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技期刊學術評價體系的應用進展
本文關鍵詞:我國科技期刊學術評價體系的應用進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科技期刊學術評價體系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科學的期刊評價體系有利于對期刊的學術水平作出客觀、全面和正確的評價,從而有利于引導和促進我國科技期刊的良性發(fā)展。文章對我國近年在進行科技期刊學術評價中傳統(tǒng)評價方法和新興方法的應用情況進行了概述性的介紹,提出了構建科學的科技期刊學術評價體系的思路。
【作者單位】: 廣東省醫(yī)學情報研究所;廣東藥學院圖書館;
【關鍵詞】: 科技期刊 評價指標 評價方法
【分類號】:G239.2;G350
【正文快照】: 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直接影響著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速度與水平,是科技期刊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因此,科技期刊學術質量的評價已成為科技工作者和期刊研究人員的重要研究課題,是一個值得科技期刊界及管理部門認真探討的問題。本文就近年來我國科技期刊學術評價體系的進展作一綜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凌之;影響因子在我國科技期刊評價中的作用分析[J];編輯學報;2003年02期
2 沈正軍;也說“核心期刊”的評價功能——兼與錢榮貴、薛世平先生商榷[J];編輯學報;2004年04期
3 張峻,孫孝云,徐才萬;淺析醫(yī)學科技期刊評價與影響因子的關系[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4 李曉紅,于善清,胡春霞,孫培芹;科技期刊評價中應重視“基金論文比”的作用[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10期
5 盧秉福;霍麗華;;芻議SCI在科研評價體系中的作用[J];科研管理;2007年S1期
6 姚紅;基于灰色關聯(lián)分析法的期刊綜合評價[J];情報科學;2003年07期
7 呂淑儀;灰色關聯(lián)度綜合評價法在科技期刊評價中的應用[J];情報科學;2004年03期
8 李曉紅,于善清;慎重使用“影響因子”評價科技期刊[J];情報科學;2005年01期
9 符敏慧,張健蘭;期刊影響因子和網絡影響因子與科技期刊評價[J];情報雜志;2004年08期
10 符敏慧,張健蘭;試析影響因子與科技期刊評價[J];山東圖書館季刊;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冠初;我國科技期刊的評價問題[J];編輯學報;2004年04期
2 張楚民,王蔚良,朱嫻;培育精品期刊的新舉措——廣東省科技期刊“點線面工程”的構想[J];編輯學報;2004年04期
3 馬永祥,鄺文國;以創(chuàng)新思維打造品牌期刊——《江蘇農業(yè)科學》的辦刊經驗談[J];編輯學報;2004年05期
4 李明德,張英芳,聶云章,武施斐,趙斌偉;“核心期刊”對廣電類科技期刊的影響[J];編輯學報;2005年04期
5 趙大良,苗凌,蔣汀華;期刊質量評價的二維排序方法[J];編輯學報;2005年04期
6 董建軍;;參考文獻引用分類標注與科技期刊和論文的評價[J];編輯學報;2006年06期
7 劉勇;;論用期刊影響因子評價論文作者的邏輯前提與局限性[J];編輯學報;2006年06期
8 黃萍;羅彥卿;王艷;譚紅梅;馬莎;;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分析及提高措施[J];編輯學報;2006年S1期
9 沈清基;吳斐瓊;;1996-2005年間《城市規(guī)劃學刊》的統(tǒng)計及分析[J];城市規(guī)劃學刊;2006年02期
10 紀彩虹,張峻瑜;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影響因子評析[J];甘肅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張士瑩;王士忠;李穆;張軍;;科技期刊引證指標與刊物影響力關系[A];學術交流質量與科技研發(fā)創(chuàng)新——中國科協(xié)第三屆學術交流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8年
2 林政;蔣家淡;劉幼麗;;提高科技期刊質量的探討[A];福建省科協(xié)第五屆學術年會“科技期刊為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qū)服務”分會場論文集[C];2005年
3 陳冠初;;對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評價的探討[A];第二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董建軍;;參考文獻引用分類標注與科技期刊的評價[A];第四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黃萍;羅彥卿;王艷;譚紅梅;馬莎;;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分析及提高措施[A];第6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科技期刊的實踐經驗與發(fā)展戰(zhàn)略論壇文集[C];2006年
6 董建軍;;人為因素對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評價指標的影響[A];第五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徐興余;;正確認識核心期刊的質量及評價功能[A];第五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張欣;劉亞萍;李娟;王吉晶;史謙;;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及提高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方法[A];第五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董建軍;;五種眼科核心期刊論文參考文獻引用分類標注情況分析[A];第五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校連;醫(yī)藥衛(wèi)生科研項目創(chuàng)新性評價方法及實證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2 王琳;CAI課件評價技術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姜瑾秋;醫(yī)藥衛(wèi)生類期刊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現(xiàn)狀分析及其在期刊評價中的作用[D];吉林大學;2005年
4 熊璐;美國《基本科學指標數(shù)據(jù)庫》的研究與應用[D];武漢大學;2005年
5 王啟軍;火電廠FGD技術綜合評價模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6年
6 張廣宏;我國科技期刊學術標準與經濟效益標準沖突現(xiàn)象剖析[D];東北大學;2005年
7 王利利;水動力條件下藻類生長相關影響因素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8 王冬霞;灰色系統(tǒng)理論用于水電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9 單文戈;期刊影響因子與論文被引頻次的關系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07年
10 王丁;中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期刊現(xiàn)狀與發(fā)展策略研究[D];鄭州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惠祥,曲俊延,張全福;論我國科技期刊評估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編輯學報;2000年02期
2 姜聯(lián)合,姜丹;科技期刊動態(tài)評價指標——趨勢指數(shù)[J];編輯學報;2001年02期
3 姜聯(lián)合;科技期刊學術質量評價體系的動態(tài)優(yōu)化[J];編輯學報;2001年05期
