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學術會議促進組稿和審稿工作
本文關鍵詞:如何通過學術會議促進組稿和審稿工作
【摘要】:參加學術會議是科技期刊編輯日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對編輯參加學術會議從會前調研準備、會間工作開展及會后信息整理和跟蹤聯系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總結,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建議,并認為編輯參加學術會議要有主動性和計劃性。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高等學;瘜W學報》編輯部;
【關鍵詞】: 科技期刊 編輯 學術會議 組稿 審稿
【分類號】:G232
【正文快照】: 學術會議是一種以促進科學發(fā)展、開展學術交流、進行課題研究等為主旨的會議,一般分為學術年會、學術報告會、學術研討會和學術論壇等形式?萍计诳庉媴⒓訉W術會議是非常有益的,有助于更新知識,了解本專業(yè)領域的研究動態(tài)、進展和熱點問題,有助于宣傳自己的期刊,并可與專家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曾星;編輯參加專業(yè)學術會議芻議[J];編輯學報;2001年01期
2 陳蓉,呂賽英;科技期刊編輯與審稿專家密切合作的措施[J];編輯學報;2005年03期
3 許育彬;楊智全;宋亞珍;;關于科技期刊在線投稿系統(tǒng)使用的建議[J];編輯學報;2010年03期
4 王敏;武文;;《菌物學報》探索“編委辦刊”之路[J];編輯學報;2011年01期
5 李麗萍;王曙明;楊愛麗;于松波;龔雪;胡竹萍;劉學民;;提高編輯工作效率 縮短科技期刊出版周期[J];編輯學報;2011年S1期
6 楊美群;;青年編輯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的人際溝通[J];編輯學報;2012年02期
7 熊松;;提高科技期刊審稿質量的幾點思考[J];出版科學;2010年04期
8 于靜濤;;行業(yè)協(xié)會概念論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9 賈澤軍;尹茶;張建芬;鄧曉群;劉建民;;醫(yī)學編輯成長經歷分析及培養(yǎng)模式探討[J];編輯學報;2013年01期
10 黃勇;李玉民;;我國寄生蟲學科技期刊的稿源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3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學在;;團體訴訟制度概念辨析[J];北方法學;2010年01期
2 阿孜古力·阿不都克力木,溫娟,李晶;新形勢下科技期刊編輯的轉型與繼續(xù)教育[J];編輯學報;2002年05期
3 陳家駿;;在科技論文中標注“退修日期”的建議[J];編輯學報;2006年02期
4 宮福滿;;利用“學術講座”提高高校學報質量的實踐[J];編輯學報;2006年03期
5 徐紅;;科技期刊編輯如何把好論文的學術質量關[J];編輯學報;2006年04期
6 李繼平;宋晶;張建軍;吳漪麗;;限制我國科技期刊發(fā)展的首要因素——體制制約[J];編輯學報;2006年S1期
7 陳斌;李偉;;如何使審稿工作中的學術評判尺度適當[J];編輯學報;2007年01期
8 胡昌軍;胡昌標;;科技期刊收稿回執(zhí)和審稿通知應規(guī)范[J];編輯學報;2007年01期
9 王昕;王有登;駱瑾;;編輯流程中對專家審稿意見的分析、反饋與核查[J];編輯學報;2008年01期
10 聶蘭英;王鋼;金丹;張寧;;論科技期刊審稿專家隊伍的建設[J];編輯學報;2008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曉;孔琪穎;蔡斐;;科技期刊編輯如何快速有效地邀請國際審稿專家[A];第11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科技期刊立體化出版模式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丁佐奇;鄭曉南;吳曉明;;從編委的高發(fā)文和高被引分析看藥學期刊編委的貢獻[A];中國高校學術出版(Ⅳ)——中國高?萍计诳芯繒15次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倪東鴻;;當代青年編輯的基本特點和培養(yǎng)途徑[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集)[C];2002年
4 孫憲民;王菲;陳姜;;學報審稿質量的探討[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四集)[C];2006年
5 張欣;劉亞萍;王吉晶;李娟;史謙;;高校專業(yè)性科技期刊的特點及其品牌創(chuàng)建[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五集)[C];2007年
6 李繼平;宋晶;張建軍;吳漪麗;;限制我國科技期刊發(fā)展的首要因素——體制制約[A];第6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科技期刊的實踐經驗與發(fā)展戰(zhàn)略論壇文集[C];2006年
7 張欣;劉亞萍;王吉晶;李娟;史謙;;科技期刊品牌化發(fā)展的思考與對策[A];第五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宋淑云;王薇;李娟;;關于科技期刊審稿的若干思考[A];編輯學報(2009年增刊)[C];2009年
9 藍華;楊鈺紅;黃海寧;;基于系統(tǒng)動態(tài)學的科技學術期刊質量控制研究[A];機制創(chuàng)新·合作共贏——第8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羅向陽;;芻議科技期刊審稿專家數據庫研究與實踐[A];機制創(chuàng)新·合作共贏——第8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郭朱鳳;論行政訴訟中的團體訴訟[D];蘇州大學;2011年
2 閆斐;編輯傳播視角之守門理論與科技期刊審稿制度研究[D];西北大學;2008年
3 張旭東;體育學術期刊網絡化過程中資源整合與應用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8年
4 徐家新;我國行業(yè)協(xié)會參與立法的現狀與完善[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5 曾斌斌;中國國際青年旅舍發(fā)展研究[D];云南大學;2010年
6 劉禹;論我國團體訴訟制度的構建[D];遼寧大學;2012年
7 顧逸斐;面向論文約稿的輔助決策支持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D];復旦大學;2012年
8 胡袖玫;我國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展影響因素研究[D];五邑大學;2012年
9 林波;行業(yè)協(xié)會在現代職業(yè)教育體系中角色期待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2年
10 王文苑;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論文評審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游蘇寧;吸收優(yōu)秀中青年科學家參加期刊編審隊伍[J];編輯學報;1995年04期
2 陳靜,陳燕;科技論文審稿時滯問題研究[J];編輯學報;1996年03期
3 周志紅,柴焰;高校學報吸收優(yōu)秀稿件的途徑[J];編輯學報;2001年S1期
4 程建霞,楊波,張紅,潘啟樹;利用Word 2000改善網上編輯加工效果[J];編輯學報;2002年01期
5 丁春;論編輯審稿能力與提高刊物學術質量的關系[J];編輯學報;2002年03期
