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壓強說課稿_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本文關鍵詞: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4號選手。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牛頓第一定律》。下面我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模式、說設計、說板書、說評價、說開發(fā)、說得失等八個方面來談我對本節(jié)課的理解。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牛頓第一定律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一節(jié)內容。包括“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三方面的內容。本節(jié)課為一課時。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頓第一定律是經典力學中三大定律之一。它把最基本的勻速直線運動和物體是否受力聯(lián)系起來,確立了力和運動之間的關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為后面學習二力平衡的知識打下了基礎,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教材把牛頓第一定律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本章乃至整個初、高中物理課程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基礎 ,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義。
2、能用物體的慣性解釋生活和自然中的有關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
1、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2、經歷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認識牛頓第一定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在研究過程中成功的喜悅,感悟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四)重點、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通過實驗研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難點是建立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推理過程。教學中應采用實驗探究與科學推理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通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以及科學的想象和推理,合理推測、總結規(guī)律,以此培養(yǎng)觀察實驗、科學推理的能力。
二、說學情
學習者是八年級學生。有利的方面是:經過半學期的物理學習,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并且在八年上學期學習了第一章機械運動、八年下學期第一章第一節(jié)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為本節(jié)學習做好了鋪墊。不利的方面是:學生受生活經驗的影響,“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的錯誤觀念不容易轉變。
在學習中有一些學生誤認為“物體在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靜止時才有慣性”。不理解一切物體都有慣性,而且慣性大小與質量有關。要解決這問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實例分析慢慢接受。
三、說模式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選擇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本課我采用“五環(huán)三步一中心”的問題引導教學法模式。在“解決問題” 環(huán)節(jié)主要采用“演示法”與“科學推理法”相結合來進行教學,即通過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討論,又加以科學的想象和推理,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知識,總結規(guī)律 。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正確實施下,,我引導學生采用:科學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等學習方法。我認為“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目的是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的習慣,變學生由“學會”轉向“會學”。
四、說教學設計
本節(jié)課將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歸納概括,強化理解→知識遷移,鞏固應用→拓展創(chuàng)新,延伸升華。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約2分鐘)。
高爾基說:“好奇是了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為此,我設計了一個思考問題引入新課,讓學生從身邊的實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
思考:水平滑動的滑板,不再蹬地時,它最終會停下來,那物體運動需要力嗎?停下來的原因是什么?這樣的問題學生既熟悉又好奇,帶著想知道這是為什么的懸念進入新課,可以調動學生的探索興趣。
第二環(huán)節(jié):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約8分鐘)
1、探究實驗中運用了什么方法?要觀察什么?結論怎樣?
2、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3、什么叫慣性?慣性大小與什么有關?
4、利用慣性可以解釋什么現(xiàn)象?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了解本節(jié)主要內容,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約25分鐘)
一、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三個步驟:
第一步:用Flash課件展示實驗,用嚴格的推理方法讓學生感受伽利略觀點是正確的。通過回顧歷史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通過形象的Flash演示,使學生對伽利略理想實驗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接下去的實驗探究做一個鋪墊。
第二步: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教師出示以下問題,學生分析。
1、我們實驗目的是什么?實驗中觀察什么?
2、幾種不同的物體鋪在木板上,作用是什么?
3、實驗中怎樣保證小車開始時的速度相同?
4、實驗中,如果我們把表面換成更光滑的玻璃,小車的運動情況會有什么變化嗎?
5、如果表面比玻璃更光滑呢?
6、如果表面絕對光滑,小車會怎樣運動?
7、如果靜止的物體不受力,會怎樣?
通過這些難度不同的問題引導,讓學生相互討論,交流。學生在教師演示過程中,認真觀察解決問題。這樣不僅使他們印象深刻,還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同時讓學生知道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物理的基礎,對于不確定的觀點應該通過實驗來驗證。
第三步:通過實驗數據,分析歸納結論。
教師強調以下幾點:
1、亞里士多德的觀點“運動要靠力來維持”是錯誤的,伽利略的觀點“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是正確的。運動的物體之所以會漸漸停下來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所以說,力改變了物體運動狀態(tài),而不是維持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理想實驗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的合理推理,不是憑空想象。伽利略正是有敢于堅持真理,不迷信權威和對科學的執(zhí)著精神,才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長達2000年的錯誤理論,為后來笛卡爾等科學家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二、牛頓第一定律
學生通過實驗和觀察動畫能夠得出:如果表面絕對光滑,運動物體受到的阻力為零,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運動下去。
提問:運動的物體不受阻力時將永遠運動下去,那靜止的物體不受阻力時會怎樣呢?
