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檔案歷史聯系的實踐模式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天津師范大學》 2007年
檔案歷史聯系的實踐模式研究
蘇毅
【摘要】: 一直以來,檔案整理都是檔案實踐的核心。無論是在檔案整理工作的實踐發(fā)展中,還是在檔案整理原則的理性認識過程中,歷史聯系又當仁不讓地成為了其中最重要的概念。究其原因,在于歷史聯系是將檔案與圖書、情報等其它相近概念區(qū)分開來的關鍵因素。檔案之所以成為檔案,是由于它載運了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整體過程和發(fā)展脈絡相對應的、自然形成的內在有機聯系。 本文首先界定了在進行檔案歷史聯系實踐模式研究中所涉及到的相關概念,包括文件之間的歷史關系、檔案之間的歷史聯系、檔案歷史聯系的記錄,并對這三者的關系進行了闡示與描述。在此基礎上,回顧了檔案歷史聯系整理工作的發(fā)展、演變、傳承、更新的歷史脈絡。分別對民國時期、新中國檔案工作創(chuàng)立時期、20世紀80年代這三個重要歷史階段的檔案歷史聯系進行詳細的梳理,分析檔案整理工作環(huán)節(jié)與歷史聯系之間的對應關系,總結每個時期檔案歷史聯系的表現方式、整理方法,概括并提煉出每個階段的歷史聯系的實踐模式。進而總結我國傳統(tǒng)檔案實踐環(huán)境下檔案歷史聯系的一維線形模型及隨之形成的歷史聯系記錄。 接下來,分析了目前基于電子環(huán)境而產生的“二元檔案實踐”變化引發(fā)的理論更新。新型檔案實踐的出現,不僅引發(fā)了檔案管理的技術層面的變革,更重要的是,帶來了傳統(tǒng)檔案管理理論、原則、理念的革新。面對電子檔案諸多的特性,文章論述了維系歷史聯系對于電子檔案管理的重要意義,,分析了建立電子檔案之間歷史聯系的途徑。電子檔案之間的歷史聯系只能通過電子檔案運行過程中的著錄來體現、建立并記錄。同時分析了電子檔案歷史聯系與元數據的關系,對如何將電子檔案歷史聯系著錄在元數據中提出了新的見解。 最后,文章總結了在傳統(tǒng)與現代兩種不同的檔案實踐環(huán)境下,對檔案歷史聯系理性認識與技術實現上的差別。論述了電子檔案歷史聯系多維、立體實踐模式的整體構建思路。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270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劉雪丹;張麗娟;;淺談檔案管理[J];經營管理者;2010年13期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新安;檔案記錄事件背景的方法[J];北京檔案;2000年11期
2 朱開憲;三十年代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管卷規(guī)則》簡評[J];北京檔案;2003年11期
3 劉新安,朱瑞良,劉巍;虛擬整理技術的理論意義[J];北京檔案;1998年10期
4 崔紅偉;;殷鐘麒與《中國檔案管理新論》[J];檔案管理;2006年04期
5 黃存勛;中國現代檔案學史的分期及其啟示[J];檔案與建設;1999年02期
6 顏祥林,倪波;20世紀中國檔案學發(fā)展的三次高潮[J];檔案與建設;1999年04期
7 祭鴻雁;電子文件著錄反思[J];檔案與建設;2002年08期
8 楊安蓮;借鑒 發(fā)展 融合——中國檔案界對歐美檔案學理論的認識過程與特點[J];檔案與建設;2005年07期
9 何嘉蓀,楸峰;保存電子文件背景信息的重要手段——再論全宗、案卷形態(tài)的異化[J];檔案學通訊;2001年05期
10 邢培華 ,雷鳳芹;試析我國20世紀檔案學研究的歷史特點[J];檔案學通訊;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德海;關于理論研究活動的實踐本性問題的幾點思考——從哲學界中的幾種典型的實踐概念談起[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2 劉洪;論檔案利用工作三要素[J];安徽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3 江玲玲;;關于合并院校檔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4 朱匯川;;論元數據在電子檔案管理中的應用[J];安徽科技;2008年10期
5 王茂躍;完善全宗理論有建立文件全宗概念的必要嗎?[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6 胡鴻曉;“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質疑[J];安康師專學報;2003年04期
7 錢愛華;高校館藏檔案質量的鑒定[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8 麻玉林;;檔案館的社會化服務[J];辦公自動化;2009年20期
9 吳炳;李章程;;歷代文檔人員變遷的思考[J];辦公自動化;2010年24期
10 董鵬;楊美金;;客戶訂單的管理與歸檔方法及發(fā)展趨勢[J];辦公自動化;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羅文革;;解放思想 創(chuàng)新機制 做好煤炭企業(yè)檔案工作[A];煤炭企業(yè)檔案管理優(yōu)秀論文集(2010)[C];2011年
2 汪發(fā)勇;;新時期煤炭企業(yè)檔案管理工作[A];煤炭企業(yè)檔案管理優(yōu)秀論文集(2010)[C];2011年
3 張曉春;;加強檔案管理 提升服務水平——正寧縣民生檔案管理的現狀與對策[A];檔案安全與檔案服務——2011年甘肅省檔案工作者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吳彩榮;陳志華;羅艷;沈彩霞;;檔案管理軟件的設計[A];廣西計算機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5 賀凱;;論新中國檔案行政管理機構的設置與改革[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方世榮;孫才華;;體制改革中的執(zhí)政與行政——關于政策轉化為行政法的思考[A];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丁海斌;;談中國古代科技事實與科技經驗的重要積累方式——官方科技檔案[A];2007年海峽兩岸檔案暨縮微學術交流會論文集(大陸地區(qū)代表部分)[C];2007年
