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微生物學報》審稿專家名單
本文選題:微生物學 切入點:期刊工作 出處:《微生物學報》2008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審回時間為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按審稿數(shù)量排序以下專家在2007年曾為本刊審閱稿件,在此謹向您表示衷心地感謝!為期刊審閱稿件給專家們增加了額外的工作量,但是本著對作者、讀者和期刊負責的原則,審稿又是出版科技期刊工作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為了擴大學術影響、
[Abstract]:Is the time for the January 1, 2007 ~2007 year in December 31st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reviewers following ranking experts in 2007 had to review the manuscript, we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thanks to you! Journal go over a manuscript adds additional work for the experts, but the spirit of the author, the reader and the journal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rinciple, it is a very published manuscript an important par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 work. In order to expand the academic influence,
【分類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微生物學通報》英文刊名變更[J];微生物學通報;2011年07期
2 ;1953年創(chuàng)刊以來所有文章全文上網(wǎng)[J];微生物學報;2011年09期
3 ;關于《微生物學通報》專題刊申請的通知[J];微生物學通報;2011年07期
4 ;2011年中科院微生物所期刊聯(lián)合編輯部聯(lián)合征訂[J];微生物學通報;2011年07期
5 ;細菌spore的中文名稱統(tǒng)一使用“芽胞”[J];微生物學報;2011年10期
6 李德英;謝占玲;;循序漸進——微生物學雙語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甘肅科技;2011年14期
7 汪長中;稱惠娟;官妍;王艷;云云;;中醫(yī)院校涉外專業(yè)微生物學雙語教學探索與實踐[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1年06期
8 李劍;莫薇;陳麗;周解全;;基于Blackboard平臺微生物學網(wǎng)絡課程的構建[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年18期
9 陳彬;;基于能力本位的微生物學課程改革初探[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1年23期
10 劉銳;;興趣教學法在微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聞玉梅;;微生物基因組研究的機遇與挑戰(zhàn)[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上冊)[C];2001年
2 ;前言[A];湖北省暨武漢微生物學會真菌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年會大會報告集[C];2007年
3 許燕;陳如凱;陸秀華;張木清;;嗜熱側(cè)孢霉生物學特性及其液體發(fā)酵研究[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4 羅廣福;;生物安全技術在微生物學中的應用及展望[A];廣西微生物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5 張憲武;王書錦;胡江春;;新世紀中國土壤微生物學的展望(摘要)[A];第九屆全國土壤微生物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1年
6 陳聲明;林海萍;;微生物學研究技術與微生物學[A];2006中國微生物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7 羅廣福;唐建軍;;空氣潔凈技術在微生物學領域中的應用[A];廣西微生物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8 楊長明;蔡雯娟;李建華;;崇明島河岸帶根際土壤反硝化過程對模擬咸水入侵的響應及微生物學機制[A];第六屆全國環(huán)境化學大會暨環(huán)境科學儀器與分析儀器展覽會摘要集[C];2011年
9 陳永金;;巴爾通體[A];第二屆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論文集第七卷(預防醫(yī)學分卷)[C];2005年
10 陳永金;;巴爾通體(Bartonalla)[A];應對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宋桂蘭 曹志軍 盧行安;APLAC T030微生物學水平測試計劃正式啟動[N];中國國門時報(中國出入境檢驗疫報);2002年
2 記者 徐敏;用分子方法解析人體腸道菌群[N];解放日報;2006年
3 王雪飛;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不斷適應人類[N];健康報;2008年
4 記者 何紅衛(wèi)邋通訊員 范敬群;華中農(nóng)大最“豪華”的一堂課[N];農(nóng)民日報;2008年
5 賈寶余 張荔子;H5N1有八個“黑色”片段[N];健康報;2005年
6 張夢然;美科學家發(fā)現(xiàn)鼠疫病菌致死原因[N];科技日報;2008年
7 記者 劉霞;科學家發(fā)現(xiàn)微孢子蟲為有性繁殖[N];科技日報;2008年
8 記者 毛黎;病毒能欺騙宿主細胞實現(xiàn)自我復制[N];科技日報;2007年
9 董超;美發(fā)現(xiàn)奇異細菌會光合作用[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10 劉霞;海底動物稀少之謎獲解[N];科技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鐘顏麟;產(chǎn)熱凝膠細菌的篩選鑒定及產(chǎn)物理化性質(zhì)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00年
2 趙勇;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解析不同處理狀況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的變化[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3 葉姜瑜;SUFR系統(tǒng)中微生物多樣性及穩(wěn)定性的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4 賈寧;引發(fā)醫(yī)院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對大環(huán)內(nèi)酯—林可酰胺—鏈陽菌素B(MLS_B)耐藥機制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5 王錢福;嗜鹽菌的分離及其多相分類學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6 崔宗均;北方水稻田固氮菌資源的研究[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1996年
7 張宇紅;趨磁細菌AMB-1培養(yǎng)條件優(yōu)化及磁小體變化過程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8 段作營;極地細菌Pseudomonas putida S1海藻糖合成酶的研究[D];江南大學;2009年
9 潘軍;深海適冷菌Pseudoalteromonas sp.SM9913分泌的適冷蛋白酶MCP-01的基因克隆和自溶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躍慶;紅樹林沉積物細菌多樣性分析及其功能基因篩選[D];廈門大學;2007年
2 張映京;南極中山站沉積物宏基因組文庫的構建及堿性蛋白酶基因ACPRO001的克隆、表達和性質(zhì)分析[D];廈門大學;2009年
3 王艷娥;一類未攪拌Chemostat模型解的性質(zhì)[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郭新梅;葡萄球菌屬的鑒定及分類方法研究[D];貴州大學;2006年
5 趙珂;溶磷菌YM3-2S溶磷特性及溶磷基因的克隆[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6 馬淑華;兔盲腸宏基因組中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分離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李光霞;L-異亮氨酸產(chǎn)生菌原生質(zhì)體離子注入誘變體系的建立[D];鄭州大學;2006年
8 趙俊平;產(chǎn)L-精氨酸菌的誘變選育[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9 崔錦;α-淀粉酶基因的體外誘變及在畢赤酵母中表達[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10 王少華;五氯酚對土壤微生物區(qū)系影響及其降解菌的篩選[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5672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dxzy/156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