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當代文學教材的編寫問題——在華中師院《中國當代文學》教材審稿會上的講話
本文關鍵詞:關于中國當代文學教材的編寫問題——在華中師院《中國當代文學》教材審稿會上的講話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當代文學 文學教材 文學藝術 作家作品 當代文學史 實事求是 文學現(xiàn)象 文學發(fā)展 指導思想 社會主義文學
【摘要】:正 我很榮幸地被邀請擔任編寫《中國當代文學》這部教材的顧問,并且懷著學習的心情來參加這次審稿會,和大家一起進行這項不僅對于文學事業(yè)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教育青年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也都是有盆的工作。對于如何修改這部教材,我講不出什么深刻的意見,只能談一些粗淺的看法,供同志們參考。首先,我想簡要地談談對這部教材(討論稿)的基本印象。我來開會之前,把這兩冊書看了一遍,覺得同志們做了很有意義的工作。這部教材吸收了過去幾年國內的幾本同類教材的經(jīng)驗和優(yōu)點,也避免了若干缺點和錯誤。就整個輪廓來說,從基本指導思想,基本論點,作家作品的評價和介紹,可以說它已經(jīng)給我們進一步寫出一部比較完善
【關鍵詞】: 中國當代文學 文學教材 文學藝術 作家作品 當代文學史 實事求是 文學現(xiàn)象 文學發(fā)展 指導思想 社會主義文學
【正文快照】: 我很榮幸地被邀幫擔任編寫《中國當代文學》這部教材的顧問,并且懷著學習的心情來參加這次審稿會,和大家,一起進行這項不僅對于文學事業(yè)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教育青年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也都是有益的工作。對于如何修改這部教材,我講不出什么深刻的意見,只能談一些粗淺的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其光;中國當代文學學會第一次學術討論會在廣州召開[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3期
2 茅盾;《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序[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2期
3 梅運生;《游褒禪山記》的意境、體裁及其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4 岳少峰;;樂府古詩《上山采蘼蕪》質疑[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年01期
5 羅敏端;;全國當代文學學術討論會在廣州召開[J];學術研究;1980年04期
6 曉東;中國當代文學第二次學術討論會在昆明舉行[J];思想戰(zhàn)線;1981年01期
7 盧子;;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廣泛開展學術討論——中國當代文學學會1981年年會在廬山舉行[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1981年02期
8 賀光鑫;;中國當代文學學會1981年廬山年會討論綜述[J];文學評論;1981年05期
9 ;丘玉華講師參加中國當代文學會廬山年會[J];惠州學院學報;1981年02期
10 方伯榮;;于細微處見精神——憶沈老[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198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馬俊華;;編好教材的五點形式要求[A];中國編輯研究(2003)[C];2003年
2 馮肖華;;把脈中國當代文學的世界價位[A];陜西省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曾令存;;“40—70年代中國文學”[A];“中國當代文學史:歷史觀念與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邢曉芳;作家登臺自我詮釋[N];文匯報;2000年
2 李兆忠;當代文學史研究又成熱點話題[N];文匯報;2000年
3 本報記者 趙晉華;世紀之交文學圈內學者做什么(之二)[N];中華讀書報;2000年
4 張煒;作家的出場方式[N];北京日報;2001年
5 曹文軒;中國小說:走過50年……[N];中國文化報;2001年
6 肖云儒;中國當代文學承受四次沖擊[N];陜西日報;2001年
7 程永新;小說只能在俗世獲得生命力[N];文匯報;2001年
8 劉敏;堅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N];文藝報;2001年
9 木弓;迎接新的學習時代[N];文藝報;2001年
10 叢潔;悲劇美學研究的新收獲[N];文藝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程波;先鋒及其語境:中國當代先鋒文學思潮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曾利君;魔幻現(xiàn)實主義與中國當代文學[D];四川大學;2005年
3 王本朝;中國當代文學體制研究(1949-1976年)[D];武漢大學;2005年
4 周燕;語文科文學課程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磊;尋找失落的世界[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2 劉寧;評價論與中國當代文學理論建設[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李琴;戈爾丁的悲觀情結及其《蠅王》[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4 黃佳能;現(xiàn)代性精神與后現(xiàn)代敘事[D];安徽大學;2001年
5 伍依蘭;解構批評在中國的流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6 李丹丹;寫實精神的涅i肹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7 蘇奎;走在尋找的路上[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8 樊紅蓮;在可能與現(xiàn)實之間——重讀趙樹理的文學世界[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9 張同慶;生命、自然與民間的行走[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10 黃耀紅;新中國中學文學教育的流變與反思[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95514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dxzy/955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