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報被什么收錄_地理學報雜志
本文關鍵詞:地理學報,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地理學報雜志社/雜志簡介 《地理學報》Acta Geographica Sinica(月刊)1934年創(chuàng)刊,是學報級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學最高學術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學與相鄰學科的綜合研究進展,地理學各分支學科研究前沿理論,與國民經(jīng)濟建設密切相關并有較大應用價值的地理科學論文,歡迎國內(nèi)外地理學者將理論水平高,研究方法新,應用前景廣的稿件投到本刊。 地理學報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庫、知網(wǎng)數(shù)據(jù)庫、文摘雜志、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shù)據(jù)庫、地學數(shù)據(jù)庫、文摘與引文數(shù)據(jù)庫、劍橋科學文摘社ProQeust數(shù)據(jù)庫收錄
1、中文核心期刊:
1992-2011年連續(xù)6屆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2)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來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擴展版)
3、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4、數(shù)據(jù):MARC數(shù)據(jù)、DC數(shù)據(jù)
5、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6、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2.861;總被引頻次:8396
截止2014年知網(wǎng):復合影響因子:3.958;綜合影響因子:2.912
7、地理學報榮譽:
國家雙獎期刊
中國科學院優(yōu)秀期刊一等獎
8、偏重的研究方向:地球科學、地理學、人文地理學、河流海岸動力學與泥沙研究、水利科學與海洋工程、管理綜合、管理科學與工程、地理信息系統(tǒng)、數(shù)量經(jīng)濟理論與方法、人文社科、經(jīng)濟學、經(jīng)濟地理學、工程與材料
9、投稿錄用比例:55%
10、審稿速度:平均2.25個月的審稿周期 地理學報欄目設置 自然地理研究、資源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區(qū)域經(jīng)濟規(guī)劃、旅游地理、遙感與GIS應用、新書介紹、會議通知、網(wǎng)絡資源。 地理學報編輯部/雜志社投稿須知 (1)撰稿人應在寫稿前廣泛查閱本學科國內(nèi)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在參考文獻中列出引用的文獻,以保證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文章要主題明確,論據(jù)充分,層次分明,語言精練。觀測、實驗、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應包括新近的。
(2)來稿一律用A4紙打印,一式二份。來稿(包括圖、表及英文摘要)一般不超過10個版面(10000字)。稿件格式請參照本刊最新期刊格式。用電子信箱投稿者需將附圖文件分別附上,發(fā)送前請務必殺毒。
(3)內(nèi)容摘要200字左右,包括采集使用的數(shù)據(jù)、分析研究的方法、所得主要的結論等。關鍵詞3~7個,包括研究區(qū)域、研究時段、研究方法、研究學科等。
(4)論文的1、2、3、4級標題分別按1,1.1,1.1.1,(1)編號,各級標題一律左起頂格書寫。
(5)凡屬國家、省部級以上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和重點攻關課題項目的研究論文請在首頁腳注中注明基金的中英文名稱和編號。
(6)文稿中計量單位一律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用標準符號表示。如“m”、“m2”、“t”等。各種專業(yè)術語按國家標準使用。同一名詞術語、計量單位、人名、地名等要求全文統(tǒng)一。
(7)表格格式為三線格(在Word軟件中選:表格-插入表格-自動套用格式-簡明1)。表格標題為中英對照,在表格上居中。
(8)插圖一般不超過5幅,凡涉及國界線的圖件,請按地圖出版社最新標準底圖繪制,全國地圖要有南海諸島、釣魚島。插圖標題為中英對照。在插圖下居中。
(9)參考文獻只列文中引用的、公開訂閱的文獻(未公開出版的用腳注說明),按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編號(引用之處在右上角標注編號)。引用他人的資料和數(shù)據(jù)要認真核對,注明出處。英文文獻中作者姓在前,名在后。如J.C.Smith文獻著錄為Smith,J.C.為便于國際檢索機構和讀者查閱,中文和非英文參考文獻應譯成英文。(先英文,后其他語種文。)排列順序為:
1)專著:作者.(列前三名)書名.版次(首版不錄).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2)文集:作者.(列前三名)文題.見(In):編著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頁碼.
