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畢業(yè)論文 >

抗戰(zhàn)初期中國婦女使命的討論和宣傳——以《東方雜志》為中心

發(fā)布時間:2017-01-31 19:21


Abstract: In 1930s ,when Japanese militarists were waging a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media sounded the horn of salvatio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mobilization , how to mobilize the masses of women to participate in the war against the Japanese aggression was of a special theme."Eastern Miscellany"made an analyses and sustained discussion about the women`s mission as well as how to carry out the activities ,from which we can see the new issue of the women`s liberation ,the frustration and the new vision to achieve this goal.
Key words: women`s mission ;the Anti-Japanese War ;mobilization;women`s liberation;"Eastern Miscellany"

使命,古語講是“使者所奉之命”,就是任務,比喻重大的責任 。今天一般說“使命意識”,或某某人的“使命”,強調的是一種“責任意識”。在歷史上,無論記述中還是討論中,那些懷有“使命意識”的主體,往往烙有精英和男性的印記。像《戰(zhàn)國策》中“不辱使命”的唐雎,百日維新中的“戊戌六君子”。打破這種少數(shù)仁杰志士才擁有的性別意識領地只是近代的事情。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侵入,民族國家的觀念開始進入中國。梁啟超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口號,“責任意識”或“使命感”開始有了較為普遍的國民指代意義。但受封建思想影響,這種“匹夫有責”的“使命感”仍是指向男性公民群體。直到辛亥革命時期,響應民權思想的號召,中國婦女運動開始興起,婦女作為群體逐漸萌發(fā)了自己的使命意識,并隨著國內(nèi)和國際局勢的變動,經(jīng)歷了一個跌宕發(fā)展的過程,最終在民族解放與性別解放間取得了一致。即,從追求自身解放到參與社會革命,最后加入民族解放斗爭的行列,中國婦女的使命意識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要求而不斷修正進化,尤其是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婦女界對社會的認知,特別是對經(jīng)濟基礎的認識不斷深刻,對自身使命的認識亦超出性別解放,開始融入社會革命的視野。但1930年代日本侵華打破了這一進程,民族解放超越性別解放、超越社會革命上升為第一位矛盾,在這一特殊背景下,中國婦女的使命第一次將人身解放、社會革命與民族解放交織在一起,并形成了一個“自身解放”與“時代需求”相結合的主從復合體,,主體是婦女人格、社會地位、經(jīng)濟權利的解放,客體是社會背景提供的實踐選項和實現(xiàn)途徑,而參與客體社會運動則成為婦女實現(xiàn)主體解放的必要行動。

一、 抗戰(zhàn)初期《東方雜志》對婦女使命的討論

(一)戰(zhàn)爭與婦女使命
(二)抗戰(zhàn)與婦女使命
(三)中國婦女自身解放與抗戰(zhàn)使命
二、對婦女抗戰(zhàn)使命的實踐指導及反饋
(一)對婦女參戰(zhàn)前期準備工作的指導
(二)對婦女不同群體如何分工參戰(zhàn)的指導
(三)實踐反饋,以江西安義縣婦女工作總結為例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23955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caipu/23955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085cd***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