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漆酶白腐菌的篩選及深度處理造紙廢水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7-07 06:10
制漿造紙工業(yè)廢水水量大,污染物濃度高,經(jīng)過傳統(tǒng)的一級沉降,二級生化處理后,廢水中仍含有大量的難降解的木質素及其衍生物,導致排放出水,污染物濃度較高,色度較深,已無法達到GB3544-2008限定的標準,對環(huán)境的危害大。 白腐菌是已知的能在純培養(yǎng)條件下,將木質素徹底降解為CO2和H2O的唯一一類生物。白腐菌對木質素的降解是由其產(chǎn)生的胞外酶,木質素過氧化物酶,錳過氧化物酶及漆酶來實現(xiàn)的,其降解過程是以自由基為基礎的鏈反應過程,具有高度的非特異性和立體選擇性。白腐菌種類多,分布廣泛,但目前對其的研究僅局限黃孢原毛平革菌等幾個菌屬。本實驗的目的是篩選到在寬泛環(huán)境條件具有高效率降解木質素能力的菌株,并應用于造紙廢水的深度處理,以降低廢水的污染負荷和色度。 本實驗通過定性篩選的平板變色反應結合定量篩選不同菌株對木質素模型物-木質素磺酸鈉的降解率,最后獲得一株降解能力強的菌株M6,其在培養(yǎng)的12d對木質素磺酸鈉的降解率高達50.7%。對M6的菌絲進行染色觀察,發(fā)現(xiàn)菌絲透明,無分支,菌絲內有多個細胞核,有節(jié)狀隔膜,但數(shù)量較少,無鎖狀聯(lián)合,菌絲間有大量的厚垣孢子出現(xiàn)。菌絲的上述形態(tài),符合白腐菌的形態(tài)特征...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1.2 造紙廢水常用深度處理方法研究進展
1.2.1 混凝法
1.2.2 吸附法
1.2.3 膜分離法
1.2.4 電化學法
1.2.5 高級氧化法
1.2.6 組合技術處理法
1.3 白腐菌及其在造紙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1.3.1 白腐菌的生物學背景
1.3.2 白腐菌的特殊酶系及對木質素的降解機理
1.3.3 白腐菌的篩選及產(chǎn)酶發(fā)酵培養(yǎng)
1.3.4 白腐菌在造紙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1.4 本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方法
2 白腐菌的篩選及產(chǎn)漆酶培養(yǎng)條件的優(yōu)化
2.1 實驗部分
2.1.1 材料
2.1.2 實驗方法
2.2 結果與討論
2.2.1 白腐菌的篩選
2.2.2 產(chǎn)漆酶培養(yǎng)條件的優(yōu)化
2.3 本章小結
3 白腐菌懸浮體系處理造紙廢水
3.1 實驗部分
3.1.1 材料及試劑
3.1.2 實驗方法
3.2 結果與討論
3.2.1 時間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3.2.2 初始 pH 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3.2.3 硫酸銅加入量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3.2.4 介體 HBT 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3.2.5 外加碳源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3.2.6 外加氮源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3.3 本章小結
4 固定化白腐菌處理造紙廢水
4.1 實驗部分
4.2 結果與討論
4.2.1 白腐菌的固定化
4.2.2 固定化白腐真菌深度處理造紙廢水的影響因素研究
4.3 本章小結
5 白腐菌對造紙廢水深度處理的綜合分析
5.1 實驗部分
5.2 結果與討論
5.2.1 廢水中木質素的提取
5.2.2 木質素標準曲線的繪制
5.2.3 兩種體系白腐菌處理造紙廢水處理效果的綜合對比
5.2.4 廢水處理前后的紫外光譜分析
5.2.5 木質素降解與脫色和 CODCr的關系
5.3 本章小結
6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創(chuàng)新點
6.3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本文編號:4003273
【文章頁數(shù)】:7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1.2 造紙廢水常用深度處理方法研究進展
1.2.1 混凝法
1.2.2 吸附法
1.2.3 膜分離法
1.2.4 電化學法
1.2.5 高級氧化法
1.2.6 組合技術處理法
1.3 白腐菌及其在造紙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1.3.1 白腐菌的生物學背景
1.3.2 白腐菌的特殊酶系及對木質素的降解機理
1.3.3 白腐菌的篩選及產(chǎn)酶發(fā)酵培養(yǎng)
1.3.4 白腐菌在造紙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1.4 本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及方法
2 白腐菌的篩選及產(chǎn)漆酶培養(yǎng)條件的優(yōu)化
2.1 實驗部分
2.1.1 材料
2.1.2 實驗方法
2.2 結果與討論
2.2.1 白腐菌的篩選
2.2.2 產(chǎn)漆酶培養(yǎng)條件的優(yōu)化
2.3 本章小結
3 白腐菌懸浮體系處理造紙廢水
3.1 實驗部分
3.1.1 材料及試劑
3.1.2 實驗方法
3.2 結果與討論
3.2.1 時間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3.2.2 初始 pH 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3.2.3 硫酸銅加入量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3.2.4 介體 HBT 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3.2.5 外加碳源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3.2.6 外加氮源對處理效果的影響
3.3 本章小結
4 固定化白腐菌處理造紙廢水
4.1 實驗部分
4.2 結果與討論
4.2.1 白腐菌的固定化
4.2.2 固定化白腐真菌深度處理造紙廢水的影響因素研究
4.3 本章小結
5 白腐菌對造紙廢水深度處理的綜合分析
5.1 實驗部分
5.2 結果與討論
5.2.1 廢水中木質素的提取
5.2.2 木質素標準曲線的繪制
5.2.3 兩種體系白腐菌處理造紙廢水處理效果的綜合對比
5.2.4 廢水處理前后的紫外光譜分析
5.2.5 木質素降解與脫色和 CODCr的關系
5.3 本章小結
6 結論與展望
6.1 結論
6.2 創(chuàng)新點
6.3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本文編號:400327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hetongwenben/400327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