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漢字詞比較
發(fā)布時間:2017-08-03 05:04
本文關(guān)鍵詞:中日漢字詞比較
【摘要】:本文采用歷時和共時相結(jié)合的觀點,從漢字詞的形、義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對比分析。 全文由以下內(nèi)容組成:第一章對漢字詞的概念、特點、類型進行了定義和分類,并且通過典型例詞進行分析。 第二章針對漢字詞中數(shù)量眾多、學(xué)習(xí)時容易出錯的漢日同形詞作具體分析。首先,在以前研究者的基礎(chǔ)上對同形詞的定義給出自己的觀點。再從分類、來源、產(chǎn)生原因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綜合闡述。然后從字形、中心意義、褒貶色彩、語感強弱、語言搭配等情況進行比較。著重從中心意義上(分別從同形同義、同形類義、同形異義三方面)分析了中日漢字詞的異同和中日兩國的不同用詞情況。 ①論述了中日同形漢字詞的來源:中日同形詞大致有兩大來源。一類是日本從中國借用的漢字詞,還有一類是中國從日本借用的漢字詞,主要是和制漢語。 ②分析了中日同形漢字詞的產(chǎn)生原因(主要是同形類義詞和同形異義詞):大致有以下幾個因素:詞義本身變化;詞義的凝固;文化社會生活因素等。 ③著重對中日同形漢字詞詞義進行分析闡述:針對同形類義詞,本文把其漢語詞義范圍設(shè)定為A、日語詞義范圍設(shè)定為B。從1、A>B(A的詞義范圍大于B)2、A<B(A的詞義范圍小于B)3、A≈B(A、B的詞義范圍部分重合,既有相同,又有相異)這三種情況舉出典型例詞進行具體分析。針對同形異義詞,本文總結(jié)了較為常見和不太常見的的中同同形異義詞。 ④從褒貶色彩、語感強弱和語言搭配這幾方面初步論述了中日同形詞自身由詞
【關(guān)鍵詞】:漢字詞 同形詞 同素逆序詞
【學(xué)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H36
【目錄】:
- 內(nèi)容摘要3-5
- 要旨5-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漢字詞12-15
- 1.1 漢字詞的概念12
- 1.2 日本漢字詞的特點12-13
- 1.3 日本漢字詞的類型13-15
- 1.3.1 從讀音類型劃分13
- 1.3.2 從構(gòu)詞字數(shù)劃分13-14
- 1.3.3 從詞的來源劃分14-15
- 第二章 漢日同形詞的比較15-31
- 2.1 漢日同形詞的定義15
- 2.2 漢日同形詞的類型15
- 2.3 漢日同形詞的來源和產(chǎn)生原因15-18
- 2.3.1 詞義本身變化16-17
- 2.3.2 詞義的凝固17
- 2.3.3 社會文化生活等因素17-18
- 2.4 字形的比較18
- 2.4.1 和漢語完全相同的漢字詞18
- 2.4.2 和漢語不盡相同的漢字詞18
- 2.4.2.1 日語中保留的古漢語詞匯18
- 2.4.2.2 從中國引人后進行簡化的漢字詞18
- 2.5 中心意義的比較18-25
- 2.5.1 同形同義詞18-20
- 2.5.2 同形類義詞20-24
- 2.5.2.1 A>B20-22
- 2.5.2.2 A22-23
- 2.5.2.3 A≈B23-24
- 2.5.3 同形異義詞24-25
- 2.6 褒貶色彩的比較25-28
- 2.6.1 漢語是貶義詞,日語為中性詞25-27
- 2.6.2 漢語是褒義詞,日語為中性詞27
- 2.6.3 漢語是中性詞,,日語是貶義詞27-28
- 2.7 語感強弱的比較28-29
- 2.8 詞性的比較29-30
- 2.9 語言搭配差異30-31
- 第三章 漢日異形同義詞的比較31-37
- 3.1 漢日異形同義詞的定義和來源31-32
- 3.1.1 來自古漢語的借詞31
- 3.1.2 日本人自創(chuàng)的漢字詞31-32
- 3.1.3 近、現(xiàn)代翻譯西方外來語的漢日造詞不同32
- 3.2 同素逆序詞32-37
- 3.2.1 同素逆序詞的定義和類型32-33
- 3.2.1.1 AB-BA32-33
- 3.2.1.2 AB、BA-BA33
- 3.2.1.3 AB→BA'-BA→AB'33
- 3.2.1.4 AB-AB→BA'33
- 3.2.2 同素逆序詞產(chǎn)生的原因33-35
- 3.2.2.1 詞的借用和演變33-34
- 3.2.2.2 和制漢語34-35
- 3.2.2.3 漢日民族的心理語言習(xí)慣差異35
- 3.2.2.4 語音原因35
- 3.2.3 同素逆序詞的結(jié)構(gòu)分析35-37
- 3.2.3.1 聯(lián)合-聯(lián)合35-36
- 3.2.3.2 補充-偏正36
- 3.2.3.3 動賓-賓動36-37
- 第四章 日語教學(xué)中的中日漢字詞37-38
- 4.1 詞義(包含色彩、搭配等)方面37
- 4.2 詞形方面37-38
- 第五章 總結(jié)38-39
- 注釋39-40
- 參考文獻40-41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鄒小平;;中日通用漢字字體的差異探討[J];大眾科技;2011年06期
中國碩士學(xué)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楊璐;多視角下的中日同形詞[D];吉林大學(xué);2011年
2 趙雪瑩;漢日同形詞的對比分析[D];云南師范大學(xué);2008年
3 于洪雨;日本留學(xué)生漢日雙音節(jié)同形詞學(xué)習(xí)中的偏誤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2年
4 丸山惠子;中日同形詞比較研究[D];黑龍江大學(xué);2012年
5 邵帥;漢韓日源外來詞對比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2年
6 楊柳青;基于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xué)的漢日同形詞對比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xué);2013年
7 宋曉玉;中日二字同形詞的詞義與詞性研究[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2年
本文編號:6127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aiyulunwen/lxszy/61271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