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作者和讀者:本刊實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本文關鍵詞:致作者和讀者:本刊實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
【摘要】:正~~
【關鍵詞】: 匿名審稿制 讀者 作者 專家 實行
【分類號】:+
【正文快照】: ~~致作者和讀者:本刊實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正~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亞秋;匿名審稿制的價值、功能及其定位[J];工會理論與實踐-中國工運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2 ;關于完善本刊匿名審稿制度的啟事[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3 ;致作者與讀者:本刊實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J];中國法學;2007年03期
4 ;致作者與讀者:本刊實行專家匿名審稿制度[J];中國法學;2005年05期
5 ;關于部份欄目試行雙向匿名審稿制度的啟事[J];八桂僑刊;2006年03期
6 張立波;讀者批評與馬克思文本的解讀[J];學術研究;2003年09期
7 ;致讀者、作者的信[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1990年06期
8 周健勇;理解的困惑——論作者與讀者的關系[J];寧夏黨校學報;2004年03期
9 ;三人行——編者·讀者·作者[J];人民論壇;2006年17期
10 ;讀者點題[J];領導科學;199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告示[A];中國李白研究(2003-2004年集)——2003年李白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2 肖建洲;鄧德紅;黃登懷;;論技術類期刊編輯開展互動型服務的策略[A];湖北省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4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黃綺生;王甲東;;新時期人文精神對醫(yī)學科普期刊的滲透趨勢[A];首屆科技出版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林進桃;;淺析《讀者》的成功之路[A];陜西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萬永正;;編輯作者隨筆錄[A];科技期刊編輯研究文集(第三集)[C];1994年
6 周昆;王甲東;張意;;運用信息不對稱理論研究雜志社和作者之間的關系[A];首屆科技出版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4年
7 許春霞;;論科技期刊編輯與作者、讀者的關系[A];第5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孫立華;趙艷靜;趙陽;;充分發(fā)揮高校學報編輯的“橋梁”作用[A];第5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胡潔;;淺談習作教學中的“對話性格”[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5年小學語文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10 上官林武;;論學報編輯部與作者之間的著作權(quán)合同[A];福建省科協(xié)第五屆學術年會“科技期刊為建設海峽西岸經(jīng)濟區(qū)服務”分會場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向志柱;編輯地位與雙向匿名審稿制度[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2 夏錦乾;學術期刊改革方向在哪里?[N];文匯報;2007年
3 王瑋;好的學術期刊不收版面費[N];光明日報;2007年
4 記者 楊汛;新交強險實施首日客戶增兩成[N];北京日報;2008年
5 王凌峰;核心期刊:如何沖出學術泡沫的圍剿[N];科技日報;2007年
6 證券時報記者 桂衍民;今年回籠貨幣與貿(mào)易外匯占款相當[N];證券時報;2007年
7 記者 樊國安;《南開管理評論》受聯(lián)合國關注[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8 李緒斌;玉蘭花王出現(xiàn)枯枝[N];連云港日報;2008年
9 《經(jīng)濟研究》編輯部;辦好《經(jīng)濟研究》 繁榮發(fā)展中國特色經(jīng)濟學[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年
10 李松 楊鐘紅;論文“版面費”:學術腐敗催化劑[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于林立;媒介性:后現(xiàn)代藝術的存在[D];山東大學;2005年
2 李衛(wèi)國;互動中的盤旋[D];復旦大學;2005年
3 馬新欽;《焦氏易林》作者版本考[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4 夏薇;《醒世姻緣傳》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5 李迎春;建國初期《文藝報》研究(1949—1957)[D];河南大學;2006年
6 高健;英語元話語的人際—修辭功能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寧大治;英美科幻小說的倫理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周松;譯者:受控于他者的主體[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錢春花;從《毛澤東詩詞》的翻譯看譯者的角色[D];東華大學;2006年
4 梁婭;建構(gòu)中的網(wǎng)絡文學評判機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5 劉然;漢語古詩英譯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玲玲;專家成員在群體決策中作用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牙米娜;論報紙專刊及其策劃運作[D];廣西大學;2005年
8 孫明英;論沈從文的文學批評[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9 蘇蕊;從獨白到對話[D];西北大學;2006年
10 張靜;論接受理論及其在習語翻譯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5852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dxzy/58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