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滿意度的模糊評價研究
本文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滿意度的模糊評價研究
【摘要】:當代信息服務領域的快速發(fā)展和普及,使得多種多樣的交互服務模式走進我們的生活。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流模式,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充滿創(chuàng)新功能的手機應用,在能夠滿足人們獲取信息的同時,儼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鑒于微信是服務高校用戶的主體,對這一新興媒體具有較高的認知度和使用頻率,因此高校圖書館作為信息傳播的前沿陣地,也紛紛拓展微信服務這一新興的方式,為高校用戶提供更好的交流服務平臺。當前對于高校微信服務的研究都是以期刊的方式,內容也多以理論為主而缺乏實際的調查。因此,本文參照國內外學術界在顧客滿意度領域研究中的理論基礎和評價方法的基礎上,結合高校圖書館微信用戶服務體系,設計出高校圖書館微信用戶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并將模糊評價的方法運用到高校圖書館微信用戶的滿意度研究上來。通過對已開通微信服務的高校進行網絡和紙質問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查研究。將調查結果通過模糊評價的方法將模糊的調查結果進行量化。通過兩兩對比,對現有微信服務的具體項目提出針對性的改進建議,為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提供一份參考。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微信服務 用戶滿意度 模糊評價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G258.6;G252
【目錄】: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8
- 第一節(jié)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9-11
- 一、研究的目的9-10
- 二、研究的意義10-11
- 第二節(jié) 國內外研究現狀11-15
- 一、國外研究現狀11-13
- 二、國內研究現狀13-14
-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14-15
- 第三節(jié) 研究內容與方法15-16
- 一、研究內容15-16
- 二、研究方法16
- 第四節(jié) 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16-18
- 第二章 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及其滿意度概述18-29
- 第一節(jié) 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概述18-22
- 一、服務的內容18-19
- 二、服務的意義19-21
- 三、服務的現狀21-22
- 第二節(jié) 用戶滿意度概述22-27
- 一、用戶滿意度的內涵22-23
- 二、用戶滿意度評價常用的方法23-26
- 三、影響用戶滿意度的因素26-27
- 第三節(jié) 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滿意度評價的必要性與可行性27-29
- 一、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滿意度必要性分析27
- 二、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滿意度可行性分析27-29
- 第三章 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滿意度評價指標體系構建29-43
- 第一節(jié) 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滿意度模糊評級指標體系29
- 一、建立專家小組29
- 二、問卷調查與反饋29
- 第二節(jié) 層次分析法29-37
- 一、層次分析法特點30
- 二、層次分析法的應用30-31
- 三、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與步驟31-37
- 第三節(jié)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指標權重體系37-43
- 一、建立評價體系的遞階層級結構37-38
- 二、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權重計算38-43
- 第四章 基于模糊評價的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滿意度調查分析43-54
- 第一節(jié) 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43-44
- 一、調研目的43
- 二、調研對象43-44
- 三、調研方法44
- 第二節(jié) 問卷的設計與統(tǒng)計44-45
- 一、調查問卷的設計44
- 二、調查問卷的數據統(tǒng)計44-45
- 第三節(jié) 模糊評價概述45-47
- 一、模糊評價的意義45
- 二、模糊評價的基本原理與步驟45-47
- 第四節(jié) 調查結果的統(tǒng)計分析47-54
- 一、基于模糊評價的數據統(tǒng)計47-52
- 二、結果分析52-54
- 第五章 高校圖書館微信圖書館服務存在問題及改進建議54-58
- 第一節(jié) 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存在的問題54-55
- 一、微信服務推廣的宣傳問題54
- 二、信息推送服務不到位的問題54
- 三、自助查詢服務的技術問題54-55
- 四、個人業(yè)務的服務的系統(tǒng)擁堵和提醒滯后問題55
- 五、咨詢互助服務的不及時的問題55
- 第二節(jié) 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的改進建議55-58
- 一、微信服務加大宣傳推廣的方式55-56
- 二、信息推送服務具體服務方式56
- 三、提高自助查詢服務的建議56-57
- 四、完善個人業(yè)務的建議57
- 五、改善咨詢互助服務的建議57-58
-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58-60
- 參考文獻60-62
- 附錄62-76
- 致謝7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牛玉英;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的探討[J];商業(yè)研究;2000年04期