3)期刊:作者.(列前三名)論文名.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頁碼.
(10)英文摘要篇幅為1頁,其中應有簡要的研究方法、關鍵的觀測、實驗、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基本觀點,使英文摘要具有可引用性。外文的中國地名用漢語拼音拼寫。并附相應的中文,以便檢查。
(11)來稿訂閱與否,由本刊編委會最后審定。本刊印刷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光盤版由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制作;網(wǎng)絡版由中國科技信息所萬方數(shù)據(jù)網(wǎng)絡中心發(fā)布。來稿一經(jīng)采用,將以三種版面形式刊載。稿酬在論文采用后一次付清。請勿一稿多投。稿件若不被采用,本刊將通知作者。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12)請接到本刊用稿通知后通過E-mail將論文傳來或寄軟盤來。文稿用Word文件。文件名用第一作者名。論文附圖的柱狀圖、曲線圖應提供Excel文件,地圖要提供BMP、TIF文件。
(13)為保證審稿的公正性,本刊采取國際慣用的盲審制,請作者來稿時將姓名、單位、城市、郵編、第一作者簡介另附在一張紙上。為便于聯(lián)系,請來稿時附作者的E-mail地址和電話號碼。 地理學報同類優(yōu)質(zhì)期刊(排名不分先后)
學術雜志網(wǎng)是專業(yè)學術雜志網(wǎng)站。歷經(jīng)7年多的發(fā)展與廣大會員的積極參與,現(xiàn)已成為全國會員較多、口碑較好的學術雜志訂閱網(wǎng)站,先后3余次榮膺各類媒體的好評和推薦,并在2007年獲得了中國最佳商業(yè)網(wǎng)站排行榜(教育榜)六強的榮譽稱號。
《學術雜志網(wǎng)》訂閱公告:
1、速度快:內(nèi)部訂閱通道快速下單,大大縮短了時間;
2、發(fā)刊快:凡是在本站下的訂單,可享受快速見刊;
3、溝通好:專業(yè)老師和你一對一及時溝通,有問題可隨時修改訂單;
4、有保障:有專業(yè)團隊,為您修改需要返修的《地理學報》訂單;
5、免費送:凡是在本站的會員,均可免費再贈送《地理學報》雜志一本;
《學術雜志網(wǎng)》訂閱聲明:
1、《地理學報雜志》為國家承認、正規(guī)、合法、雙刊號期刊
2、中國期刊網(wǎng): 可查詢,并全文收錄
3、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可查詢,收錄期刊
4、本站只收取最低限度的訂閱費用,如果還有比本站訂閱價格更低,一周之內(nèi)可以退出多收款項。
5、本站成功率高,沒有成功的全額退還一切費用。
《學術雜志網(wǎng)》訂閱流程:
1.提出要求 → 2.推薦刊物→ 3.支付訂金 → 4.確認訂單 → 5.發(fā)通知書 → 6.快遞雜志
1.《地理學報雜志》訂閱訂閱價格能不能更便宜一些?
答:由客戶確定類型,由本站為客戶根據(jù)期刊排版日期、收費情況來推薦給客戶,訂閱價格可以適當下調(diào),并且出稿的速度會更快。
2.信用有保證嗎?
答:學術雜志網(wǎng)建站7年以來,各方面取得了非常的業(yè)績,開通了支付寶信認商家服務,可以擔保交易;網(wǎng)銀在線支付是首批2005年用戶;所有的銀行卡號都是2004年注冊的;付款可以支付到對工帳戶(工商銀行)。如果有欺騙行為,所有的收款方式都早就被注銷了。
3.你們的網(wǎng)站有退款服務嗎?
答:請客戶保留匯款憑證。不成功全額退還客戶。
4.什么是國家級、省級、核心期刊
答:“國家級”期刊,即由黨中央、國務院及所屬各部門,或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各民主黨派和全國性人民團體主辦的期刊及國家一級專業(yè)學會主辦的會刊!笆〖墶逼诳从筛魇、自治區(qū)、直轄市及其所屬部、委辦、廳、局主辦的期刊以及由各本、?圃盒V鬓k的學報(刊)。核心期刊是學術界通過一整套科學的方法,對于期刊質(zhì)量進行跟蹤評價,并以情報學理論為基礎,將期刊進行分類定級,把最為重要的一級稱之為核心期刊。
5.一般多長時間?
