、傳遞信息、交流技術等方面所做出的成績,來說明科技期刊在科研部門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并借此對科技期刊的體制改革進行了適當分析探討。
【作者單位】: 《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編輯部;
【關鍵詞】: 天然氣 科技期刊 人才培養(yǎng) 改革發(fā)展
【分類號】:G239.2
【正文快照】: 2012年7月,原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的《關于報刊編輯部體制改革的實施辦法》[1]一出臺,猶如平地驚雷,在業(yè)界掀起一陣躁動。唱紅說白,各有陣地。認真回顧并審視《天然氣勘探與開發(fā)》的發(fā)展歷程,發(fā)現科技期刊必須要處于科研生產前沿的沃土中才能有更好的未來,而主管其的研究單位,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劉明壽;言省;;期刊編輯部體制改革需要復雜性思維[J];編輯學報;2012年05期
2 路甬祥;;立足創(chuàng)新 走向世界——在中國科學院期刊獲國家期刊獎表彰大會上的書面講話[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0年04期
3 劉振興;;對當前我國科技期刊發(fā)展的幾點意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3年01期
4 ;探索復雜性——訪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金吾倫[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家瑜;高校學報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考[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2 吳婉萍;;應用“中國知網”提高知識和信息素養(yǎng)[J];廣東氣象;2006年04期
3 袁鳳杰;李耀先;;我國氣象科技期刊發(fā)展與作用[J];廣西氣象;2005年04期
4 劉明壽;言省;;期刊編輯部體制改革需要復雜性思維[J];編輯學報;2012年05期
5 趙大良;顏帥;張凌之;;編輯部體制改革的政策辨析[J];編輯學報;2012年06期
6 李鋒;陳華;鞏倩;;科技期刊的準公共品屬性及運營模式[J];編輯學報;2013年01期
7 劉明壽;戴國俊;;中國高校學報“垃圾論”辨析——基于農業(yè)高校與非高校學術期刊影響力的比較[J];編輯學報;2013年03期
8 吳鋒;朱明;張曉婷;;轉企改制背景下我國科技期刊的戰(zhàn)略機遇及突圍路徑[J];編輯學報;2013年04期
9 李鋒;趙惠祥;鞏倩;陳華;;科技期刊實施編營分離的可行性分析[J];編輯學報;2013年05期
10 王雪萍;;轉型期江蘇高?萍紝W術期刊現狀與辦刊對策[J];編輯學報;201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儲開鳳;汪靜萍;;21世紀科技期刊編輯素質淺談[A];第三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謹玉梅;王新英;;高校學報影響因子亟待提高[A];首屆科技出版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4年
3 謹玉梅;王新英;;高校學報影響因子亟待提高[A];第二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李天;《營養(yǎng)學報》的文獻計量學分析與評價[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7年
2 陳雯;我國畜牧獸醫(yī)類科技期刊的現狀分析與發(fā)展策略探討[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年
3 李娜;2001年~2010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期刊論文的文獻計量學分析[D];重慶師范大學;2012年
4 張濤;開放獲取期刊資源長期保存的體系與實現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9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劉自儉,胡菲,田振東;高職高專學報:歷史·現狀·未來[J];編輯學報;2004年05期
2 陳浩元;鄭進保;李興昌;顏帥;趙大良;;高校自然科學學報的功能及實現措施建議[J];編輯學報;2006年05期
3 劉明壽;;論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在學科建設與發(fā)展中的作用[J];編輯學報;2012年03期
4 王紅茹;;新聞出版改革大提速[J];中國經濟周刊;2008年34期
5 蒙本曼;;墨菲法則與計算機對人體的報復——讀《技術的報復》有感[J];世紀橋;2008年03期
6 ;探索復雜性——訪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金吾倫[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7 埃德加·莫蘭;陳一壯;;論復雜性思維[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8 潘云濤;武夷山;;換個角度看中國科技期刊出版體制改革[J];學會;2012年04期
9 曹鵬;;中國傳媒業(yè)需要“航母”,也需要“小舢板”[J];新聞記者;2009年09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羅東;;青年編輯談青年編輯的隊伍建設[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9年S1期
2 王璐;;科技期刊在知識經濟發(fā)展中的地位與作用[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3 張揆一;;論科技期刊編輯的特殊貢獻——人才培養(yǎng)[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1年05期
4 黃春曉;;跨世紀青年編輯辦好科技期刊的必備條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9年S1期
5 劉新秒;;科技期刊是培養(yǎng)科技人才的搖籃[J];天津科技;2008年01期
6 許慶金;;科技期刊的編輯過程與人才培養(yǎng)[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9年S1期