學生通過討論能夠得出:靜止物體在不受力時,將保持靜止狀態(tài)。
教師講解:為解決力與運動的關系,牛頓在伽利略、笛卡爾等前輩的研究基礎上,提出牛頓第一定律:
引導學生得出:我們在科學正確的實驗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推理,最終得出可信的結論,即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同時教給學生一種實驗+推理的研究方法。
教師再通過展示圖片使學生了解任何科學的發(fā)展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的觀點和探究過程與偉大科學家是一致的,從而獲得了成就感,增強了探究的自信心,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如何把牛頓第一定律理解透徹,一直是很多學生學習的大難題,通過對這以下三個問題的思考,可以很好的突破本節(jié)難點。
1、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牛頓第一定律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3、力和運動是什么關系?
解釋牛頓第一定律時主要強調“一切”、“不受外力”、“總保持”、“或”的含義,并強調牛頓第一定律的理想性。這樣,使學生加深了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并能準確的表述出牛頓第一定律。
三、慣性
介紹慣性定義,慣性與質量有關。用“小球不隨彈出的金屬片飛出”實驗,認識慣性是物體保持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播放生活中有關慣性的例子,使學生學會用物體的慣性解釋生活和自然中的有關現(xiàn)象,認識到人們可以利用慣性,還要避免慣性帶來的危害。
第四環(huán)節(jié):歸納概括,強化理解(約3分鐘)
讓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和困惑。用3分鐘的時間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點的整體印象。
第五環(huán)節(jié):知識遷移,鞏固應用(6分鐘)
1、在體育上,我班同學都參加了哪些項目?現(xiàn)在請大家思考,假如你正在和同學賽跑時,突然,所有的力都消失了,會出現(xiàn)什么情形呢?
2、慣性是造成許多交通事故的原因,請舉出在生活、生產中哪些實例是利用慣性?哪些實例是防止慣性帶來危害的?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使知識得到升華,通過練習,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牛頓第一定律及慣性知識。
第六環(huán)節(jié):拓展創(chuàng)新,延伸升華(約1分鐘)
以“假如力消失了,我們的生活會怎樣?”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本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小論文的寫作,需要學生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同時通過實踐作業(yè)的完成可以形成對知識的復習回顧。
五、說板書
為了突出重點,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我設計的板書以知識樹方式呈現(xiàn):
六、說評價
可評價的學習要素
(一)、探究實驗及活動中,學生的參與度
評價方法:教師現(xiàn)場評價
評價指標:
1、能否正確裝置實驗儀器。
2、操作步驟是否圍繞實驗目的進行,是否注意觀察現(xiàn)象和記錄結果。
3、能否積極討論確定本組的實驗結果,提供給發(fā)言人發(fā)布。
(二)、能否完成實驗報告中的表格
評價方法:學生互相觀察表格填寫
評價指標:
1、表格的項目填寫齊全。
2、項目的內容填寫正確。
(三)、學生發(fā)布探究實驗設計結果
評價方法:教師現(xiàn)場評價
評價指標:
1、說出3條查找途徑。
2、說出對信息怎樣做了篩選。
3、說出最后的篩選結果。
(四)、習題的解答
評價方法:教師現(xiàn)場評價,學生互評。
評價指標:
1、各選項正誤的判斷。
2、判斷的依據。
七、說開發(fā)
(一)、重視教科書等文字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教材中的插圖、實驗、想想議議、科學世界等,符合學生的認知,貼近學生的生活。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
1、音像資料的收集與選擇應注意以下幾點
A、收集學生難以見到的、有重要物理意義的、展示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實況錄像,視頻等。比如,本課中為學生播放“伽利略理想實驗”的視頻等。
B、收集課堂上難以完成的實驗錄像資料。比如,生活中各種慣性現(xiàn)象。
2、教師應制作適合物理教學的多媒體課件。比如,本節(jié)課件中包含文本內容、視頻、動畫等類型的文件。
八、說得失
本節(jié)課首先利用具體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動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思考以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學生間的交流與討論,演示實驗使學生更真切的感受到物理學就在我們身邊,最后應用所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對慣性的教學列舉了生活中學生熟知的實例,貼近學生生活,易于理解。
在教學中時間與預計出入,在概念的教學中感覺時間緊張,同時自己急于求成,想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一步到位,太失誤。
九、結束語
通過對《牛頓第一定律》的準備和教學,讓我在教學中得到了一次較好的鍛煉,在教學理念上有了較大的改變。我也將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思索、探討,讓我的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以上是我對“牛頓第一定律”的認識和理解,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教學過程肯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評委和老師們多多批評指正,謝謝!
相關推薦
最新初二物理說課稿蒸發(fā)
最新初二物理說課稿空氣的力量
本文關鍵詞: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503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gxjt/15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