答:根據(jù)客戶的要求和選擇的期刊類型不同,而且編輯部也有時間安排,不排除有更長久的時間,建議有需求的用戶一般提前2個月就開始提交訂單比較理想。
6.我可以隨時跟蹤進展情況嗎?
答:當然,我們的每一位客戶,都會分配一名專職的客服經(jīng)理為你全程負責,隨時通報進展情況。
7.是否可以真的做到100%?
答:一般來說,可以做到98%以上,如果編輯手里的文章已經(jīng)比較多的時候,就會推遲一些。該期刊特別忙的話,在征得客戶你的同意后,可以免費更換同級期刊。
8.可以通過那些方式付款?
答:目前,我們支持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nóng)業(yè)銀行、中國銀行、郵政儲蓄等銀行的柜臺匯款;網(wǎng)銀在線付款;支付寶、淘寶在線付款;企業(yè)的對工帳戶付款。我們的法人代表是“任本芬”、對工帳戶是“四川博文網(wǎng)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有疑問請聯(lián)系投訴與建議中心楊老師:13378216660。
因篇幅限制,更多問題請進入專題了解>>
學術雜志網(wǎng)有訂閱合作的均為正規(guī)期刊的編輯部,可在新聞出版總署網(wǎng)站查詢到相關信息。本站以7年相關經(jīng)驗,幫助選擇最適合的正規(guī)雜志社,以最快的速度達到客戶最滿意的效果。
在線咨詢:
《地理學報》文章范例
1.全球變化與陸地系統(tǒng)綜合集成模擬——新一代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動態(tài)模型(DLEM)田漢勤,劉明亮,張弛,任巍,徐小鋒,陳廣生,呂超群,陶波,TIANHanqin,LIUMingliang,ZHANGChi,RENWei,XUXiaofeng,CHENGuangsheng,LUChaoqun,TAOBo
2.中國不同產(chǎn)業(yè)空間的碳排放強度與碳足跡分析趙榮欽,黃賢金,鐘太洋,ZHAORongqin,HUANGxianjin,ZHONGTaiyang
3.內(nèi)蒙古羊草草原呼吸的影響因素分析和區(qū)分耿元波,羅光強,GENGYuanbo,LUOGuangqiang
4.東北地區(qū)冬季降雪的集中度和集中期變化特征王冀,趙春雨,婁德君,WANGJi,ZHAOChunyu,LOUDejun
5.長江流域?qū)嶋H蒸發(fā)量的變化趨勢王艷君,姜彤,劉波,WANGYanjun,JIANGTong,LIUBo
6.長江上游侵蝕產(chǎn)沙與社會經(jīng)濟因子的關系杜俊,師長興,胡大偉,王紅兵,范小黎,DUJun,SHIChangxing,HUDawei,WANGHongbing,F(xiàn)ANXiaoli
7.浙江自然地理環(huán)境與采石文化的關系鄭偉忠,ZHENGWeizhong
8.新開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變化圖譜分析張國坤,鄧偉,張洪巖,宋開山,李恒達,ZHANGGuokun,DENGWei,ZHANGHongyan,SONGKaishan,LIHengda
9.基于GIS的城市用地布局多情景模擬與方案評價——以江蘇省太倉市為例秦賢宏,段學軍,楊劍,QINXianhong,DUANXuejun,YANGJian
10.基于勻光遙感的6000年來鹽城海岸演變研究康彥彥,丁賢榮,程立剛,張晶,KANGYanyan,DINGXianrong,CHENGLigang,ZHANGJing
11.基于耦合地理模擬優(yōu)化系統(tǒng)GeoSOS的農(nóng)田保護區(qū)預警陳逸敏,黎夏,劉小平,李少英,CHENYimin,LIXia,LIUXiaoping,LIShaoying
12.地理學報 黃秉維與自然地理研究楊勤業(yè),鄭度
13."自然地理學與環(huán)境變化"學術研討會在石家莊召開李燦,朱會義
1.東北三省裝備制造業(yè)區(qū)域?qū)I(yè)化水平分析韓增林,徐丹,郭建科,HANZenglin,XUDan,GUOJianke
