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成語姍姍來遲造句
發(fā)布時間:2015-04-20 10:50
成語名稱:姍姍來遲 shān shān lái chí
[成語解釋] 舊時形容女子走路遲緩從容的樣子。形容慢騰騰地來晚了。
[成語出處] 清·曾樸《孽;ā罚“那時唐卿、玨齋也都來;只有菶如姍姍來遲;大家只好先坐了。”
[正音] 姍;不能讀作“cè”。
[辨形] 姍;不能寫作“跚”。
[近義] 緩不濟(jì)急 蝸行牛步
[反義] 爭先恐后
[用法] 表示遲到的用語。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jié)構(gòu)] 偏正式。
[例句] 在天橋下他等了足足一個半小時;而~的她竟無一句抱歉的話;他真想一走了之。
[英譯] be late
[成語故事]
漢武帝劉徹十分寵愛歌妓出身的李夫人,她能歌善舞,李夫人后來生病去世。漢武帝非常悲痛,厚葬了李夫人。漢武帝十分思念她,就叫方士少翁為李夫人招魂,在帷帳觀看到李夫人的身影,就作詩一首說:“我在焦急盼望,你卻姍姍來遲”。
百科解釋如下:
姍姍來遲語出東漢·班固《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其來遲。”比喻走得緩慢從容。原形容女子走路緩慢從容的姿態(tài),F(xiàn)在形容慢騰騰地很晚才到來。
本文編號:200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chengyudg/200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