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詞兩首_辛棄疾詞兩首說課稿 人教課標版
本文關鍵詞:辛棄疾詞兩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約10040字。
《辛棄疾詞兩首》說課稿
淮南五中高一語文組陳孝宇
一、說教材:本課是新課標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二單元第三篇文章。前一篇是蘇軾詞兩首,正好可以加以比較。辛棄疾既是著名的詞人,又是愛國的典范。他的詞打上了深深的愛國的烙印。對他的一生,可用郭沫若為其題寫的墓聯(lián)“銅板鐵琵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作為評價。本課將學習他的兩首詞。其中《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作者在建康通判任上所作。上闋開頭以無際楚天與滾滾長江作背景,境界闊大,觸發(fā)了家國之恨和鄉(xiāng)關之思。下闋用三個典故對四位歷史人物進行褒貶,從而表白了自己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嘆惜流年如水,壯志成灰。最后流下英雄熱淚!队烙鰳•京口北固亭懷古》是他六十多歲籌劃北伐,施展雄才大略的愿望又一次落空時寫下的一首詞。兩詞所寫的年代不同,橫跨了作者的半生,但情感卻沒有改變。教學時,可抓住這不變的主題、不變的情感進行教學。
二、說教法:本文可采用朗讀式、比較、合作探究式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理由是:兩詞都蘊含著作者深沉的情感,要深入地品味這兩首詞的妙處,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須得熟讀、背誦。另外,兩詞中作者的情感均表達得含蓄深沉,,又多用典故,必須通過合作探究,認真解讀典故的內(nèi)容,揣摩作者引典的用意,體會作者深沉的情感。
三、說學法:
美國教育學家布魯姆曾經(jīng)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因此,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1、質(zhì)疑感悟法
2、問題討論法
3、自主合作探究
四、說課時分配:擬定三課時。
第一課時:將兩首詞進行總體比較
教學設想:先通過了解背景將兩首詞的主旨進行比較,再兩首詞所用的典故加以比較,初步感知情感。
第二課時:合作探究《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教學設想:反復誦讀,合作探究。學習時,上闋要抓住景物分析情感;下闋得扣住典故,通過解讀典故深入地品味作者情感,最后背誦全詞。
第三課時:合作探究《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教學設想:本文的字詞和句子有一定難度,又通篇用典,要讀懂不太容易。須先引導學生通讀全文,疏通文意。解讀典故,揣摩作者引典的用意,由此深刻體會作者深沉的情感。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虒W重點 通過分析景物,體會借景寫情的妙處,品味作者抗金救國的雄圖壯志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悲憤。
(二)教學難點 理解兩詞運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寫作特點。解讀典故,揣摩用典之意,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
。ㄈ┙叹邷蕚洹《嗝襟w課件、錄音機。
(四)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辛棄疾生平及其詞的思想內(nèi)容。
。2).領略辛棄疾詞的豪放風格,感受他深沉悲憤的愛國之情和不遇之恨。
2、過程與方法
。1).合作學習,通過分析景物,深入地品味作者深沉的情感。
。2).探究與活動,引導學生借助注釋,通過解讀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辛棄疾深沉的愛國之情。胸懷大志,熱愛祖國。
。ㄎ澹┙虒W過程
第一課時
一、名句對接,激情導入。
師:有些詩句,人們也許不知道它們出自何人,卻能將其熟記于心,并千古傳誦。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以下的名句對接。(選擇部分即可)
本文關鍵詞:辛棄疾詞兩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400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gxjt/140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