8 孫武;;檔案鑒定:現實問題與理論困境[A];檔案事業(yè)科學發(fā)展:新環(huán)境 新理念 新技術——2008年檔案工作者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9 徐擁軍;張斌;;中國大陸檔案高等教育發(fā)展研究[A];2011年海峽兩岸檔案暨縮微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10 劉金芳;;論來源原則的歷史演變[A];2007年浙江省高等學校檔案優(yōu)秀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潘葦杭;先秦兩漢堯文化探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楊亮;當代中國政府危機管理的哲學思考[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3 李創(chuàng)新;基于社會物理視角的中國入境旅游流時空擴散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劉旭光;孟府檔案管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余滿暉;論馬克思新唯物主義自然觀[D];蘇州大學;2011年
6 王蘭;普列漢諾夫與蘇聯哲學教科書體系[D];黑龍江大學;2011年
7 馬學強;檔案館文化功能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8 儲士家;中國當代經濟關系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1995年
9 鄭臣;內圣外王之道[D];復旦大學;2007年
10 丁春梅;清代中琉關系檔案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肖輝娟;關于我國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喬娜;新中國外交檔案的解密與開放及其影響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歸吉官;文件運動三階段論[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常蘭會;人民法院訴訟檔案形成規(guī)律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陳中偉;檔案與文件關系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鄭新興;檔案館檔案信息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問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俊蓉;歷史檔案網絡存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陳思;電子檔案安全體系構建[D];吉林大學;2011年
9 常舒揚;居延漢簡所見漢代邊塞檔案管理制度探討[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孫淦;中國傳統(tǒng)建筑元素在世博會中國館中的運用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吳雁平;陳迎霞;;城市社區(qū)檔案管理現狀調查[J];檔案管理;2010年01期
2 張東華;王景芳;;檔案信息服務的增值審視:民生檔案[J];檔案學通訊;2008年05期
3 洪靜;;如何做好檔案的收集工作[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4 王雪梅;;對實現檔案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化、科學化、法制化的思考[J];黑龍江史志;2010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德俊;百年滄桑話檔案(四) “文華”、“人大”:中國近、現代檔案教育的搖籃[J];北京檔案;2000年12期
2 劉新安,朱瑞良,劉巍;虛擬整理技術的理論意義[J];北京檔案;1998年10期
3 羅力;;近年我國檔案學研究特點析[J];檔案管理;1996年02期
4 黃世喆,奚春玲;論電子文件立卷的必要性[J];檔案管理;2000年05期
5 劉東斌;對檔案史料價值的思考[J];檔案管理;2004年02期
6 桑毓域;檔案信息淺論[J];檔案與建設;1998年07期
7 胡小琳;檔案管理工作的跨越式發(fā)展——從檔案實體管理向知識管理的演變[J];檔案與建設;2003年08期
8 劉新安;論檔案記錄歷史的特殊方式[J];檔案天地;1996年03期
9 劉新安;全宗理論變革趨向的研究[J];檔案學通訊;1989年06期
10 吳品才;“文件中心”在我國未能普及的緣由評析[J];檔案學通訊;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會超;;檔案文獻辨?zhèn)窝诱拐f論析[J];山西檔案;2011年03期
2 劉新安;崔杰;馮湘君;王福亮;;非元數據檔案整理技術視角下的檔案整理認識[J];檔案學通訊;2007年06期
3 陳琳;;談案卷的價值[J];山東檔案;2007年05期
4 黃小萍;;論檔案的歷史聯系[J];檔案管理;2008年01期
5 柳美麗;;虛擬整理——現代檔案學理論下的檔案整理技術[J];法制與社會;2008年30期
6 王剛,俞麗麗;試論文書立卷中的歷史聯系[J];檔案學通訊;1990年01期
7 李素娟;;檔案整理結構研究[J];浙江檔案;2010年02期
8 木易;;對“檔案室立卷是不科學不可行的嗎?”的商榷[J];中國檔案;1957年04期
9 ;對“檔案室立卷是不科學不可行的嗎?”的意見[J];中國檔案;1957年05期