2.基于空間模型的全球糧食安全評價吳文斌,唐華俊,楊鵬,周清波,陳仲新,RyosukeSHIBASAKI,WUWenbin,TANGHuajun,YANGPeng,ZHOUQingbo,CHENZhongxin,RyosukeSHIBASAKI
3.江蘇省能源效率空間分異特征與成因分析趙媛,郝麗莎,楊足膺,ZHAOYuan,HAOLisha,YANGZuying
4.點-軸理論在新疆與西西伯利亞區(qū)域經(jīng)濟合作中的應用吳淼,楊兆萍,張小云,WUMiao,YANGZhaoping,ZHANGXiaoyun
5.基于壟斷競爭的大都市商業(yè)空間結構動態(tài)模擬薛領,翁瑾,XUELing,WENGJin
6.轉(zhuǎn)型期中國城鎮(zhèn)居民住房類型分化及其影響因素——基于CGSS(2005)的分析劉望保,閆小培,曹小曙,LIUWangbao,YANXiaopei,CAOXiaoshu
7.都市聚落系統(tǒng)的形成規(guī)律——遞增報酬與冪次法則的計算機與數(shù)理仿真賴世剛,韓昊英,于如陵,柯博晟,LAIShih-Kung,HANHaoying,YUJu-Ling,KOPo-Chien
8.轉(zhuǎn)型期杭州城市寫字樓空間分布特征及其機制吳一洲,吳次芳,貝涵璐,WUYizhou,WUCifang,BEIHanlu
9.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C02控制下上海城市發(fā)展模式燕華,郭運功,林逢春,YANHua,GUOYungong,LINFengchun
10.藏族歌曲對西藏旅游地形象感知的影響朱茲,韓亞林,陳曉亮,ZHUHong,HANYalin,CHENXiaoliang
11.基于數(shù)據(jù)包絡分析的中國旅游業(yè)發(fā)展效率特征陶卓民,薛獻偉,管晶晶,TAOZhuomin,XUEXianwei,GUANJingjing
12.中國入境旅游流網(wǎng)絡結構特征及動因研究劉法建,張捷,陳冬冬,LIUFajian,ZHANGJie,CHENDongdong
1.2010年春季西南地區(qū)干旱遙感監(jiān)測及其影響評估李強子,閆娜娜,張飛飛,常勝,吳炳方,LIQiangzi,YANNana,ZHANGFeifei,CHANGSheng,WUBingfang
2.山體基面高度對歐亞大陸東南部林線分布的影響——山體效應定量化研究韓芳,張百平,譚靖,朱運海,姚永惠,HANFang,ZHANGBaiping,TANJing,ZHUYunhai,YAOYonghui
3.渭北高原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剖面發(fā)育的影響——以洛川-長武塬區(qū)耕地轉(zhuǎn)為蘋果園為例龐獎勵,張衛(wèi)青,黃春長,查小春,張彩云,常美蓉,朱美玲,丁敏,PANGJiangli,ZHANGWeiqing,HUANGChunchang,ZHAXiaochun,ZHANGCaiyun,CHANGMeirong,ZHUMeiling,DINGMin
4.近40年山西省初終霜日的變化特征錢錦霞,張霞,張建新,范遼生,武捷,QIANJinxia,ZHANGXia,,ZHANGJianxin,F(xiàn)ANLiaosheng,WUJie
5.天津城市沿革中的供水格局演變分析馮躍,魯春霞,唐笑飛,謝高地,F(xiàn)ENGYue,LUChunxia,TANGXiaofei,XIEGaodi
6.水環(huán)境協(xié)同約束分區(qū)與產(chǎn)業(yè)布局引導研究——以江蘇省為例孫偉,陳雯,陳誠,SUNWei,CHENWen,CHENCheng
7.鄱陽湖流域水沙時空演變特征及其機理孫鵬,張強,陳曉宏,陳永勤,SUNPeng,ZHANGQiang,CHENXiaohong,CHENYongqin
8.基于水文隨機方法的大尺度徑流空間插值圖化研究——淮河流域蚌埠以上區(qū)間為例嚴子奇,夏軍,LarsGottschalk,YANZiqi,XIAJun,LarsGottschalk