6 王玨;科普期刊也應重視外審工作[J];編輯學報;2003年04期
7 余黨會,鄧曉群,沈志宏,沈志超;編輯部內外部人際關系氛圍的建設[J];編輯學報;2003年04期
8 吳堅;國外科技期刊審稿的一些特點[J];編輯學報;2004年02期
9 朱美香;遏制審稿失范 提高審稿質量[J];編輯學報;2004年03期
10 江星;論非理性因素對科技期刊專家審稿的影響[J];編輯學報;2004年04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曉冬;高宏;張琳琳;游蘇寧;;關于科技期刊如何吸引優(yōu)秀稿件的思考[J];編輯學報;2009年01期
2 郭偉;科技期刊與計算機網絡[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3 李大欣;;編輯組稿的技巧與方法[J];記者搖籃;2008年01期
4 馬新英;張靜芳;;科技期刊編輯如何促進學術交流[J];編輯學報;2007年05期
5 趙慧霞;紀彩虹;;也談科技期刊初審工作[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6 高保義;;談談科技期刊編輯的兩個服務[J];出版發(fā)行研究;2009年06期
7 朱德香;;責任編輯:科技期刊的項目管理人[J];編輯學報;2008年02期
8 陳雄英;;科技期刊編輯的人格魅力[J];華夏醫(yī)學;2008年04期
9 宋詠堂;;創(chuàng)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的措施與思考[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游蘇寧;;增強科技期刊編輯的市場意識[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費郁紅;;論科技期刊編輯的媒介素養(yǎng)[A];2008年第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2 胡天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科技期刊[A];中國科協(xié)期刊工作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3 丁平;朱慧娟;;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素質[A];第4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姜春明;洪鷗;陳海清;;科技期刊在線優(yōu)先出版現狀及發(fā)展研究[A];第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5 李瑜;刁淑娟;肖繼春;;科技期刊數字化建設初探——以《國土資源遙感》為例[A];機制創(chuàng)新·合作共贏——第8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6 李磊;;網絡化環(huán)境下科技期刊的出版特點及編輯的責任意識[A];第2屆科技期刊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王明豐;徐川平;;科技期刊立體化出版的展望[A];第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羅向陽;李輝;;科技期刊封面設計的實踐與創(chuàng)新[A];第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1年
9 馬智;;科技期刊面臨進入WTO的機遇與挑戰(zhàn)[A];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1年會綜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10 楊麗君;;論科技期刊的品牌資本[A];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1年會綜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康建中;科技期刊如何走出怪圈(下)[N];中華新聞報;2004年
2 本報記者 劉垠;“創(chuàng)新成果是科技期刊跳動的靈魂”[N];大眾科技報;2008年
3 記者任麗梅;科技期刊人才培養(yǎng)須打破“師傅帶徒弟”[N];中國改革報;2009年
4 袁志勇;市場化來了,科技期刊何去何從[N];科技日報;2009年
5 柯公;科技期刊影響日益增強[N];中國航天報;2008年
6 本報首席記者 任荃;國內科技期刊有望突圍嗎[N];文匯報;2009年
7 任荃 新華;國內科技期刊亟待突圍[N];大眾科技報;2009年
8 何鵬;科技期刊市場化運營思路[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胡其峰;科技期刊:留住好論文是關鍵[N];光明日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江道輝;“學會”傳播[N];大眾科技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呂志軍;面向數字化的科技期刊出版業(yè)務流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勇;前期創(chuàng)造社期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張漪;隨機決策中個體的信念調整模型與檢驗[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4 林堅;論科技傳播中的信息選擇[D];中國人民大學;2000年
5 周金娉;開放存取期刊學術影響力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6 馮志杰;中國近代科技出版史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7 藍華;基于過程的科技學術期刊質量控制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8 李楠;生物進化論在中國的傳播(1873-1937)[D];西北大學;2012年
9 孫春玲;醫(yī)學科技專業(yè)技術人才評價管理與分配激勵機制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許瑞香;穴位埋線治療單純性肥胖癥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夢莉;轉企改制背景下我國科技期刊的政策法規(guī)研究[D];南京大學;2012年
2 許開民;河南省科技期刊發(fā)展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3 屈湘玲;前景與路徑:改制中的湖南科技期刊觀察[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4 孫媛媛;科技期刊質量影響因素及改進策略[D];天津大學;2012年
5 蔣文娜;科技期刊依托科研機構發(fā)展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3年
6 陸艷春;學術會議話題趨勢分析與推薦方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7 肖海群;醫(yī)學專業(yè)學術會議營銷模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8 王重洋;論科技期刊的網絡化編輯方法[D];河北大學;2009年
9 沈劍虹;河北省科技期刊“雙效”現狀調查與發(fā)展路徑的理論思考[D];河北大學;2004年
10 幸家剛;論廣告作為科技期刊產出的經營策略[D];重慶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1101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dxzy/1110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