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稿工作價值論
本文選題:審稿工作 + 三審制; 參考:《編輯學刊》1994年04期
【摘要】:正在我國,從五十年代出版社逐漸建立起,編輯工作一直是出版社的中心工作.而在編輯工作中,審稿又一直是編輯工作的中心.各級編輯人員的全部工作中,審稿工作都占有很大的分量.雖然審稿工作一向受到重視,但對審稿工作意義的認識,卻可以說一直是不夠全面的,而只是片面地強調(diào)了它的“把關”意義.人們不僅在口頭上把審稿稱之為“把關”,出版社的老編輯、領導對青年編輯也只是強調(diào)審稿就是“把關”、審稿就要“把好關”等等.以致于后來在一些文章中,也是這樣說.日漸月染,審稿就似乎即“把關”,“把關”就似乎即審稿,二者仿佛變成為同義詞了.將審稿等同于“把關”,實際是以偏概全了,是沒有全面認識到審稿的意義.所謂“把關”,指的主要是“把政治關”——雖然有時其意義是超出“把政治關”,但實際就是要防止政治性錯誤.政治性錯誤自然是應該防止的,不能讓我們的出版物中出現(xiàn)政治性錯誤,因此,“政治關”是應該要“把”住的,這點自然沒有問題.因為,我們出版事業(yè)是“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一個組成部分”,審稿工作就具有政治性工作的性質(zhì).把住政治關,無疑也就是審稿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但審稿的意義、作用決不僅僅是“把關”,因而也不能把審稿與“把關”等同起來.“把關”只是審稿意義、作用的一個方面,
[Abstract]:In China,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publishing houses in the 1950's, editorial work has been the central work of publishing houses.In the editing work, the review of manuscripts has always been the center of editing work.In all the work of editors at all levels, the work of reviewing manuscripts occupies a great deal of weight.Although the work of reviewing manuscripts has always been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work of reviewing manuscripts can be said to be not comprehensive all the time, but only to emphasize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gateways" in a one-sided way.Not only do people verbally call the review of manuscripts as "gateways," the old editors of publishing houses and the leaders only emphasize that the examination of manuscripts is "gateways," and so on.Even later in some articles, the same is said.With each passing day, it'seems to be "gateways" and "gateways" as if to review manuscripts. Both seem to be synonymous with each other.To equate the review of manuscripts with "gateways" is in fact a partial summar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reviewing manuscripts is not fully recognized.The so-called "gatekeeper" means mainly to "lock politics"-although sometimes its meaning is to "close politics", but in practice it is to prevent political mistakes.Political mistakes should naturally be prevented and political errors must not be allowed to appear in our publications. Therefore, it is only natural that "political mistakes" should be "taken care of".Because our publishing industry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socialist cause led by the Party," the work of reviewing manuscripts has the nature of political work.Keeping a close to politics is undoubtedly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work of reviewing manuscripts.However, the significance of reviewing manuscripts is not merely "gateways", and therefore it cannot be equated with "gateways"."gateways" are only one aspect of the significance and function of reviewing manuscripts.
【作者單位】: 百花文藝出版社
【分類號】:G23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積玉;完善審稿體制的思路[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1年04期
2 高洪寶;;加強復審五點建議[J];出版參考;2005年36期
3 徐柏容;審稿工作:困頓與解困[J];中國出版;1998年08期
4 孫萍;淺談科技期刊審稿工作的科學化程序[J];林業(yè)科技情報;2000年01期
5 傅四周;高煒;;談談譯著收稿前要做的幾項審稿工作[J];科技與出版;2008年07期
6 毛瑞興;;談科技學術期刊的三審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11期
7 王昌棟,陳翔;在審稿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手段[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7年S2期
8 謝榮國;新形勢下高校學報加強審稿工作的對策[J];南昌高專學報;2005年01期
9 李強;;加強文獻檢索 提高用稿質(zhì)量[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9年03期
10 王有登,王昕,李文川;試論“三審制”的深層優(yōu)化功能[J];科技與出版;199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長惠;;關于堅持“三審制”的思考[A];論稿件的審讀和加工——中國編輯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選[C];1998年
2 胡福生;;加強審稿工作中的管理力度[A];論稿件的審讀和加工——中國編輯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選[C];1998年
3 侯明;;三審制的困境和出路[A];中國編輯研究(2009)[C];2010年
4 蔣振邦;;期刊稿件“三審制”的現(xiàn)狀與對策[A];論稿件的審讀和加工——中國編輯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選[C];1998年
5 侯穎;;編輯審稿工作亟待改善[A];論稿件的審讀和加工——中國編輯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選[C];1998年
6 徐柏容;;審稿工作:困頓與解困[A];論稿件的審讀和加工——中國編輯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選[C];1998年
7 沈元勤;;科技圖書如何有效地堅持“三審制”[A];論稿件的審讀和加工——中國編輯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選[C];1998年
8 張小萍;;“三審制”的回顧與審視[A];論稿件的審讀和加工——中國編輯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選[C];1998年
9 李德平;;實行“三審制”存在的困難及其對策[A];論稿件的審讀和加工——中國編輯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選[C];1998年
10 李江濤;王英華;孫陸青;;提高軍校學報審稿質(zhì)量的思考[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四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建偉;回眸重看三審制[N];檢察日報;2001年
2 本報記者 張輝冠 特約通訊員 呂詠;三審制:精品戰(zhàn)略的保障[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3 任江哲;推行“營銷三審制” 少年兒童社外聘CMO[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4 李克杰;民事訴訟三審制是個趨勢[N];中國改革報;2006年
5 高洪寶;不可忽視審稿中的多向交流[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6 陳濤;海南省交通廳預算編制“三審制”嚴控支出[N];中國交通報;2008年
7 魯生;民事訴訟三審制值得期待[N];貴陽日報;2006年
8 王俊秀 張偉杰;廢除立案審查制度 建立有條件的三審制[N];法治快報;2006年
9 泮偉江;民訴法三審制改革值得期待[N];法制日報;2006年
10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編審 郭有聲;把差錯消滅在成書前[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牛振宇;比較與借鑒:刑事第三審程序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2 楊立杰;民初民事訴訟法制現(xiàn)代化研究(1912-1928)[D];重慶大學;2008年
3 齊樹潔;民事上訴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新忠;論民事訴訟二審程序的功能[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4年
2 陳嘉偉;刑事審級制度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3 閆斐;編輯傳播視角之守門理論與科技期刊審稿制度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4 楊斌;民事訴訟審級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5 常艷紅;民事審級制度比較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6 張維新;中國民事審級制度的歷史與未來[D];湘潭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613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dxzy/176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