9.塔里木盆地水汽含量的計算與特征分析楊青,劉曉陽,崔彩霞,李軍,劉蕊,YANGQing,LIUXiaoyang,CUICaixia,LIJun,LIURui
10.廣東蒸發(fā)皿蒸發(fā)量的變化特征及成因范伶俐,郭品文,管勇,梁敏妍,F(xiàn)ANLingli,GUOPinwen,GUANYong,LIANGMinyan
1.基于約束性CA方法的北京城市形態(tài)情景分析龍瀛,沈振江,毛其智,黨安榮,LONGYing,SHENZhenjiang,MAOQizhi,DANGAnrong
2.基于遺傳支持向量機的城市擴張非線性組合模型張豪,羅亦泳,張立亭,ZHANGHao,LUOYiyong,ZHANGLiting
3.基于核主成分元胞模型的城市演化重建與預測馮永玖,劉妙龍,童小華,劉艷,韓震,F(xiàn)ENGYongjiu,LIUMiaolong,TONGXiaohua,LIUYan,HANZhen
4.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北京居住用地價格影響因素評價武文杰,劉志林,張文忠,WUWenjie,LIUZhilin,ZHANGWenzhong
5.新時期南京居住空間分異研究地理學報 宋偉軒,吳啟焰,朱喜鋼,SONGWeixuan,WUQiyan,ZHUXigang
6.基于多智能體的居住區(qū)位空間選擇模型劉小平,黎夏,陳逸敏,劉濤,李少英,LIUXiaoping,LIXia,CHENYimin,LIUTao,LIShaoying
7.廈門市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的影響石龍宇,崔勝輝,尹鍇,劉江,SHILongyu,CUIShenghui,YINKai,LIUJiang
8.廈門島城市空間擴張?zhí)卣骷捌溆绊懸蛩胤治隽邼钚禄,張國欽,趙千鈞,崔勝輝,LINTao,LIXinhu,ZHANGGuoqin,ZHAOQianjun,CUIShenghui
9.中國典型農(nóng)區(qū)空心村綜合整治模式陳玉福,孫虎,劉彥隨,CHENYufu,SUNHu,LIUYansui
10.空心村土地整治潛力調(diào)查與評價技術方法——以山東省禹城市為例朱曉華,陳秧分,劉彥隨,張濟,李亞云,丁晶晶,ZHUXiaohua,CHENYangfen,LIUYansui,ZHANGJi,LIYayun,DINGJingjing
11.北京市郊區(qū)游憩空間分布規(guī)律王潤,劉家明,陳田,田大江,WANGRun,LIUJiaming,CHENTian,TIANDajiang
12.基于耗散結構理論的千島湖旅游地演化過程及機制陸林,鮑捷,LULin,BAOJie
1.中國糧食單產(chǎn)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評價殷培紅,方修琦,張學珍,戚發(fā)全,YINPeihong,F(xiàn)ANGXiuqi,ZHANGXuezhen,QIFaquan
2.中國北方初霜凍日期變化及其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韓榮青,李維京,艾婉秀,宋艷玲,葉殿秀,侯威,HANRongqing,LIWeijing,AIWanxiu,SONGYanling,YEDianxiu,HOUWei
3.華東霧和霾日數(shù)的變化特征及成因分析史軍,崔林麗,賀千山,孫林,SHIJun,CUILinli,HEQianshan,SUNLin
4.復雜地形下長江流域太陽總輻射的分布式模擬王麗,邱新法,王培法,劉愛利,WANGLi,QIUXinfa,WANGPeifa,LIUAili
5.基于小尺度的城市暴雨內(nèi)澇災害情景模擬與風險評估尹占娥,許世遠,殷杰,王軍,YINZhan'e,XUShiyuan,YINJie,WANGJun
6.我國橫斷山區(qū)1960-2008年氣溫和降水時空變化特征李宗省,何元慶,辛惠娟,王春鳳,賈文雄,張蔚,劉婧,LIZongxing,HEYuanqing,XINHuijuan,WANGChunfeng,JIAWenxiong,ZHANGWei,LIUJing