7 黃政;郝希春;;論科技編輯素質與培養(yǎng)[J];新聞世界;2009年12期
8 趙宏偉;;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探討[J];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蔡義鴻;張瑞軍;;淺談知識經濟時代科技期刊青年編輯人才的培養(yǎng)[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1年01期
10 游俊;;科技期刊創(chuàng)新重在人才的吸納和使用[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璐;;科技期刊在知識經濟發(fā)展中的地位與作用[A];湖北省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8年論文集[C];2008年
2 曹延;顧泉佩;;編輯人才的培養(yǎng)與科技期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A];學報編輯論叢(第八集)[C];1999年
3 莫代碧;;《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培養(yǎng)人才和為西部經濟發(fā)展服務的實踐[A];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歷史責任——中國科協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3年
4 蔡紅洋;曹雅坤;汪軍;;從“人”的角度談科技期刊人性化管理[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三集)[C];2005年
5 胡天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科技期刊[A];中國科協期刊工作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6 丁平;朱慧娟;;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素質[A];第4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姜春明;洪鷗;陳海清;;科技期刊在線優(yōu)先出版現狀及發(fā)展研究[A];第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李瑜;刁淑娟;肖繼春;;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初探——以《國土資源遙感》為例[A];機制創(chuàng)新·合作共贏——第8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李磊;;網絡化環(huán)境下科技期刊的出版特點及編輯的責任意識[A];第2屆科技期刊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王明豐;徐川平;;科技期刊立體化出版的展望[A];第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記者任麗梅;科技期刊人才培養(yǎng)須打破“師傅帶徒弟”[N];中國改革報;2009年
2 康建中;科技期刊如何走出怪圈(下)[N];中華新聞報;2004年
3 本報記者 劉垠;“創(chuàng)新成果是科技期刊跳動的靈魂”[N];大眾科技報;2008年
4 袁志勇;市場化來了,科技期刊何去何從[N];科技日報;2009年
5 本報首席記者 任荃;國內科技期刊有望突圍嗎[N];文匯報;2009年
6 任荃 新華;國內科技期刊亟待突圍[N];大眾科技報;2009年
7 何鵬;科技期刊市場化運營思路[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胡其峰;科技期刊:留住好論文是關鍵[N];光明日報;2011年
9 康建中;科技期刊如何走出怪圈(上)[N];中華新聞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高博;國內科技期刊為何少見撤銷論文?[N];科技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呂志軍;面向數字化的科技期刊出版業(yè)務流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周金娉;開放存取期刊學術影響力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3 馮志杰;中國近代科技出版史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4 藍華;基于過程的科技學術期刊質量控制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夢莉;轉企改制背景下我國科技期刊的政策法規(guī)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2 許開民;河南省科技期刊發(fā)展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3 屈湘玲;前景與路徑: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觀察[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4 蔣文娜;科技期刊依托科研機構發(fā)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3年
5 王重洋;論科技期刊的網絡化編輯方法[D];河北大學;2009年
6 沈劍虹;河北省科技期刊“雙效”現狀調查與發(fā)展路徑的理論思考[D];河北大學;2004年
7 唐曙南;科技期刊數字化網絡化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楊鷹;面向對象與結構化的海洋科技期刊編輯管理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4年
9 余黨會;中國英文生物醫(yī)藥期刊的現狀及其國際化發(fā)展的思考[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10 陳啟輝;《農藥》雜志社經營戰(zhàn)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8945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ieribaike/894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