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教育局關于農村中學教育收費情況的調查報告
4月上旬,區(qū)教育局對我區(qū)自2004年以來的教育收費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調研內容集中在群眾反映比較強烈的學校服務性收費方面,即學校食堂、商店的收費情況,并剖析了一所農村中學和一所中心小學。調查結果如下:
一、兩所學校涉及服務性收費的基本情況
中學共有專職教師53人,工友14人(其中食堂有工友12人,設職為主管1人,保管1人,出納1人,師傅9人;商店有經(jīng)理1人,售貨員1人),在校學生864人,16個教學班(其中七年級4個班,八年級5個班,九年級7個班),八年級和九年級學生實行寄宿制,共有寄宿生500人(其中男生330人,女生170人),占在校學生總數(shù)的57.9。中學學生食堂早餐搭餐509人次,中餐754人次,晚餐504人次,分別占在校學生總數(shù)的58.9、87.3、58.3;收費標準為每餐上交0.2kg大米和1.5元錢,寄宿生每100餐結算一次,非寄宿生每30餐結算一次;早餐供應米粉、稀飯、包子、饅頭等,中餐、晚餐保證一葷、一素、一干菜;學生就餐形式為以班為單位排隊在兩個窗口定點購買。食堂進貨采取食堂主管和教師輪班的集體采購制,采購地點多為城區(qū)定點。商店進貨采取形式和食堂相同,學生消費完全自愿。2004年,該中學學生食堂毛利潤208553元,利潤率為31,商店毛利潤34239元,利潤率為45,兩項利潤合計共173594元。利潤分配為發(fā)放政策性補貼126198元,節(jié)假日補足15900元,工友工資49000元,行政開支7000元,其他(含校舍維修、電腦升級改造等)44694元。
中心小學共有專職教師19人,工友4人(其中后勤主管1人,食堂師傅2人,商店售貨員1人),在校學生528人,寄宿生91人,占在校學生總數(shù)的17.2,在校搭中餐432人,晚餐94人,分別占在校學生的81.8,17.8。中心小學食堂、商店的收費及管理動作模式與中學相仿。2004年,該中心小學學生食堂毛利潤60455萬元,利潤率為33,商店毛利潤10336萬元,利潤率為42,兩項合計56791萬元。利潤分配為發(fā)放政策性補貼38000元,節(jié)假日補足5700元,工友工資5700元,行政開支1500元,其他(含校舍維修、操坪擴建、電腦升級改造等)11591元。
二、利弊分析
學校商店、食堂的存在由來已久,其出發(fā)點是服務全體師生,服務教育教學。雖然近年來由于受教育投入不足與教育經(jīng)費緊缺、優(yōu)質教育資源不足與社會群眾需求強烈這兩個主要矛盾的困擾,這一宗旨有所偏離,但總的來說還是利遠遠大于弊。
利:一是為師生生活服務提供了保障。學校開辦的商店、食堂基本能夠較好的滿足師生的生活所需,同時為他們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學習。二是為學校的規(guī)范管理提供了保障。學校開辦商店、食堂之后,一方面杜絕了小商小販隨意進出校園、干擾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現(xiàn)象,同時消除了學生的飲食安全隱患,另一方面禁止學生隨意外出,將學生的所有活動納入了學校的管理范圍之內,避免了學校監(jiān)管教育真空的出現(xiàn)。三是為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搭建了平臺。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場所,學生在學校就餐購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使之從小養(yǎng)成獨立生活、勤儉節(jié)約、正確消費的良好習慣。四是為“留守學生”的教育管理提供了保障。據(jù)統(tǒng)計,該中學有“留守學生”371人,占在校學生總數(shù)的43,中心小學有“留守學生”143人,占在校學生總數(shù)的27,這部分學生由爺爺奶奶等進行隔代教育顯然存在問題或不盡理想,而教育責任又無疑落在了學校肩上,學校只有實行寄宿制,辦好商店、食堂才能滿足這部分學生的實際需要,才能解除打工家長的后顧之憂。五是為學校的正常運轉提供了經(jīng)費保障。學校商店、食堂的收入是學校正常運轉經(jīng)費的重要來源,以該中學為例,2004年,學校學雜費收入僅為195030元,而正常支出卻有辦公費18831元,差旅費4304元,水電費39126元,政策性補貼126198元,租車費3230元,會務費9530元,教學教研費11101元,津貼費68455元,文體宣傳費3026元,招待費6384元,報刊費384元,中考費35786元,電腦室升級改造、安裝多媒體教室費89992元,職能部門攤派罰款13000元,合計385465元,收支兩抵經(jīng)費缺口為190435元。在政府投入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商店、食堂的收入用于彌補教育經(jīng)費的不足,其運轉狀況可想而知將是何等的艱難。
弊:一是加大了班主任的量,激發(fā)了學校和學生家長的矛盾。學生的伙食費都由班主任督促收取后統(tǒng)一上交學校,并且完成情況往往與班主任津貼掛鉤,加大了班主任的量;寄宿學生在學校吃三餐的每期要交伙食費近600元,這對于農村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個別家長反映較為強烈。二是商店、食堂設施設備落后,經(jīng)營理念匱乏。該中學食堂面積不足600平方米,商店不足40平方米,中心小學食堂面積不足80平方米,商店不足30平方米,場地狹小,飯菜制作粗糙,許多最基本的衛(wèi)生設施設備都不具備,安全問題令人堪憂;工友缺乏現(xiàn)代經(jīng)營理念,個別工友服務意識不強,服務態(tài)度惡劣。三是食堂伙食帳結算不及時,學生多余的餐次沒有予以退還。有一名寄宿學生因生病請假兩天,有6餐沒有在學校就餐,但學校沒有將這6餐的花費共計9元錢和1.2kg大米退還給學生或頂?shù)忠院蟮纳钯M。四是商店強行推銷學習資料、學習用品。該中學售賣《直通車》等學習資料、學習用品,表面是學生自愿購買,實際卻存在強制行為,如初三有一個班的英語、數(shù)學兩科在學校商店購買的《直通車》購買面均達到了100。
三、對策及建議
學校服務性收費涉及千家萬戶,群眾利益無小事,治理教育亂收費應將規(guī)范學校服務性收費作為治理的重點內容。
一是切實加大投入;A教育階段學校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行“一費制”后,學雜費收入不足以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再加上我區(qū)學校債務深重。據(jù)統(tǒng)計,全區(qū)學校建設債務高達3800萬元,其中鄉(xiāng)鎮(zhèn)政府負擔1918.43萬元,學校負擔204.5萬元,大多為“兩基”驗收時的基建欠賬。區(qū)屬學校的債務更是高達1939.4萬元。該中學也欠債434836元,中心小學欠債29000元。因此,只有財政按照上級有關規(guī)定加大投入才是治理教育亂收費的治本之策,才能使我區(qū)學校走出負債運行的困境,才能搞好商店、食堂基礎設施、衛(wèi)生設施的建設改造,才能使學校商店、食堂徹底走上服務運行的正軌。
本文編號:85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dxzy/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