7.廣西樂業(yè)國家地質(zhì)公園地質(zhì)遺跡成景機制及模式韋躍龍,陳偉海,黃保健,WEIYuelong,CHENWeihai,HUANGBaojian
8.哀牢山-元江河谷對區(qū)域地理分異的影響馮彥,李運剛,F(xiàn)ENGYan,LIYungang
9.伊犁河谷不同植被帶下土壤有機碳分布楊玉海,陳亞寧,李衛(wèi)紅,陳亞鵬,YANGYuhai,CHENYaning,LIWeihong,CHENYapeng
10.不同流路時期黃河下游河道的沖淤變化過程彭俊,陳沈良,劉鋒,陸勤,陳一強,PENGJun,CHENShenliang,LIUFeng,LUQin,CHENYiqiang
11.三峽水庫一、二期蓄水對下游懸沙通量影響的計算張珍,楊世倫,李鵬,ZHANGZhen,YANGShilun,LIPeng
1.近500年南極濤動指數(shù)重建及其變率分析張自銀,龔道溢,何學兆,雷楊娜,馮勝輝,ZHANGZiyin,GONGDaoyi,HEXuezhao,LEIYangna,F(xiàn)ENGShenghui
2.近50年中國光合有效輻射的時空變化特征朱旭東,何洪林,劉敏,于貴瑞,孫曉敏,高彥華,ZHUXudong,HEHonglin,LIUMin,YUGuirui,SUNXiaomin,GAOYanhua
3.縱向嶺谷區(qū)北回歸線一帶年降水區(qū)域分異特征胡金明,何大明,吳紹洪,李運剛,曹杰,HUJinming,HEDaming,WUShaohong,LIYungang,CAOJie
4.我國中東部逐時雨強時空分布及重現(xiàn)期的估算姚莉,趙聲蓉,趙翠光,周兵,張靜,薛峰,YAOLi,ZHAOShengrong,ZHAOCuiguang,ZHOUBing,ZHANGJing,XUEFeng
5.中國亞熱帶地區(qū)柑桔氣候風險評估段海來,千懷遂,杜堯東,DUANHaila,QIANHuaisu,DUYaodong
6.1975-2008年西藏色林錯湖面變化對氣候變化的響應邊多,邊巴次仁,拉巴,王彩云,陳濤,BIANDuo,BIANBaciren,LABa,WANGCaiyun,CHENTao
7.地理學報 深圳海岸壺穴的形態(tài)及空間分布特征王為,許劉兵,吳正,黃山,WANGWei,XULiubing,WUZheng,HUANGShan
8.鄱陽湖湖濱沙山壟狀地形的成因韓志勇,李徐生,張兆干,陳英勇,楊達源,弋雙文,鹿化煜,HANZhiyong,LIXusheng,ZHANGZhaogan,CHENYingyong,YANGDayuan,YIShuangwen,LUHuayu
9.干旱地區(qū)灌叢沙堆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杜建會,嚴平,董玉祥,DUJianhui,YANPing,DONGYuxiang
10.偏遠地區(qū)鉛和汞的現(xiàn)代過程與歷史記錄研究綜述叢志遠,康世昌,鄭偉,張強弓,CONGZhiyuan,KANGShichang,ZHENGWei,ZHANGQianggong
11.北京市甲型H1N1早期流行的特征與時空演變模式曹志冬,曾大軍,王全意,王小莉,張奕,鄧瑛,鄭曉龍,王飛躍,CAOZhidong,ZENGDajun,WANGQuanyi,WANGXiaoli,ZHANGYi,DENGYing,ZHENGXiaolong,WANGFeiyue
學術雜志網(wǎng)致力于雜志信息整理和學術雜志在線訂閱,我們只協(xié)助已經(jīng)獲得授權的雜志社進行在線訂閱(授權和許可)。本站非地理學報雜志官網(wǎng),
查詢詳情的朋友可以直接聯(lián)系雜志社的編輯部。如果貴雜志社不希望我們收錄您的期刊信息,請致電13378216660(8:00-22:00)。
本文地址:
本文關鍵詞:地理學報,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186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chengyudg/118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