10 丁路;;不安心工作的檔案員[J];中國檔案;195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振銀;;論檔案的信息化管理[A];齊魯檔案論壇——山東省檔案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會刊[C];2009年
2 馬淑娟;;對水資源管理檔案信息自動化建設的幾點思考[A];山東水利科技論壇2006[C];2006年
3 潘經華;;利用檔案資源 助推供電企業(yè)創(chuàng)一流[A];齊魯檔案論壇——山東省檔案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會刊[C];2008年
4 郭長林;;建立機關聯合檔案室的構想[A];陜西省檔案學會第八次檔案學術討論會論文選輯[C];2004年
5 劉燕;;淺談新形式下如何深化和擴大檔案的利用[A];齊魯檔案論壇——山東省檔案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會刊[C];2009年
6 楊守庚;;加強城鄉(xiāng)建設檔案工作 加快縣(區(qū))城建檔案室建設[A];廣西檔案2011年第2期(總第105期)[C];2011年
7 王莉;;加強榮譽檔案管理之我見[A];齊魯檔案論壇——山東省檔案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會刊[C];2008年
8 黎明;嚴少芬;;梧州市紀委、市監(jiān)察局檔案室通過市直機關一級檔案室考評[A];廣西檔案2010年第4期(總第100期)[C];2010年
9 唐秀瓊;文建新;;灌陽縣工商局檔案室晉升為縣直機關一級檔案室[A];廣西檔案2010年第6期(總第102期)[C];2010年
10 劉冬敏;;邕寧供電公司檔案室晉升為國家二級企業(yè)檔案室[A];廣西檔案2011年第4期(總第107期)[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白曉紅;[N];中國檔案報;2009年
2 記者 郭英民 穆曉青 通訊員 馬建國;[N];天津政法報;2010年
3 記者 卓九成 齊小英;[N];陜西日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寧宇龍;[N];中國檔案報;2011年
5 趙宇華 本報記者 屈建軍;[N];中國檔案報;2011年
6 特約記者 吳文添;[N];中國檔案報;2010年
7 劉文彥 特約記者 楊光;[N];中國檔案報;2010年
8 記者 施艷燕;[N];蘇州日報;2011年
9 邵宏鋒;[N];中國檔案報;2009年
10 魯慶蓮;[N];民族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席升陽;我國大學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馬江;中國欠發(fā)達地區(qū)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的探析與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3 朱家安;德育生態(tài)論[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4 陳方猛;干部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張大偉;人民公社制度下的“洪湖”鄉(xiāng)村社會[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6 羅永生;走向“正規(guī)”[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7 周強;當代中國論辯研究的歷時及跨文化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安春;1949年以來中國農地產權制度變遷及創(chuàng)新選擇[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9 陳中建;高校德育系統(tǒng)工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10 徐國普;江蘇紅十字運動研究(1950-1965)[D];蘇州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蘇毅;檔案歷史聯系的實踐模式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2 王鐵;高中地理研究性學習系統(tǒng)的理論探索和調查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3 李濤;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我國院校研究實踐模式的構建[D];重慶大學;2007年
4 吳利運;英國公民教育的實踐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5 馬愛軍;經營城市的理論與實踐[D];西南大學;2008年
6 肖信平;完善我國物業(yè)管理制度的立法思考[D];廈門大學;2008年
7 漆智輝;新時期高中生感恩教育及實踐模式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馬翼虹;美國當代中小學戶外教育實踐模式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陳文昆;當代大學生廉政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10 姜志清;論個體實踐模式與人生價值的實現[D];貴州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關鍵詞:檔案歷史聯系的實踐模式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791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tushudanganlunwen/79172.html