2 朱永聰;面向知識經濟的高校圖書館工作[J];高教探索;2000年03期
3 郭俊萍;知識經濟下高校圖書館的發(fā)展趨勢[J];經濟師;2000年11期
4 孫赫杰;淺談高校圖書館改革思路[J];情報科學;2000年08期
5 韓甬生;知識創(chuàng)新與高校圖書館[J];情報科學;2000年12期
6 劉正懷,李文學;談21世紀高校圖書館館長[J];情報雜志;2000年05期
7 唐麗菲;高校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管理與發(fā)展[J];圖書情報知識;2000年01期
8 楊杰;知識經濟對高校圖書館傳統(tǒng)模式的挑戰(zhàn)與對策[J];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0年03期
9 梁中玉;試論高校圖書館的學生導讀工作[J];中國成人教育;2000年02期
10 游水葉;漫談高校圖書館的開發(fā)和利用[J];中國成人教育;2000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覃偉鳳;朱麗珍;黎意慧;;高校圖書館學生助理管理模式探討——以廣西生態(tài)職院圖書館為例[A];廣西圖書館學會2009年年會暨第27次科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2 劉義民;趙雪梅;高毅;;基于廊坊市域經濟發(fā)展的高校圖書館功能作用研究[A];2010·中國·廊坊基于都市區(qū)輻射功能的京津廊一體化研究——同城全面對接暨京津廊經濟一體化學術會議論文[C];2010年
3 關葵葵;;淺析高校圖書館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對策[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林碧丹;;試論知識經濟時代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創(chuàng)新[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喻丙梅;;論高校圖書館“新、心、信”服務[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陳勤;;接軌教學與科研:高校圖書館核心價值及其實踐研究[A];現代圖書館服務:浙江省圖書館學會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黃麗瑞;;高校圖書館應對大學生進行信息素質教育[A];福建省圖書館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8 張霞;;市場經濟中高校圖書館的特色化改革[A];山西省科技情報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9 錢鋒;;試論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的深度開發(fā)與應用[A];高校信息文獻開發(fā)與利用——全國高校信息資料第6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10 黃立文;王延琴;;淺析新時期高校圖書館室主任應具備的素質[A];陜西省圖書館學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與全國圖書館部室主任工作、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國忠;高校圖書館該不該向社會免費開放[N];中國文化報;2008年
2 貴州財經學院 陳春臨;高校圖書館加強實施素質教育的建議[N];經濟信息時報;2008年
3 早報記者 許荻曄 田波瀾;北京試水“公眾共享高校圖書館”[N];東方早報;2012年
4 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 丁永勛;高校圖書館應在開放中學習開放[N];新華每日電訊;2012年
5 呂玉婷;江蘇高校圖書館加快“信息化”步伐[N];江蘇教育報;2012年
6 記者 謝臻;開放高校圖書館應先做起來[N];聯合時報;2013年
7 本報實習記者 張妮;高校圖書館轉變思路各出奇招[N];中國文化報;2013年
8 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館員 李晉瑞;高校圖書館應為弱勢群體讀者提供服務[N];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2013年
9 余如波;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 “門檻”為何難降低[N];四川日報;2013年
10 本報記者 楊頻萍;高校圖書館“賣座位”引熱議[N];新華日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侯家麟;知識服務模式下高校圖書館績效及價值評估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宮宇;高校圖書館干擾管理模型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2 郭雪梅;高校圖書館核心競爭力評價體系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3 侯明艷;高校圖書館讀者滿意度評價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易峰;論高校圖書館與城市社區(qū)文化建設[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鄧英;高校圖書館知識生產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6 張瑜;高校圖書館營銷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7 李志超;高校圖書館網絡社區(qū)模型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2年
8 馬波;我國高校圖書館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構建研究[D];東北大學;2010年
9 鄭祺;高校圖書館投資回報實證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2年
10 李宏秋;山西省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8325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83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