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文化叢書》第一次專家審稿會紀要
本文關(guān)鍵詞:《齊文化叢書》第一次專家審稿會紀要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齊文化 專家審稿 編委會 臨淄區(qū)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淄博市 《晏子春秋》 地域文化 編委擴大會 黃老帛書
【摘要】:《齊文化叢書》第一次專家審稿會紀要《齊文化叢書》第一次專家審稿會,于1995年5月16日至20日在淄博市臨淄區(qū)薈芳園賓館舉行。山東大學教授董治安、張可禮,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郭墨蘭、逢振鎬,,《管子學刊》總編輯、編審陳書儀等專家及淄博師專齊文化研究所...
【關(guān)鍵詞】: 齊文化 專家審稿 編委會 臨淄區(qū) 中國傳統(tǒng)文化 淄博市 《晏子春秋》 地域文化 編委擴大會 黃老帛書
【分類號】:G127
【正文快照】: 《齊文化叢書》第一次專家審稿會紀要《齊文化叢書》第一次專家審稿會,于1995年5月16日至20日在淄博市臨淄區(qū)薈芳園賓館舉行。山東大學教授董治安、張可禮,山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郭墨蘭、逢振鎬,《管子學刊》總編輯、編審陳書儀等專家及淄博師專齊文化研究所、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秦魏;《管予》與齊文化國際學術(shù)討論會簡述[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2 王德敏;太公與齊文化[J];齊魯學刊;1992年01期
3 ;我校學者價紹──宣兆琦副研究員[J];淄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4 張越;;《齊文化與中國早期體育》出版[J];管子學刊;2009年03期
5 ;齊文化專家——戰(zhàn)化軍教授[J];管子學刊;2006年01期
6 威千;;普及齊文化知識的新探索——評《齊文化大觀》[J];管子學刊;1992年04期
7 丁華芳;齊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J];管子學刊;1997年02期
8 邱文山;山東省“九五”社科規(guī)劃重點科研機構(gòu)──齊文化研究院成立[J];管子學刊;2000年02期
9 王志民;二十世紀齊文化研究回瞻(上)——前八十年(1900—1979)研究述評[J];管子學刊;2000年03期
10 徐北文;齊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的地位──《齊文化與齊長城》序言[J];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建立;;管子的治國思想及其齊文化特征分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0年年會暨全國第五屆管子學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0年
2 李輔斌;;略論齊文化對道教形成的影響[A];區(qū)域旅游開發(fā)與嶗山風景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C];1999年
3 翁蔚;谷記平;;提高科技期刊專家審稿速度的有效途徑[A];第十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shù)研討會暨新世紀初十年科技期刊發(fā)展回顧與未來展望論壇文集[C];2010年
4 孫樹江;;專家審稿與編輯把關(guān)[A];中國科學技術(shù)期刊編輯學會2001年會綜合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1年
5 楊郁霞;;高校學報專家審稿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六集)[C];2008年
6 張錦波;;高校科技期刊專家審稿分析[A];科技編輯出版研究文集(第八集)[C];2005年
7 劉忠英;;淺談提高審稿質(zhì)量之途徑[A];學報編輯論叢(第三集)[C];1992年
8 王高翔;江濤;孫陸青;;軍校學報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加強外審環(huán)節(jié)[A];第五屆全國核心期刊與期刊國際化、網(wǎng)絡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曹昭君;;科技期刊審稿面臨的常見問題分析[A];第7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shù)研討會暨中國科技期刊的經(jīng)營與發(fā)展論壇文集[C];2007年
10 江星;陳祖峰;蔡紅洋;;也談公開審稿[A];學報編輯論叢(第十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維梅邋呂德民;依托齊文化 加快文化強區(qū)建設(shè)[N];淄博日報;2008年
2 董學宏邋王立才 王偉燕;臨淄:三張“名片”耀古都[N];淄博日報;2008年
3 唐小惠;齊文化流淌在我的血管里[N];金融時報;2007年
4 畢紅梅;省領(lǐng)導來我市視察齊文化建設(shè)情況[N];淄博日報;2007年
5 特約記者 王榮康 通訊員 陳新超;山東淄博市、區(qū)兩級政協(xié)為齊文化遺址保護謀良方[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6 畢紅梅邋王立才;打造齊文化特色旅游品牌[N];淄博日報;2007年
7 山旅;齊故都臨淄張揚齊文化[N];華東旅游報;2004年
8 馬寶珠;傳統(tǒng)地域文化研究的力作[N];光明日報;2003年
9 本報評論員;著重抓好文化發(fā)展[N];淄博日報;2007年
10 山東記者站 趙培霞 張洪利;淄博要全面提升旅游競爭力[N];中國旅游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于立影;駱賓基評傳[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寧;許南英評傳[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3 孟建煌;施士潔評傳[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4 代順麗;王韜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永;還原·想象·闡釋[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6 詹凱;曲成而不遺[D];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2009年
7 馮引如;薩維尼評傳[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8 董俊玨;陳三立評傳[D];蘇州大學;2008年
9 孟暉;“傳記式批評”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華;孟子與齊魯文化[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趙學美;黑暗大地上空的自由精靈[D];山東大學;2005年
3 王濟眾;齊文化旅游的發(fā)展趨勢及宏觀管理策略研究[D];青島大學;2008年
4 畢曉樂;齊文化與陰陽五行[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穎;《晏子春秋》與齊文化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6 范玉峰;齊法家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涂昕;張煒小說中的結(jié)構(gòu)層次與“大地”意象[D];復旦大學;2009年
8 姚原野;先秦時期齊文化的發(fā)展[D];安徽大學;2007年
9 顧建軍;黃老政治思想從先秦(田齊)到漢初之演變[D];中共中央黨校;2009年
10 丁玉;齊文化視野下的清代淄博作家群體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0615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dxzy/1061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