4 任勝利,李家林,金碧輝,張玉華;我國部分科技期刊參考文獻和被引用情況統(tǒng)計分析[J];編輯學報;2001年05期
5 何學鋒,彭超群;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的動態(tài)評估模型[J];編輯學報;2002年04期
6 蔣菡,尹遵珊;核心期刊定義質疑[J];編輯學報;2002年05期
7 馬永軍,倪向陽;參考文獻的評價功能及其對我國學術期刊評價的影響[J];編輯學報;2003年01期
8 任勝利,Ronald Rousseau,祖廣安;SCI的引文統(tǒng)計指標及其與研究評價的關系[J];編輯學報;2003年01期
9 劉明壽,馬崢,潘云濤,張立元,王子斌;學術類科技期刊影響力歸一化法評判定量模型的構建[J];編輯學報;2004年06期
10 毛文明;鄭俊海;汪軍洪;徐曉泉;徐華婭;;對浙江省20種醫(yī)學期刊網絡計量指標的分析與思考[J];編輯學報;2006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延囡;張秀梅;;中國生物醫(yī)學期刊國際化現(xiàn)狀探析[J];情報雜志;2011年S1期
2 汪謀岳;;我國科技期刊應增強服務意識[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1年04期
3 方先才;;淺談科技期刊的版式和封面設計[J];華夏星火;2005年Z1期
4 ;科技期刊的定義和特征[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1年08期
5 鄒勇;;電子科技期刊的現(xiàn)狀與布局[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7年02期
6 劉存德;;卷首語[J];重型機械;2011年04期
7 ;《計算機輔助工程》獲上海市科技期刊審讀優(yōu)秀獎[J];計算機輔助工程;2011年02期
8 ;科技期刊的定義和分類[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1年06期
9 趙茜;;科技期刊核心競爭力研究綜述與分析[J];中國出版;2011年12期
10 靜思;;《武警工程學院學報》榮獲“第三屆中國高校優(yōu)秀科技期刊獎”[J];武警工程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合成;;對《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評價指標的注解[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三集)[C];2005年
2 胡天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科技期刊[A];中國科協(xié)期刊工作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3 丁平;朱慧娟;;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素質[A];第4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姜春明;洪鷗;陳海清;;科技期刊在線優(yōu)先出版現(xiàn)狀及發(fā)展研究[A];第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李瑜;刁淑娟;肖繼春;;科技期刊數(shù)字化建設初探——以《國土資源遙感》為例[A];機制創(chuàng)新·合作共贏——第8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李磊;;網絡化環(huán)境下科技期刊的出版特點及編輯的責任意識[A];第2屆科技期刊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王明豐;徐川平;;科技期刊立體化出版的展望[A];第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羅向陽;李輝;;科技期刊封面設計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A];第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馬智;;科技期刊面臨進入WTO的機遇與挑戰(zhàn)[A];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1年會綜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10 楊麗君;;論科技期刊的品牌資本[A];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1年會綜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郝梓國;認清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本質[N];大眾科技報;2005年
2 張興芳;科技期刊“名刊”難求[N];大眾科技報;2004年
3 康建中;科技期刊如何走出怪圈(上)[N];中華新聞報;2004年
4 康建中;科技期刊如何走出怪圈(下)[N];中華新聞報;2004年
5 本報記者 金振蓉;科技期刊:期待做大做強[N];光明日報;2008年
6 記者 晉雅芬;總署將推動優(yōu)秀科技期刊做大做強[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李晉悅;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科技期刊才能做大做強[N];中華讀書報;2008年
8 本報記者 劉垠;“創(chuàng)新成果是科技期刊跳動的靈魂”[N];大眾科技報;2008年
9 《科技導報》編輯 博士 副編審 陳廣仁 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副理事長 科技導報社副社長 副主編 教授 蘇青;科技期刊應重視落實科學發(fā)展觀[N];大眾科技報;2009年
10 記者任麗梅;科技期刊人才培養(yǎng)須打破“師傅帶徒弟”[N];中國改革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呂志軍;面向數(shù)字化的科技期刊出版業(yè)務流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馮志杰;中國近代科技出版史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3 藍華;基于過程的科技學術期刊質量控制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二翠;網絡口碑在科技期刊評價中的應用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2 朱夢莉;轉企改制背景下我國科技期刊的政策法規(guī)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3 許開民;河南省科技期刊發(fā)展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4 屈湘玲;前景與路徑: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觀察[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5 王重洋;論科技期刊的網絡化編輯方法[D];河北大學;2009年
6 沈劍虹;河北省科技期刊“雙效”現(xiàn)狀調查與發(fā)展路徑的理論思考[D];河北大學;2004年
7 唐曙南;科技期刊數(shù)字化網絡化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1年
8 楊鷹;面向對象與結構化的海洋科技期刊編輯管理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4年
9 余黨會;中國英文生物醫(yī)藥期刊的現(xiàn)狀及其國際化發(fā)展的思考[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10 陳啟輝;《農藥》雜志社經營戰(zhàn)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本文關鍵詞:我國科技期刊學術評價體系的應用進展,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492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jieribaike/34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